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睡觉的时候用的枕头,不是什么都好,用粮食和决明子做枕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决明子是中药材,清肝、明目的功效。但那的是与其他的中药材配伍,熬汤药或其他方法食用,放在枕头里是没有用的,而且决明子很硬,头枕上去不是很舒服。而且也不是能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对人体有好处的枕头,应该是软硬适度,比较好的有:荞麦皮,这个应该是首选,还有:水稻的稻糠,谷糠。比现在出的人造棉要舒服的多了。这个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真正是实践得出的结论。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粮食做枕头,不会有糟蹋粮食的想法,但实在是不那么适用。用大米或大麦做枕头就更不是那么回事了,浪费了粮食,也没有达到舒适的结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炎炎夏季,读到辛弃疾的诗却发现,古人夏季时睡觉竟如此惬意,真是羡煞旁人。当前的枕头有软有硬,大多都是填充物,而诗句中提到的枕头材质却是竹子的。
而事实上,古时枕头的选材并不止于此,有木头、玉、石头、瓷等等。可以看出,虽然古人枕头的选材不拘一格,但往往以硬枕为主,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难道硬枕睡着不难受吗?解答问题之前,必须承认一点,硬枕头睡着很难受,但因为益处很多规矩很多也就忍下了。
隋唐时期,科举制开辟了寒门学子的上升渠道,而寒门学子想要改变人生则需要挑灯夜读。此时睡觉简直就是浪费生命,所以学子往往枕一个圆木,如果熟睡马上就会被惊醒,这样的圆木便被叫作警枕。
但这只是相对确切的文字记载,如果追溯“硬枕头”的源头,要追溯到战国之前,有可能追溯到西周时期。可以确定,战国前期硬枕头的发展已经相当讲究了。例如当前很多枕头内部会放上茶叶,让人睡眠时心神安泰,而古时也会放入药材,起到特殊的疗效。
枕头的最初形态应该是以石头为主,仅是物资稀缺,工艺不够完善的原因,但是后期人们仍然使用硬枕头就是出于一定目的了。《本草纲目》流芳百世,其中就记载过通过药材改善头晕眼花的“明目枕”,按照其中的说法,睡觉昏昏沉沉,头晕目眩可能都会有较好的改善。
从现实来说,古代睡的硬枕头在夏天不会像当前的软枕一样闷热,头部枕着温度相对较低的枕头上,凉爽的感觉可能比药材的效果更重要,所以古代的硬枕应该是普遍具备清火的作用。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这句俗语朗朗上口众所周知,而其中就有枕头的形象出现。在古代,枕头不仅仅是生活日用品,更被寄予爱情的寓意。在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原本是日常生活用品,一旦被形象化,诗意化,其载体发生变化则成为必然。这对枕头的材质变更及形象改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鸳鸯图案,如白玉枕等等。当然,材质的延边应该是缓慢且循序渐进的,在战国时期曾出土过竹枕、石枕、铜枕、玉枕,但是瓷枕的出现则相对晚了很多,甚至需要到隋唐之后。
枕头越来越精致,而且是生活必需品,随之便被当成陪葬品成为了贵族墓中常见之物。按理说,把枕头作为祭祀品不大可能,但作为日常家居生活随葬品则理所应当。
当然,枕头毕竟是生活用品,完全出于雅致考虑也不可能。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男弱冠女及笄,便不再剃头。日常头发都是盘起来,长发及腰很平常,而梳洗却不那么平常。为了保持发型,将硬枕头垫在脖子处睡觉就能很好地解决。
这样枕硬枕头除了能方便保持发型,还能保持身姿。在古时人们对日常行为礼仪比较注重,并不像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一般懒散,多数人还是能做到“行如风坐如钟”的,而这一定程度度归功于硬枕与硬床。
通过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的出现,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古人而言,他们往往都喜欢睡那些又高又硬的枕头,对于他们而言,仿佛枕头越高才是越好的。而这一习惯也与现代社会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毕竟在现代人看来,软硬适中的枕头才能够帮助人们拥有更好的睡眠,如果说枕头过高过硬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我们无法拥有正常的睡眠。久而久之,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那么,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为何会选择那些较为坚硬的枕头?这种枕头对于他们而言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存在呢?
众所周知,睡眠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也大多离不开枕头,但是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所使用的枕头,却与现代社会中有着较大的差别。
在了解了相关历史资料之后我们也可以发现,枕头这一名词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所创建的,当时,曹操在军中挑灯夜读,而打算休息的时候,他也直接躺在了装书的木匣上。在看到这种情况之后,曹操的书童根据木匣的形状,为曹操制作出了一种较为软的垫头用具,在看到了这一物件之后,曹操也将其命名为了枕头。后来,枕头这一就寝物件也开始在社会中流传开来。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社会中就已经开始了枕头这种东西,曾经,在对一些古墓进行发掘的过程中,许多古代社会中的枕头也出现在了世人面前。而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也曾表示,可以将药物装到枕头中,以此来达到在睡眠时治病的目的。对于这种药枕而言,由于其中装着一些中药材,因此它的材质也自然会变得较为坚硬。
在隋唐时期,基于陶瓷业的发达,因此,陶瓷枕头也开始出现在了社会当中,虽然说在现代人看来,像陶瓷这种硬质的材料是不适合做枕头的,但是在古人看来,陶瓷枕头的出现却能够丰富枕头的形式,而以此来达到彰显身份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有着"高枕无忧"的说法,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之下,古人们也都认为枕头越高越好,就这样,高枕和硬枕就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而除了高枕无忧的这种说法之外,从一些古人们求学的经历中也能够看出,如果说枕头过于舒适的话,那么就会导致他们整日贪恋于睡眠,这样一来,对于学习也没有过多的帮助。因此,很多古代的文人为了能够鞭策自己学习,也主动将枕头换成了十分坚硬的物体,这样一来,每到清晨时,他们就会主动起床,并开始一天的学习与工作。
在对古代社会的风俗进行了解之后我们也会发现,与现代社会中不一样的是,古人们十分重视对发型的维持,在那个时候,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留长发的,在这种服饰要求之下,如果说人们长时间枕着较为软的枕头的话,那么就不利于发型的保持。由此可见,古代硬枕的出现也不仅仅是基于学习方面的限制,对于古人们而言,硬枕的存在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持自己的发型。而由于古人的头发较为厚重,因此,在枕着硬枕的时候,他们也会得到相应的缓冲,这样一来,即使是枕着硬枕,他们也能够顺利入睡。
可以看出,虽然硬枕在睡眠过程中的体验感是比较差的,但是在古人们看来,硬枕的存在却能够对他们的生活提供很多便利支持,而在这种社会风俗之下,硬枕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古代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枕头模式。由此可见,在不同社会风俗的影响之下,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的。
结语
通过对古人就寝习惯的了解我们就会发现,与现代社会所不同的是,对于他们而言,枕头并不是一个享受的存在,基于艺术、社会生活及其他领域的共同影响,因此,古人的枕头才会被做得又高又硬。从古代与现代社会中枕头的差异上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古人与现代人之间的生活习惯也是有着较大的区别的,而在研究古代历史的时候,我们也应设身处地的以古人的思想去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够对真实的历史情况进行更加精准的把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