宝宝不愿意和外界交往是一些宝妈遇到的问题,这样很容易造成以后孩子性格孤僻,难以和他人相处,再往后,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人际交往作为一项重要的生存能力不可忽视,但有的宝宝似乎在词有些欠缺,对交往表现出抗拒的情绪,对此,宝妈们不要着急,先一起来看看宝宝幼儿时期交往的特点。
一、婴幼儿期,宝宝和同伴交往的特点,宝妈们要注意了
▶▶2岁以内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体为重阶段,其他人不重要
第二阶段:简单交往,相互反应
这个时间段,孩子对于其他小孩的行为已经有了反应,而且还会通过自己的行为看看其他小孩的反应。
譬如,一个孩子在地上玩,这个时候过来另外一个孩子,他会拿着自己的玩具在另一个孩子面前晃,反复晃几次,看另一个孩子的反应,直到他笑了,哭了或者生气了。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来在另一个孩子面前晃玩具,另一个孩子的表现都会是同一种表现,晃玩具的动作就是一种指向其他儿童的社会性交往行为。
第三阶段:相互作用阶段
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模仿他人,并且和他人进行一些互动,还会出现互补的角色关系。比如和孩子玩捉迷藏,孩子会做“躲藏者”或者“寻找者”,再或者通过给家长一些小玩意做给“给予者”等等。这个阶段,积极的社会交往发生的时候,孩子会很开心,发出叫声愉悦的笑声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
▶▶幼儿期,主动寻找同伴阶段
孩子2岁以后,会开始主动寻找同伴玩耍,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后,喜欢和同伴一起活动,同伴间的社会性联系逐渐成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
研究表明,孩子从3岁开始,偏爱和同学伙伴交往。3-4岁之间,对于同伴的依恋强度逐步增强,而这个时候与同伴建立起来的友谊数量也有显著的增长。
这个时候儿童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游戏,他们在游戏中通过相互借彼此玩具以及语言沟通,形成共同合作。
当然儿童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有合作,也有争吵和打闹,当然这样的打闹没什么敌对性,都是儿童真实想法的表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见小孩子今天还在一起打架,明天就跟没事儿人一样好好玩的原因啦。
看完上面这些,想必有的妈妈已经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于宝宝较小时候表现出不愿交往的现象有了一个理解。不过有些3、4,甚至5、6岁的宝宝还是不愿意交往,这让宝妈们异常忧心,因为长期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
二、宝宝不愿意与人交往,为什么妈妈会发愁,这些危害不可忽视
有人将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分成了四种,分别是:一般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受欢迎型,其中,一般型儿童占比最大,高达52.94%,受欢迎型儿童占比最小,只有13.33%,被拒绝型儿童和被忽视型儿童分别占比14.31%和19.41%。
幼儿同伴交往类型反应了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尤其是被拒绝型儿童和被忽视型儿童,很容易失去和同伴一起玩乐的机会,造成一些看不见的危害。
危害1:限制宝宝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宝宝在和同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会对模仿伙伴的行为,也会对伙伴的行为进行思考,还包括两人手中玩具如何操作的思考,这样扩展了对事物的认知发展,以及对于玩具的操作能力。对于宝宝认知结构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跟伙伴的交往中,他们需要相互沟通,这就大大锻炼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激发其表达欲望。在沟通过程中,他们自动地学会了提问,赞同、请求等表达方式。
如果宝宝不愿意交往,就会失去思考和沟通的机会,造成表达和认知有限的情况,不利于孩子日后的发展。
危害2:容易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
喜欢交往的宝宝情绪一般都比较积极,给他人感觉和行动也积极,比如面带微笑,友好地拍手,或者在别人难过的时候给别人一个拥抱等等。而且这些宝宝还可以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宣泄不良情绪调整自身情绪,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这样的宝宝在人群中更受欢迎,更有自信,别人对他的评价也更高。
但是一些不喜欢交往的宝宝不大会维持与他人的关系,因为同伴较少,时常有孤独感,还容易遭到同伴拒绝,长此以往,他们会形成敏感自卑的性格,更加不愿意接近他人。
既然宝宝不愿意交往危害甚严,宝妈们该如何帮助宝宝逃离这种困境呢?
三、宝妈学会这几招,为宝宝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
第一招:走出家门,主动出击
宝宝不主动,做家长的就要自己主动,给宝宝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孩子走出家门,去和他人接触,在接触中学习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比如带着新玩具去邻居小朋友家玩,或者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玩,家长还可以主动带着孩子参加一些春游活动,生日聚会等。若是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家长也别着急,这是正常的事情,看看孩子自己怎么处理,采取一个疏导的模式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
第二招:自身内向或自卑的孩子,家长给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
有的孩子不愿意交往,原因是自身内向或者因为一些个人原因觉得自卑,比如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或者自己说话有点结巴,再或者自己认为自己的衣服比较丑,不够好看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孩子在交往的时候畏缩不前,因为他们在别人面前感觉有压力,内心紧张。
对于这样的孩子,宝妈们不要强行让他们去交往,并且不要明确指出他的缺点,譬如说“你怎么这么害羞”之类的话,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害羞。妈妈要多给与孩子正面的鼓励和引导,比如可以和孩子说:“宝宝,你试一试和那个小朋友说话,他会愿意和你一起玩的。”
第三招:针对不愿交往使出不同策略
每个孩子不愿交往都有自己的原因,宝妈们先要找到具体原因,再使出交往策略。
有的孩子不愿交往,因为胆小羞怯,宝妈们就要让他们多参加游戏活动,鼓励他们和同伴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
有的孩子不愿意交往,因为挑剔心强,宝妈们就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教会他们宽容和谦让。
1.命令太多了你可能每天给孩子上百个命令,从”拾起你的袜子”到”不准用筷子打桌子”等等。如果孩子经常行为不端,他可能比其他孩子收到更多的命令。而用一些很挑剔的指令来轰炸孩子,会让孩子把你拒之门外。如果你不断地对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提出建议和警告,你的声音会变得像背景噪音。建议你只给出最重要的指示,避免仅仅基于你喜欢的做事方式而发出不必要的命令。
2.没有一定权威
当你发出命令时,你选择的词是非常重要的。说”你现在能去刷牙吗?”表示孩子需要去刷牙了,而说”现在就去刷牙,好吗?”这些类型的命令使你听起来不那么权威。建议用冷静而坚定的态度,像权威人物一样给出孩子指示。
3.重复指示
唠叨实际上会让孩子习惯在你第一次说话时不必听从,因为他会意识到你往往会重复几次指示。建议你只发出一次命令。然后给出警告。不要让孩子无视你的指示。
4.没有让孩子承担后果
如果你说“去刷牙吧”,但是当孩子发现他不想刷牙时,你什么反应都没有,他就会知道他不需要听。因此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承担后果,比如把平板电脑没收一天,告诉他要早点睡觉,这样他就知道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是什么。
5.不能给予鼓励和表扬
如果没有积极的关注和强化,孩子可能会失去遵守指示的动力。自然,你不必为孩子完成的每一件家务付钱,但积极的强化是很重要的。你要对孩子能够立即遵守规定给予表扬,这些肯定会加强良好的行为,鼓励孩子们继续听从你的指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