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病原学] 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径150~200nm。中心为双股DNA,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内含补体结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可在人胚纤维母细胞、甲状腺细胞中繁殖,产生局灶性细胞病变,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人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较弱,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单核吞噬系统中繁殖,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袭皮肤及内脏,引起发病。 [流行病学] 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
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一)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四)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后入血及淋巴液,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变,主要损害部位在皮肤,皮疹分秕出现与间歇性病毒血症有关。随后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病毒血症消失,症状缓解。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严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变可累及内脏。部分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传入。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等处,形成慢性潜伏性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恶性肿瘤,受剌激)病毒被激活,导致神经节炎,并沿神经下行至相应的皮肤节段,造成簇状疱疹及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 水痘病变主要在表皮棘细胞。细胞变性、水肿形成囊状细胞,后者液化及组织渗入形成水疱,其周围及基底部有充血、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水疱内含大量病毒。开始时透明,后因上皮细胞脱落及白细胞侵入而变浊,继发感染后可变为脓疱。皮肤损害表浅,脱痂后不留瘢痕。粘膜疱疹易形成溃疡,亦易愈合。水痘个别病例病变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肠、肝、肾上腺、胰等处,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细胞侵润及局灶性坏死。带状疱疹受累的神经节可出现炎细胞浸润、出血、灶性坏死及纤维性变。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与天花相鉴别:天花全身反应重,始即39-40度的高热,热度下降后发疹,皮损中央有明显的脐凹,颜面增多,愈后遗留凹陷性疤痕。有是应注意与脓疱疮及丘疹性荨麻疹区别。 [诊断] [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无环鸟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每日肌注维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个病毒可以导致两种疾病:水痘、带状疱疹。初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而水痘痊愈后,病毒会在神经节潜伏下来,当机体免疫下降,则会再次发作,发为“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我们宁波人叫“缠身龙”,听名字就挺可怕的。带状疱疹发作时不仅会有一簇一簇的水疱,还会遗留顽固的神经痛,甚是难缠。
【传播途径】
水痘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发疹前2天~发疹后5天,是传染性最高的区间。
在原发性感染后2-5天,体内开始产生IgG、IgM和IgA抗体,并在发疹后2-3周达到高峰,之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水痘发生后,可以获得持续性的免疫,极少发生二次感染。抗VZV抗体具有不全保护作用,而细胞免疫对水痘的防御十分重要,如果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如器官移植病人发生VZV感染,水痘的病情可能更严重,甚至致命。
【易感人群】
发病人群主要为2-10岁的儿童,据统计,在15岁之内的正常人群中,有70%曾感染水痘。成人一般不感染水痘,而成人水痘多发展为重症。
【临床表现】
水痘潜伏期为9-23天。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儿童前驱症状比较轻微或无。一般在前驱症状出现后1-2天出现皮疹,首先发生于躯干,逐渐蔓延至四肢、头面,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针尖大小红色斑疹,后迅速变成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单房性水疱,呈椭圆形,中央有脐凹,周围绕以红晕。水疱易破,伴有瘙痒,部分可形成脓疱。
经过2-4天干燥结痂,如不发生继发感染,一般不留瘢痕。
部分患者可出现大疱型水痘、出血性水痘,而艾滋病病人发病多为慢性,呈深脓疱疮样甚至疣状。
【预防】
1.接触水痘前预防:可进行水痘灭毒疫苗接种,分2次进行,每次间隔3个月,大约90%能预防水痘发生(答主属于被水痘疫苗遗忘的10%),但不能防止带状疱疹的发生。
2.接触水痘后预防:当易感儿童接触过水痘患者,应观察3周。对体弱者、新生儿,可在接触后10天内至医院注射特异性抗体。
3.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器官移植后,以及因为结缔组织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在接触后,应及早至皮肤科就诊,使用抗病毒药来预防爆发。
【护理】
1.隔离、消毒:前文也提到,水痘是一种传染病,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答主我,就是在看门诊的时候接触了病人说话时的气溶胶,导致被传染。在家隔离时须保持通风。吃饭必须分餐,事先盛好,自己吃自己的。用的碗、换下来的衣服,需要用开水烫一下消毒后再洗。
2.严格休息:发热期应严格卧床休息,补充充足水分。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寒。此外中医强调“胃气生则顺,胃气败则逆”,应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如粥、面,根据食欲恢复情况,逐渐尝试添加鸡蛋。食欲过差者,可家中自制炒米茶:适量米,在铁锅中炒黄,煮水喝茶,可起到健脾开胃作用。
3.避免搔抓:如不出意外,水痘一般不会留疤。但抓破后,会导致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皮损难以愈合,甚至后期留疤。水痘的疱壁非常易破,千万不要好奇触碰,疱壁的破溃不是剪指甲就能够防止的。一般医生会处方止痒药物,问题不大,但还是需要一些自己的意志力。
4.治疗:接下来的事,医生会帮你搞定的。遵医嘱,吃药打针休息即可。发热超过39℃,可酌情使用退热药,但禁用阿司匹林,会诱发Reye综合征。对乙酰氨基酚虽然退热镇痛效果较好,但容易引发肝功能异常,用药前应先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