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呈液体或在口中溶化为液体者。
2、少食多餐,每2~3h供应一次,每日6~7次,每次200~250ml,每日总量在2000ml左右。总能量大约4075kJ(975kcal)左右。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胃癌在台湾一直排名于十大癌症里,它的发生率虽没有大肠癌、肺癌、乳癌的数字来的令人不安,但是却是所有的癌别中,最影响「吃」的。因为截至目前为止,手术治疗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方法。
胃切手术后,胃的解剖构造必定受到改变,从术后第一天开始,甚至到术后一年的这段时间,饮食方式必得有些调整,当然还包括进食的习惯、顺序、食物型态等等,在谈怎么吃之前,让我们来先认识胃在人体的作用。
认识胃的构造胃是贮存食物的大仓库(具有放大的功能),空腹时,胃容量约100毫升,但是装满的时候可达到1.2~1.5公升以上。食物经过牙齿咀嚼与唾液混合的食团,在进入胃部之后会停留2~4小时,停留的时间则会依食物的种类而异,糖分较多的食物停留较短,蛋白质、脂质停留的时间较长。
胃主要的功能就是利用胃部分泌的盐酸、消化酵素等,将食物分解成黏稠状,此时幽门会开启,将食物缓慢的分次送至12指肠。
台大医院营养部营养师赖圣如进一步说明,胃的体积变小(有些病友甚至得进行全胃切除),因此每次的进食量就不能太多,食物分解的能力变差,这时候就得靠牙齿咀嚼(每一口最好能咀嚼30下以上),愈细软的食糜到了12指肠后,食物的养分才能充分被吸收。
经常量体重 减少体重持续下降幅度在决定面对手术开始应该有的认知是:体重下降是常见的,而营养补充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减缓体重持续下降的幅度,尽快止跌回升,事实上要完成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尤其是术后3个月,而且有部分患者在诊断初期或尚未诊断完成前,即面对体重下降的威胁。
体重是热量平衡的表现,当摄取的热量低于身体的消耗量时,为了活着所需的基础能量代谢,身体只好继续燃烧身体组织来产生能量,供给呼吸、心跳等基本使用。 在疾病或手术压力下,体重急速下降时,首先消耗就是免疫细胞、肌肉组织等功能最好的组织,此刻就更需要高蛋白饮食。
赖圣如严肃地强调, 当体重持续的往下跌,如果还将「忌口(如高热量密度的甜食、油脂、或仅遵清淡饮食而忌口外食型态等)」放在最前端,那么病人就会很辛苦,限制饮食绝对不是这个时候要做的事,「好吃、愿意吃、吃得下」才是重点。
把握饮食三大守则守则一:细嚼慢咽,少量多餐
每一次的用餐最好都能充分咀嚼,倘若有一、两次忘了,会不会怎么样?「不会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容易吸收,上大号时或许还会清楚看到食物的痕迹。」赖圣如提醒,最重要的是每次不能吃太多,至于什么叫多?的确会因人而异,最好的方法,先将1碗的容量分成3等份,如果吃1/3碗,不会吐、也不会不舒服,下一餐时,可以利用汤匙一匙、一匙往上增加,再观察,渐渐的变成1/2碗、2/3碗、甚至1碗,但是如果吃了会不舒服,那么就得要跳回上次的食量,隔段时间(约2、3天左右)再测试。
守则二:只是型态改变,什么都可以吃
进行胃切手术后,有一段时间得吃流质饮食,主要是希望病人可以学会细嚼慢咽,也方便医师评估肠胃道功能恢复的状况、病人对食物的反应等等。
然而,这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吃流质食物时要注意什么?首先来看看粥(不论是皮蛋瘦肉粥、南瓜粥等),当去掉水分后,剩没多少食物,再加上粥品的制备少了油烹煮,热量更少了,现在即使两餐的食量,往往抵不过生病前一餐的份量。
赖圣如进一步说:「以粥举例,有没有哪些食物是不能放进粥里面,只要可以煮烂的食材应该都是可以的。」换句话说,什么食物都可以,只要能煮的软烂。
唯一要注意的是纤维总量,蔬菜、水果、全谷根茎类等富含纤维质食物,应以少量分次摄取。一次大量摄取纤维,在肠道蠕动不良下很容易胀气,因此不急着大量蔬果摄取;更不急着将全谷根茎类取代白饭、白面包等较精致、好消化的主食。
而粥当然也能更换成汤面、馄饨面、米粉汤、鱼翅羹、水饺、南瓜浓汤等细软好消化菜肴,只要质地调整好,少量多餐进食,没有一样食物是不能吃的。
守则三:蛋白质很重要,最好直逼「主食」的地位
这一碗粥(面)谁会是最重要?赖圣如强调,术后最重要的是蛋白质,以往我们是吃饭配菜、肉等,现在则是要将蛋白质(如豆、鱼、肉、蛋类)吃的跟主食一样重要。
均衡饮食,预防疾病的黄金比例为1碗饭搭配2~3两肉。手术前、后则要调整为,每餐优质蛋白质肉类或蛋类务必大于2~3两,提高蛋白质重要性,即所谓的「高蛋白饮食」,简单来说,就是要将肉类(蛋白质)吃的跟饭(主食)一样的份量。
一般而言,一碗粥里有超过一汤匙的肉、蛋就属于高蛋白。蔬菜当作配色就好,此阶段不需要过多纤维,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容易胀气、肠胃不舒服,反而影响进食意愿。至于水果,也是相同的理由,一次不要吃太多,慢慢的增加,此外,应选择可以剥皮的水果。
牢记守则:蛋白质紧追着饭,蔬菜、水果容许比饭少。
小提醒:吃完后请坐卧休息不论手术切除部位是上胃或下胃,我们都会建议病友吃完饭后「坐卧休息」半小时,(切除上胃者,不宜马上躺下,避免食物回流;切除下胃者避免餐后倾食症候群发生)如果体力允许,吃完饭后能缓缓走一走,亦可减缓腹胀不适。
术后常见的肠胃道问题:腹泻、便秘、腹胀一般来说,腹部术后的手术压力、抗生素使用、限制或仅少量纤维摄取下,便秘和腹泻通常反复发生,严重腹泻时(350~500cc/天),要留意水分、电解质平衡或补充运动饮料;若是便秘,则要考虑使用促排药,以免影响病人进食意愿。至于胀气,除了不要急着大量高纤食物,如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等,腹胀时亦可在腹部涂点薄荷油、多走动。
营养品的选择术后进食目标当然是恢复术前食量,但是我们需要给肠胃道时间,现阶段进食量通常是少于正常状况的1/3,这时营养品的确是可以派上用场,赖圣如举例,当无法摄取到足量的热量时,市售的均衡配方是可以酌量搭配,当点心使用。
如何让营养品变好喝?在这提供一个简单的方式, 不妨选择原味的营养品,加些重口味的水果或核果,如木瓜、香蕉、芝麻糊、核桃等,打成果汁,液体配方搭配豆花也是不错的组合,或者选择粉状配方,搭配杏仁茶、面茶、酥饼等一起冲泡,口感可能会比较好。
不过,赖圣如提醒,下胃切除者,容易有倾食症候群—餐后低血糖症状,吃太腻甜食会出现冒冷汗、呕胃酸的情况,则会建议由低浓度的均衡配方开始。
此外,因食物种类局限、烹调时间较久、术后对营养素需求增加及吸收条件改变,适时的补充综合维生素是必要的,如果限于颗粒不容易吞咽,考虑使用幼儿维生素滴剂、儿童综合维他命果冻,较不建议使用发泡锭,因部分患者反应易有胀气问题。
减少不必要饮食限制 反而更营养最后,赖圣如强调,「缓跌」胃切手术后体重下降是当务之急,要吃得营养就不宜在此阶段对食材或烹调有过多限制,食材方面建议选择当季、当令,术后恢复阶段不必过度迷信生机或茹素,吃得下、吃得好,反而更重要。
家中的主厨亦可考虑外食半成品,如:现成高汤、鸡精、浓汤等回来加工,减少烹饪时间,食物只要好吃、美味,病人愿意吃,减少体蛋白质流失,尽快恢复体力,就是最美好的选择。
<本文转载于癌症希望基金会,授权杂志群使用。>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