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确实是最危险的日子,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讲,因为天气寒冷会让老年人的血管变脆变薄,那么很容易引发一些突发的疾病,比如脑梗,脑出血等等。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冬天最重要的就是保暖,还有尽量是减少出行,因为在冬季的时候会容易下雪,路面结冰,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年人腿脚不是很方便,那么就很容易摔跤。因为年纪大了,一旦摔跤就很有可能引发骨折,并且会让身体的健康状况变得越来越不好。所以接下来就跟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在三九天最冷的时候我们应该都注意哪些问题。
1、三九天也是要做一些适当的运动
其实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运动都是不能少的。不过老年人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天气,如果外面的路况允许的情况下再去外面做运动。出行的时候尽量穿防滑鞋,不要让自己摔跤,运动可以让身体的血液循环变得更快,变得更好,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而在做运动的时候,身体也会产生热量,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老年人可以在上午9点左右的时间去外面活动活动,身体慢走或慢跑都是可以的,让身体的抵抗力变得越来越强,这样在冬天的时候就不易发生感冒的情况。
2、冬季的时候要学会养生
平时我们可以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多吃一些羊肉,羊肉在冬季吃会给我们身体带来热量。身体上面有热量了,就可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比如在生活当中,一些女性或者是老人比较怕冷的,那么就可以经常吃一些温补的食材。这样可以让身体暖起来,可以很好的抵抗冬天的寒冷,在平时也可以多去泡澡或者是泡脚,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代谢变得越来越好。身体的体内环境得到改变了,那么身体的抵抗能力也就会变得更好。所以在东京里面,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学会养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3、冬季最重要的就是保暖问题
老年人总是会劝年轻人平时要多穿一点,不然到老了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年轻人总是不以为然,从来都不会听老年人的话,为了时尚,总是穿很少。可是,正是因为这样,身体的寒气过重,确实到了老年的时候,各种疾病就会找上来。老人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年轻人在冬天的时候也一定要学会保暖,不然就很容易给身体的健康状况带来威胁。总之在冬季的时候,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度过寒冷的天气,生活当中一定要多注意。
一、注意保暖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各器官的功能都会下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导致血管破裂、血压上升、心肌缺血等现象。
保暖工作尤其要注意头、背、肩、颈、足等重点部位的保暖,出门时最好能戴上棉毛帽子、围巾、如有必要还可以加穿一件羽绒背心或马甲;
二、密切监测血压
冬天气温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寒冷会刺激心脏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冬季高血压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如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胀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血压波动情况,不要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另外,在数九寒这段时期内一定要戒烟戒酒,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史者。
三、多晒太阳
。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寒冷,人体为了御寒一般都会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也会相应减少。这时,多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和钙、磷吸收。
冬季的阳光比较温和而且柔和,紫外线不像夏天那么强烈。
如果老年人在冬季适当晒晒太阳,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但是老人冬天可以多晒背和腰部以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有一定帮助。
四、适度运动
在气温下降时,运动可以让机体更好地适应寒冷环境。
此外,天气寒冷时,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而此时又因体内能量供应减少,代谢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等原因,会出现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因此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要适当增加,在气温较高时应避免户外锻炼;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在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锻炼,因为气温降低时人体肌肉、关节等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及血液粘滞度增加等原因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同时如果在户外运动遇到强冷空气刺激、身体暴露部位或与冷空气直接接触也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因此建议老年朋友们外出时要注意保暖及防寒防感冒。
五、注意饮食结构
天气寒冷时,老年人的食欲会降低。
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渐长的季节,此时若再过度进食寒凉之物会导致肠胃不适甚至腹泻。
建议老年人在数九寒天的饮食应以温补为主,食物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少吃生冷硬脆之物。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暴饮暴食,注意细嚼慢咽。
春捂秋冻有道理。
春捂: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
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
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秋冻:
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
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
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这种做法不好,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
结果,到了三九严寒,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秋季又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秋冻的禁忌人群
一、心脑血管病人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甚至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
二、哮喘、支气管炎病人
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感冒、咳嗽,还会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对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另外,食物和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有哮喘和支气管炎的病人,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感冒,因此保暖对他们很重要,要及时地增减衣物。”有哮喘、支气管炎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
三、胃病病人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由于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特别是冷空气骤袭了胃肠,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而且有些人在深秋还吃冷饮,有些人则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这些饮食习惯都极容易引发胃病,尤其要注意。
四、老寒腿病人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时会使症状加重。老寒腿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常出现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肿胀,上下楼或下蹲时疼痛加剧。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五、体寒的女性患者
对于一些本身素体寒冷的女性朋友,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务必要注意自己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造成宫寒、月经不调等疾病的侵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春捂秋冻
人民网-“春捂秋冻”有讲究,如何“秋冻”才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