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原因:饲料中所含的营养低于饲养标准,饲料搭配不科学。卫生原因:猪舍的卫生差,氨、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过高,温度不稳定,光线过强,通风状况不好。密度原因:猪群的饲养密度过大,猪群中有比较弱小的猪时就会发生互相咬耳事件。
一、猪咬耳朵是什么原因
1、营养因素
(1)在圈养的情况下,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靠饲料来提供,如果饲料中的营养不足时,猪群就会出现咬耳朵的现象。
(2)一般当饲料中所含的营养低于饲养标准;饲料搭配不科学;猪在育肥前期饲料中的蛋白质质量不佳;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时都可能发生猪互相咬耳朵的现象。
2、环境因素
(1)如果猪舍的卫生差,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过高,温度不稳定,通风状况不好时会影响猪的睡觉质量,导致出现咬耳现象。
(2)当猪舍的光线过强时,会让猪产生应激反应促使猪群发生恶癖症。
3、管理因素
(1)猪群的饲养密度过大时,猪群会因为争夺活动空间而产生肢体冲突,也会因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而互相咬斗。
(2)在猪群中如果有体重小、体弱的猪,它们往往会成为被咬的对象,一旦被咬伤后所有猪都去咬它。
(3)当饲槽或者饮水量不够时,猪群就会发生咬伤事件。
4、疾病因素
(1)体外寄生虫会让猪烦躁不安,为了止痒它们会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摩擦,从而出现外伤吸引其他的猪过来咬。
(2)体内寄生虫也会出现猪群咬伤事件,而猪贫血、尾尖坏死也可诱发猪只咬尾咬耳的恶癖,还会咬蹄、腿、颈和跗关节。
二、猪咬耳朵怎么治疗
1、用药
(1)用0.1%高锰酸钾冲洗消毒已经被咬伤的猪,并涂上碘酒或者氯亚铁防止化脓。
(2)咬伤情况严重的猪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喂养工作
(1)要满足猪对于营养物质的需要,给它饲喂全价饲料。
(2)当发现有互相咬斗的现象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
(3)喂料要遵行定时定量的原则,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3、饲养管理
(1)按照品种、体重、体质和采食量等情况将猪群分群饲养,把相近规格的猪放在同圈饲养。
(2)饲养密度要合理,需要保证每头猪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比如3-4个月的猪,它的活动面积为0.5-0.6平方米。
(3)要做好通风、保温、防潮、及适当的光照工作,保证猪舍内卫生干燥、通风。
(4)可以在猪圈里投放废旧轮胎、圈内悬挂铁链条等玩耍之物,分散猪群的注意力,减少猪群的攻击行为。
4、仔猪断尾
(1)可对出生1-2天的仔猪进行断尾,一般给猪断尾后发生咬伤事件的几率仅占0.25%,而未断尾的发生咬伤事件的几率为6.86%。
(2)方法:首先用钢丝钳子在猪尾下三分之一处连续钳两钳,把将尾骨和尾肌钳断,然后将血管和神经压扁,皮肤压成沟。一般在钳后的10天左右时,尾下的三分之一处就会脱掉,这个方法不会造成出血和发炎。
5、驱虫工作
一般当猪达到驱虫体重后,需要定时定量做好驱虫工作,可以在饲料里添加含有阿维菌素、芬苯哒唑、进口肠粘膜修复剂的驱虫散,能减少寄生虫对猪的侵袭,而咬尾咬耳行为也会减轻或者消失。
三、猪耳朵肿大是什么原因
1、猪耳肿大的原因
(1)猪耳肿大后,首先需要刺破肿包观察里面的液体形状。如果是血水,就是因为血肿引起的猪耳肿大;是淋巴液,就是淋巴液外净引起的猪耳肿大;如果液体是水,那猪耳肿大就是由离织炎引起,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猪耳肿大的原因。
(2)由血肿和淋巴液外净引起的猪耳肿大,是由仔猪转群、抓猪、混群时搔咬等机械性损伤所导致的。因为小猪耳朵的内外侧的皮下组织比较脆,在拉伤后血液淋巴液就会流到皮下。
(3)猪耳朵肿大积脓是蜂窝织炎的一种典型症状,主要的病原是球菌特别是血性链球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部分人认为猪耳肿大是因为葡萄球菌,其实链球菌才是形成猪耳朵肿大的根本原因。
2、如何治疗猪耳肿大
(1)首先用碘涂抹患处,并在肿包的边缘切开一个小口,开口的地方需在整个肿包的最低处,利于积液的排出。
(2)接着挤净血水、脓水后,在500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400万单位青霉素,并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把生理盐水从切口处挤入肿包中清洗肿包的内部,反复做2-3次。
(3)然后在切口处撒入一点青霉素粉即可。
(4)用头孢肟、头孢钠混悬液等抗生素给仔猪注射,可以快速消除炎症。
当你看到一个贝壳时,你有时会不自觉地把它放到耳朵里,因为从小就有人告诉你,你可以听到大海的声音(下图)。其实我们真的能听到声音,但绝对不是大海的声音,而是噪音被放大(聚集)后的声音。当你用手靠近耳朵时,由小变大的声音主要是噪声放大后的声音。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声音产生的原理
我们知道,声音来自物体的振动,通过压缩空气传播。物体来回振动,在空气中扰动,形成一个呈圆形展开的声波,如下图所示,蝙蝠通过声带振动,发出通过空气传播的声波,当我们人类说话时,我们的手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我们喉咙的振动。这一切都说明声音来自物体的振动。
分为横波和纵波,声波属于纵波如下图所示,音叉发出声音后,压缩附近的空气(振动方向),压缩空气开始不断散开。这个压缩方向和纵波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像水波(水波是横波),当水面某一点有振动时,就会振荡,呈圆形散开。
2.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
我们通常用分贝来衡量声音。下图列出了不同分贝的声音大小示例。烟花爆炸声达到140分贝,呼吸声10分贝。人体感觉舒服的声音就是图中的绿色区域。
分贝与声压有关,声压是振动引起的压力变化。显然,振幅越大,频率越快,声压越高。
3.“大海的声音”
当贝壳靠近耳朵时,就会出现“大海”的声音。这时我们听到的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噪音。在我们的环境中,噪音其实无处不在。只是平时,尤其是白天,人耳对大噪音比较敏感,所以会自动忽略低噪音。黑人晚上安静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微弱的噪音。年纪大了,对这种微弱的噪音已经麻木了,不注意的话,晚上就听不到了。
在同样的环境下,用贝壳或微微弯曲的手掌,前者听起来比平面物体更明显。这说明有一定的凹陷空间,有利于听到这种微弱的噪音。就像贝壳一样,如上图。当噪声进入壳空间时,形成聚集效应。声波也是一波。如果是波,则具有波的一些特性,如反射、衍射等。声波不断地反映在壳空间中,从而被放大。更何况内小外大的外壳结构有利于声音放大。
4.手掌的距离导致声音大小的变化
当手从远到近移动到耳朵时,耳朵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大。事实上,这是因为在远处反射的声波只有一部分到达耳朵,如下图所示,其中许多并不集中在耳朵上,自然声音很小。5.摘要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压缩空气传播。手贴近耳朵听到的声音一直存在,但被人体自动忽略。当手靠近耳朵时,由于手形成的喇叭状结构具有放大声音的作用,所以会听到微弱的背景噪音。手离得越近,越多的背景噪音反射到耳朵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