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
(1)大桂姜汤
[主治]温阳散寒,泻结行气止痛。
[处方]大黄海12克,肉桂10克,干姜10克。
[用法]水煎,大黄后下,温取,2日1剂。
(2)蒲黄煎
[主治]行气活血,温经止痛。适用于行经小腹疼痛而冷,按之痛甚,经水量少,色暗有块。
[处方]五灵脂9克,炒蒲黄9克,元胡6克,制香附9克,吴茱萸6克,炮姜6克,桃仁6克,川楝子9克,炒茴香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经行前5日开始服,每日1剂,分早晚空腹服。
(3)脐痛速效方
[主治]温肾阳,祛寒湿。
[处方]胡芦巴基斯坦10~15克,熟附片10~15克,白术10~15克,茯苓15~25克,白芍药12克,生姜15克,小茴香6克。
[用法]熟附片先煎半小时,纳余药,再煎半小时,每剂煎3次,共得药汁500毫升。每日1剂,将3次煎取的药汁混合,早、午、晚饭前各服1次。
艾草和艾叶可以算是一回事,因为艾叶是艾草上的叶子,如果说有区别,也是有一点区别的。
1、艾草全草可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在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2、艾草通常指的是整株艾草植物,而艾叶指的是艾草上面的叶子。
3、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我们入药通常以艾叶入药。《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艾叶确实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艾叶外用可外治皮肤瘙痒。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头,还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叶熬汁,然后稀释兑水沐浴,可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此外还可以驱蚊蝇、灭菌消毒,预防疾病。艾蒿还用于针灸术的“灸”,“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
/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87498b99f6edab64034f1a6c"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87498b99f6edab64034f1a6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87498b99f6edab64034f1a6c"/>
扩展资料: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8%89%BE%E8%8D%89/682533#5_1"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艾草">百度百科——艾草
(1)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主治]胸痛彻背,受寒则甚,畏寒肢冷。舌质白滑,脉沉细。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处方]瓜蒌仁15克,薤白12克,枳实10克,桂枝12克,熟附子10克,丹参15克,檀香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瓜蒌丹参汤
[主治]温阳补气,活血通脉。
[处方]全瓜蒌、丹参各30克,薤白、檀香、五味子、炒柏子仁、甘松各12克,桂枝、砂仁各9克,赤芍、川芎、太子参、麦冬各15克,三七粉(冲)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3)当归四逆汤加减
[主治]辛温通阳、宣痹散寒
[处方]当归12克,桂枝9克,赤芍9克,细辛3克,炙甘草5克。可酌加干姜、薤白、丹参、檀香等,若疼痛较剧者可加入附子、蜀椒、赤石脂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