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肿瘤是指生长在颅腔的新生物,又称颅内肿瘤、脑癌,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都可产生头痛、颅内高压及局灶性症状。脑瘤的发生率约为1.9~5.4人/(年·10万人),占全身各种肿瘤的1%~3%。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对脑瘤缺乏了解,有许多病人没有及时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而断送了生命,故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将脑瘤的10大早期信号分述如下:
(1)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2)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3)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4)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6)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7)偏瘫或踉跄步态:小脑部病变更具特异性,即患者常在头痛、呕吐、视物障碍之后,出现偏瘫或踉跄的醉酒步态。
(8)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9)巨人症:多见于脑垂体瘤。表现为病人生长迅速,出现肢端肥大症(大下巴、大鼻子、口唇、舌头均肥大、手足异常粗大)。
(10)幼儿生长发育停止:常见于颅咽管瘤。临床表现为十五六岁身材只有五六岁高,性征亦不发育,肚皮上堆满脂肪,看上去大有“少年发福”之势。
综上所述,脑瘤表现多种多样,故当出现上述征象时应速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目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对脑瘤均能早期做出确切诊断。
在脑肿瘤的初期,患者就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是脑肿瘤常见的症状。头痛发病原因诸多,感冒、高血压、休息不好、情绪激动及血管神经性因素等均可引起头痛。在众多引起头痛的疾病中,最隐匿、最危险的莫过于脑肿瘤。脑肿瘤患者大多数头痛在夜间和清晨发生,尤以晨起痛感最明显,常在熟睡中被痛醒。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逐渐缓解或消失,故称清晨头痛。疼痛早期常为间歇性发作,呈搏动性疼痛和胀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毛细血管瘤由扩张增生的毛细血管网组成,症状复杂且相对明显,在婴儿出生后不久仔细观察即可发现。毛细血管瘤有很多种,其中草莓状血管瘤和鲜红斑痣是主要的。让我们认清这两种典型毛细血管瘤的症状。
1.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的典型症状
鲜红斑痣
面积增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鲜红斑痣的颜色会变红变紫,65%的患者病灶会逐渐扩大,40岁前可增厚出现结节,外伤后易出血。重点区域会随着身体的成长而相应增加,终身不会消退。
病灶不突出:病灶始于不同大小或数个红色、暗红或紫红色斑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晰,不高于皮肤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或完全消退,表面光滑。
易发性:鲜红斑痣通常发生在面部、颈部和头皮,多为单侧,部分为双侧,有时累及粘膜。
二、草莓状血管瘤的典型症状毛细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
病灶突出,结节状: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包括暗红或鲜红的隆起,质软,受压消退,无自觉症状。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常出现在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
生长迅速: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通常出现在出生后1个月至2个月。草莓血管瘤的症状,如针扎到黄豆,逐渐加重,有时甚至超过婴儿的生长发育速度,需要及时控制和早期治疗。
破裂出血:草莓状血管瘤常损害患者皮肤表面。在外伤的情况下,容易破裂出血,造成一系列的继发感染甚至溃疡。
【危害分析】毛细血管瘤治疗不及时的三大危害
1.影响美观:如果宝宝脸上长了血管瘤,必然会影响美观。严重者可使五官畸形;
2.导致骨骼生长的发育异常:这种情况最突出的表现是骨血管瘤。骨血管瘤位于骨小梁之间,不容易分开,容易导致骨骼异常生长;
3.器官功能损害:该病还会破坏血管瘤周围的组织,造成畸形,容易因进食而在颈部和咽喉部塌陷。还会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异常生长,甚至危及生命。
可见婴幼儿毛细血管瘤的危害不小,尤其是年轻妈妈一定要重视,不要把婴幼儿毛细血管瘤当成其他症状来治疗,拖延治疗。治疗毛细血管瘤,专家提醒患者家长不要盲目就医,要选择专业医院及时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