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
其主要功能为辅助造血,即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铜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铜还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催化剂,也是多种酶的活性组成部分。因此,缺铜将使体内重要的酶活性降低,并可导致骨骼生成障碍,造成骨质疏松。缺铜还可发生脱发症以及白化病等,如常见的白癜风就跟血清中缺少铜离子有关系。铜还以脑铜蛋白的形式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以缺铜会影响脑发育。
人和动物的血液中有铜蓝蛋白,这种多功能的氧化酶,其重要作用之一是催化Fe2+氧化为Fe3+,从而有利于体内贮备铁的动用和食物中铁的吸收。
食物来源
食物中各种动物肝脏、蛤蜊、鱼虾含铜较多,果品汁液中叶比较丰富。此外,红糖、豆浆、香菇、谷类、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铜。只要在膳食上合理搭配,通常可以保证人体对铜的需要量,一般也不会造成蓄积。
过量
普通膳食每天可以供给铜约2-5克,这已经能满足人体需要。供给量再大,则会积蓄,主要在肝脏内。
特殊用途
研究指出铜对于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6月05日 08:58 新浪科技
美国华盛顿时间6月4日下午(北京时间6月5日凌晨)消息,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近日进行的研究显示,铜这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指出,巧克力和龙虾中虽富含铜元素,但他们并不建议怀孕妇女多吃巧克力。
科学家在利用老鼠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铜元素可以帮助未出生的老鼠进行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发育。科学家之一、密歇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丹尼斯-西尔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铜对未出生老鼠产生的影响力同样适用于人类。”
科学家指出,尽管大多数人可以从日常的饮食中获得铜,但是由于遗传的原因,一些人的基因使他们的机体无法正常摄取并利用这种营养物质。科学家还提出一种猜测,即一些妇女之所以流产的原因可能与基因缺陷有关,而这种基因缺陷又与铜元素缺乏有关。
科学家指出,人体需要铜元素来吸入氧气,在细胞中产生能量,帮助神经系统向各个器官传输信号,对铁元素进行代谢,发育血管,形成皮肤、腱以及毛发。但如果铜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过高,则有可能导致中毒。
西尔勒教授和他的同事在实验中主要对一种名为Ctr1、可以帮助铜元素进入人体细胞的基因进行了研究。Ctr1基因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铜元素通过细胞表面的隔膜进入细胞内部,由细胞内部的蛋白质负责将铜元素送入具体的细胞室。其间,研究人员将某些老鼠的基因进行了修改,使其缺少Ctr1,结果发现所有老鼠胚胎都在未出世前就死去了。另外,这些老鼠的胚胎较之正常胚胎体积小,而且器官及细胞发育中还存在重大缺陷。
专家指出,目前富含铜元素的食物包括巧克力、大豆、花生、龙虾、螃蟹、牡蛎以及其他甲壳类动物、菠菜和红酒等等。华盛顿大学的乔纳桑-吉特林博士表示:“我们早已知道铜是一种重要的元素,但这一研究使我们对这种元素对于胚胎发育的影响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是,这位博士表示他不会建议怀孕妇女因此而增加饮食中铜的摄入量。
吉特林博士说:“正好相反,因为铜同样是一种能够导致人体中毒的物质,所以我们并不建议怀孕妇女增加饮食中铜的含量。西尔勒教授也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怀孕妇女最好不要因此而有意补充铜的摄入量。”(清晨)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血清铜的医学检查 4.1 检查名称4.2 分类4.3 取材4.4 血清铜的测定原理4.5 试剂4.6 操作方法4.7 正常值4.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4.9 附注4.10 相关疾病 1 拼音xuè qīng tóng
2 英文参考serum copper
3 概述铜作为人体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营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许多金属酶的组成成分。它是血浆铜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参与合成黑色素以及胶原物质。铜的缺乏可导致发育不良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机体铜中毒可引起急性肾衰和肠胃炎。
4 血清铜的医学检查4.1 检查名称血清铜
4.2 分类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无机物测定
4.3 取材
血液
4.4 血清铜的测定原理在pH 4.7的条件下,结合在血浆铜蓝蛋铜蓝蛋白上的铜在还原剂的作用下游离出来,与显色剂3.5DiBrPAESA结合成稳定的有色螯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铜的含量成正比关系。
4.5 试剂同分光光度分析法、比色法。
4.6 操作方法本方法线性可至79μmol/L。超过此浓度,用双蒸水做倍比稀释后再测。
4.7 正常值男:11.0~24.0μmol/L(70~152μg/dl);
女:12.6~24.4μmol/L(80~155μg/dl)。
4.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血清铜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风湿病和恶性肿瘤等。
(2)血清铜减低:肝豆状核变性。
4.9 附注(1)新生儿血清铜平均为1.1μmol/L,为成人血清铜1/5左右,到3~6个月后上升至成人水平。
(2)本法十分灵敏,所有试剂要求高纯度。试验中所用仪器、试管及一切玻璃器皿均应避免铜的污染。
(3)由于地理位置、性别、年龄、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4.10 相关疾病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