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则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盘尼西林指的是青霉素。
一、青霉素
1、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2、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二、中国最早生产的青霉素
1944年年底, 留学回来的樊庆笙与当时的卫生署防疫处长汤飞凡用从美国得来的3株青霉素菌种,制作出第一批5万单位/瓶的盘尼西林,中国成为世界上造出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
这批青霉素只是实验室制取,数量不多,但也救了不少人。解放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出了中国首批青霉素,但年产量只有几百克,也是实验室制取。
扩展资料:
天然青霉素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精制两个步骤。
①菌种发酵: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 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
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
②提取精制: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滤液在pH2~2.5的条件下,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pH7.0~7.2的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
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G钾盐。青霉素G钠盐是将青霉素 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
参考资料:青霉素百度百科
盘尼西林不是禁药,在二战时期紧俏的药物,现在还是很普遍的。
在二战时期由于盘尼西林都是有国外进口,在价格上也非常的昂贵,一般的平民百姓都使用不起,抗战时期军队伤亡人数多,对于药品的需求量也就大,所以盘尼西林在当时算是最紧俏的药物。
其实这东西在现在还是很普遍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青霉素,解放前一直都叫盘尼西林。这种药物原本就是由外国人发明的,别看如今听起来好像就是基础药物,但是越是这种基础药品越是一个突破。但是人们一直都缺少一种能够高效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即便是有,也大多有严重的副作用,所以那个时候,很多疾病都没法治。
细菌感染这种病状,远比听起来要严重得多,它可能会让病人产生很多并发症。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位叫亚历山大·弗莱明的科研人员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发明出了这种药物。
很快青霉素就被投入到军方使用中,所以在二战末期,有了这种药物的加持,盟军像是得到了极大的补给一般,青霉素的广泛应用,让大量战士得到救助,而且很快这种药物的生产就可以达到供应所有参战士兵使用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