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要拒绝别人?

为什么你要拒绝别人?,第1张

不会拒绝他人要求的人有个心理定势,总是认为拒绝表示漠不关心,甚至自私,害怕令别人灰心。此外,还害怕被讨厌、批评,损害友情。有趣的是,拒绝的能力与自信紧密联系。缺乏自信和自尊的人常常为拒绝别人而感到不安,而且有觉得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更重要的倾向。从心理层面可判断,他们内心缺乏自信。

另一方面,童年的影响也很关键。很多人从小就已形成信念,如我只有顺从和帮助别人,才能变得可爱,才够朋友。正是由于觉得自己要成为一个取悦别人的人,他的自我价值的体现变得依靠为别人做事。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周围的人都希望他随时随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服务。

因为不知拒绝,让生活总是身不由己,往往陷入一团混乱。也就是说,不向他人说不,意味着冷酷无情的跟自己说不。因此,合宜而明确的说出心中真正的想法,是EQ高手不可或缺的人际技巧。

当我们学会适时地对他人说“不”,也就学会跟自己的快乐说“是”了。

1、拒绝诱惑

开车的人拒绝美酒的诱惑,得到的是安全。学习的的人拒绝玩乐的诱惑,得到的是好成绩。生活中有各种诱惑,在诱惑面前,要懂得合理地拒绝。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拒绝掉不好的,选择合理的。在诱惑面前,要有坚定的意志,要勇敢地说“不”。

2、力所能及

认清自己的实力,能力不及的事要及时拒绝。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不是软弱。有责任感的人会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拒绝做不到的事。

3、有理有节

当一个人的尊严受到侵犯时,适当地回击。该争时争,该退时退,做到有理有节,将会受益无穷。

4、拒绝不合理要求

有的人是老好人,乐于助人本没有错,但超出能力范围,结果只会适得其反。面对别人的不合理要求,要学会拒绝,一味地容忍退让,不只自己受累,也是对别人不负责任。

5、平和与冷静

不要愤怒拒绝,平和和冷静是最能够化解矛盾的。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当你拒绝时,不要用愤怒的态度,应该尽量平和地拒绝。感悟人生这样对方也容易更好地接受。有时良好的态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6、拒绝时兼顾情谊与爱

不要无情拒绝,原则和立场很重要,然而情谊与爱同样很重要。当拒绝朋友不合理的要求时,要让对方有台阶可下,在心理和情感上接受,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方法。

拒绝他人时的语言技巧

拒绝,就是不接受。既然是对别人意愿或行为的一种间接的否定,那么就应该考虑不要把话说绝,应该给别人以台阶下。

拒绝法之一:缓冲法:

哦,我再和朋友商量一下,你也再想想,过几天再决定好吗?

拒绝法之二:谢绝法:

对不起,谢谢,这样做可能不合适。

拒绝法之三:婉拒法:

哦,是这样,可是我还没有想好,考虑一下再说吧。

拒绝法之四:幽默法:

啊!对不起,今天我还有事,只好当逃兵了。

拒绝法之五:不卑不亢法:

哦,我明白了,可是你最好找对这件事更感兴趣的人吧,好吗?

拒绝法之六:借力法:

你问问他,他可以作证,我从来干不了这种事!

拒绝法之七:无言法:

运用摆手,摇头,耸肩,皱眉,转身等身体语言和否定的表情来表示自己拒绝的态度。

拒绝法之八:补偿法:

真对不起,这件事我实在爱莫能助了,不过,我可帮你做另一件事!

拒绝法之九:回避法:

今天咱们先不谈这个,还是说说你关心的另一件事吧……

拒绝法之十:自护法:

你为我想想,我怎么能去做没把握的事?你让我出洋相啊。

拒绝法之十一:严辞拒绝法:

这可不行,我已经想好了,你不用再费口舌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别用撒谎来拒绝,一旦谎言拆穿,那对人际关系的伤害将是灾难性的。

无论到哪里都有那样一种人,喜欢在兴头上泼冷水,破坏大家的兴致,因为多数人的快乐让他们心痛难受,顶着被群撕的危险也要发出刺耳的声音,不关心当事人的感受,大家的心情,只要他自己开心,一切不用考虑。他们是“成年人”,但他们的心理年龄只有5岁,哪怕只有5秒钟的开心也要为大家添堵。

好友A,这几天刚搬家,请我们去他的新房做客,这时候一个“5岁小孩”,用不大却刚好能被所有人听到的音量说了一句:还没有原来那个好呢,地点又偏采光又不好。

我一个女同学,天天嚷嚷着要嫁入豪门,对着一个和我关系还不错的高富帅各种献殷勤,后来高富帅不堪其扰,酒后吐真言:她那点儿心意真的只能让我反感,不能让我感动,跟丫说了多少回了别再烦我了,就是不听,非得学韩剧,爷又不是棒子!

这让我又想到前段时间的新闻——男生在女生宿舍楼下摆蜡烛示爱,被泼水。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泼得好!这男的活该!

令我诧异的是,新闻下面的评论里面竟然有一大堆人指责“女生太冷漠”。说这话的人,考虑过那个女生的感受么?被一个不喜欢的人当众示爱,不仅面子上难堪,更是一种隐形的胁迫。不答应男生,会被人说是“冷血”,可是答应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生又完全违背心意。更何况不是每个人都享受被好多人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感觉。

打这件事以后我就开始观察周围,发现这种“5岁小孩”比比皆是。有特意在别人微博下面留言,就为了告诉人家“你孩子很丑”的;有在别人生日的时候,故意提起人家前男友的现女友的;有在大家都开心地一起包饺子准备跨年的时候,说饺子不好吃的;还有的人只要别人一说起自己遇到的困难,他就马上反过来说:我怎么没遇到这种问题啊,肯定还是你自己的原因(比如有人说自己婆媳关系不好,就会有人说她和婆婆关系像一家人)。更恶心的是,这种人总会用“耿直”来标榜自己。别侮辱“耿直”这个词了。你不是耿直,你是缺根弦。

不给别人添堵就这么难么?难道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你不高的智商以及压根就没有的情商?遇到任何事情的态度,不是“大家开心就好”,而是“我一定要恶心你一下才过瘾”。

说话做事不考虑对方感受,全凭自己的心情做主——这种人你真的不配当成年人,因为在你不尊重别人的表面下,是你压根就不介意是否被人尊重的破罐子破摔心态。

我曾经对一个以“我是开玩笑的”的名义,对我进行语言攻击的人说过:我不相信你是善意的,因为善意的话语即便不好听,其中的善意也可以被感知到,同样,就算是伪装得再好的恶意,也是可以被感受到的,比如你的这句玩笑话,所以麻烦你滚蛋。

如果说作为一个好人的基本道德之一就是与人为善,那么作为成年人的基本道德之一便是不给别人添堵。

恶心了别人,自己就真那么过瘾。越渐稀少的朋友,越来越重的孤独感,无人能理解的心声,在午夜困惑着你,你无法逃离。与人为善,才能生活在一个善良的环境里,得到爱的滋润。反之,生活一塌糊涂,越陷越深,越挣扎越痛苦。

做一个简单的人,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不要辜负每一份真心热情,不必讨好任何冷漠无情。活着,不给别人添堵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过得舒服。

因为人本能地都有防御和戒备心理,特别是对于跟自己没有那么亲近和熟悉的人,这也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具体来说,有以下4种情况:

1、出于心理本能。别人的好意,也许出发点确实是善意的,是想帮助他人的。但是从接受好意的这个人的角度来讲,他会产生对对方动机的不信任和怀疑,也可以理解,这出于人的心理本能。

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甚至于“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些话不是没有来由的,前人总结出来,势必是在“免费的善意”这里吃过很多亏。而很多人也的确是把这样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贯彻执行。

2、有些人曾经因此吃过亏。有些人可能确实曾经因为他人的虚假善意,最终吃了大亏。因而在心理暗自发誓,来自于他人的莫名善意,一律不接收。

3、有些人界限过于分明、不喜欢欠别人。

如果无端端接受了别人的好意,相当于在情理上欠下了别人的一笔账,势必将来是要还的。

他不习惯在心理上这么欠别人一笔,他喜欢凡事干干净净,这种人通常界限感特别分明,而且可能是过于地分明。

他们喜欢以事归一事,今天的事情今天结,他们喜欢账目分明。

4、有些人顾虑很多。当别人投递过来一个善意的时候,这类人内心声音会非常多,可能会想后果、想对方的动机、想自己该如何回应。

无论如何,从被拒绝的这个人的角度来讲,被拒绝肯定是心里不好受的,因为也许自己在付出善意的这一刻,并没有去功利性的想回报、结果,但遭到别人的拒绝怎么样也是不痛快的。从心理学角度,有研究表明,被拒绝产生的痛苦感受是最难以化解、最难以承受的一种情绪。

(作者:思思。公众号:思思说育儿)

有档节目里面说到人生排序,嘉宾papi酱将人生重要的人排了个次序:自己→伴侣→父母→孩子。

这个排序引起一些小争议,尤其是在演播室里的长辈看来,这简直不能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排位是孩子,父母,然后才是自己。在传统的教育来看,是不应该将自己放在第一位的,这有种自私的意味。

老一辈人受到的教育并不鼓励将自身放在第一位,但到了papi酱这辈人往后,对于这些有了另一种看法,或者说另一种认识。

古有孔融让梨,今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些教育强调考虑他人的奉献精神,诚然,这些是美好的高尚情感。但有时候过度的奉献却也会让人压力山大,失去自我。

凡事都有两面性,因为奉献和替他人着想是正面意义远大于负面,所以很多人忽略了,过分的奉献和替他人着想 把握不住尺度,反而会迷失自己。

因为种种原因养成讨好型人格,凡事先考虑他人。别人拜托你一件为难的事,为了不让别人讨厌自己,或者说怀着一种圣母救赎的好人心态,难为自己也要帮,想必每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不懂得适当拒绝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时刻——别人让你帮忙,但这件事你很难做,或者说太麻烦不想做,但碍于情面你还是帮了。

然后越陷越深,抽身不得。

最后忍受不住不想再帮,往往没得到感激,还会招来他人记恨。

所谓好心办坏事,得不偿失,就是这种情况了。

我有个朋友——A,家不在地铁路段,平日上下班主要靠挤公交。前段时间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东拼西凑够钱买了辆代步的小车。

从此每天开车上班时,他看着公交车上被挤得身体扭曲,双脚悬空的乘客们,就会油然生出一种庆幸。

很快,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他有个同事B,住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之前两人前后站点搭同一班车,在被挤得双脚悬空的日子里,他们会交流怎么才能被挤得舒服一点。

比如脚尖轻点几厘米见宽的地面,这样就有了一个支点,再依靠手掌扣住车厢圆环上的单杠,金鸡独立都没这么立。

同事B听说A买了车后,说要搭车顺路上班。

A本以为只是搭那么一两次,但在B对新车的啧啧称奇声中,B连续搭了快半个月的车。

A自然有些不乐意,但碍于情面,也不太好说,也就一直这么耗着。

然而真正让A产生反感的是,同事B没提前和他说,拉着另一个人C来搭车。

这个人是同事B的朋友C,在同栋大厦但不同层的公司工作,A和C完全不认识,于是想拒绝。

但同事B棋高一着,先发制人,A再多不满也只能化作大度。

就这么接送他们又过了半个月,A寻思着自己白当这免费司机很不爽,是不是该说说了。

同事B和C竟然破天荒说这几天不搭车,不用来接。

A听到这个消息的兴奋不亚于喜提新车的时候,他车载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别提多惬意,看着人挤人,挤到快要溢出的公交车,他的快乐又回来了。

他们在的时候,A甚至不能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他们总说切歌,到后面甚至自己拷了歌进去放,这简直使他无法忍受。

好在雨过天晴,晴空偶尔飞过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偶尔撇下几点白色东西在车引擎盖上,像是白灰色的天空漏下几滴颜料。

平常这样,A肯定恨不得拿只弹弓将它们尽数射落。

他现在全然没有这种怒气,想着车好久没洗了,现在正好可以去自助洗车服务点洗洗。

下班,A准备开车去洗。

洗完车,他接到B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姐姐要结婚,需要借车去凑车队接亲。

对方再三保证绝不会弄坏车子,送回来时会洗好车子加满油。

B说得很有诚意,保证车子只用来接亲,绝不另作他途。

她姐结婚,这是喜事,借车凑个车队也没什么潜在大风险,拒绝别人就显得不太合情理,A是这么想的。

犹豫再三,A答应了

几天后,到了还车的时候,B还没回来,也没联系说明原因。

发了微信没回,打电话一直显示通话中

A怀着忐忑的心情,尝试了挺久,终于拨通B的电话。

B接到电话支支吾吾,A有种不好的预感,在他的逼问下,B才说出实情。

昨天晚上B把车子撞了,现在还在处理相关的事宜,所以没法赶回来。

当A再见到车时,车的前杠完全凹了下去,左灯碎到不能再碎,车胎报废,里面的铁轱辘也变了形。

据B说在山路拐弯的时候,对路车子打灯也没鸣笛提醒,突然驶出,B为了避让,车急转时撞到路沿。

对方主责,后续沟通赔偿,一直是A在沟通。

B除了道歉,出面次数屈指可数,后面干脆以工作繁忙拒绝出席,A解决完之事之后,身心俱疲。

A觉得没B借车这事,自己的车就屁事没有,怨气更升。

于是就暗示B,让他也赔一些,几百意思意思就行了,不然请顿饭也行,A本意试图通过这方法来唤醒B的愧疚,从而让他不再来搭车。

但B似乎听不出弦外之音不,他觉得既然有保险,自己为什么还要赔?

A听着气不打一起出来,车是借给你出事的,沟通也是我自己沟通的,你怎么连一点歉意都没有?!

两人沟通不成,矛盾便成,沟通来沟通去都没办法达成共识,两人关系算完了,最后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两人从此形同陌路,彼此都尴尬不已,A跳槽离开了公司,才算解脱。

后来A通过他人之口才知道,同事B的姐姐早就结婚,借车子不是为了接亲,而是B为了省内自驾游才借的。

但事情早已尘埃落定,A已没力气再掀波澜,只能暗自告诫自己以后要带眼识人。

二、合理拒绝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能力

之前看过知乎一个问答,说人长大之后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回答都五花八门。

每个回答看起来都能让人升起强烈的认同感,其中一条很多人答案都有提及,每次提及这答案,都有很多人亲身做例子教人,那能力就是——拒绝。

学会合理拒绝,你至少可以避开人生百分之 三十的麻烦事。

成人必须要具备拒绝这个能力,只有拥有且使用好拒绝这个能力,才能让生活最大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运转。

若非不,将会时时刻刻活在被别人意念绑架的生活里,苦不堪言。

有人住宿“兼职”送餐员,每天早中晚带全宿舍的口粮是日常,俨然成了舍友们的“带食父母”。

时间久了,舍友们都觉得理所当然,你也曾想过拒绝,但想到同学之间的情谊,就一直这么想着,却从不好意思开口拒绝。

这还不是最难受的,更难受的是,有些人让你带饭还不给钱,说是你先垫付。结果饭买回来,吃完了,钱却忘了给你。

碍于情面,你不好意思催,你想着,这样舍友们会不会觉得自己小气。

你只能希望他们吃饭、打游戏、拉屎、洗澡、睡前的时候脑袋能像柯南被一道灵光穿透那样突然灵光乍现,能想起来下单还没付款,然后把钱给你补上。

但你左等右等,等到这个月的生活费告急,终于才肯拉下脸面,腆着脸去问他们要。

他们还了你钱,你手里捏着钱/看着手机里的转账,脸色微微泛红,心里有收回钱的高兴,也还有一丝关于友情的担忧和尴尬。

不懂得拒绝,就是这么纠结。

在职场碰到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你好说话,乐于助人,不懂拒绝。有困难只要找你就绝不会失望,因为你一定会帮他们,大家都很喜欢你。

于是你就多了许多不属于你的事要处理,当你终于觉得疲累,而对助人这事有所懈怠时、别人就会开始觉得你不怎么好了,懒了,当然也就不可爱了。

那些人对待你的态度转变,就像恋人在抱怨没有以往相爱一般,令人起鸡皮疙瘩。

你真是一个大恶人啊。

你看,现实就是这么不公平,你能耐它何。

这些还只是烂做好人会遇到的一些前期问题,俗语有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太过于讨好他人的同学,注定是不会被看重的那个人。

毕淑敏有句话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现在这么多人累死累活挣钱,不就是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么,钱就是一种能让人有更多选择的硬通货啊。

不是有一句话说,所有的选择困难症,其实就是缺钱。

有了钱,买什么东西、办什么事都会多很多选择。

拒绝是一种主动选择,免费的,不需要你累死累活挣到,而大多数人却将其束之高阁,这就令人十分费解。

拒绝不应该是一种情绪宣泄,而应该是经过考虑抉择之后的理智选择

你可以拒绝别人的恶意、别人的为难和所有一切令你觉得不快的事物。但拒绝不意味着任性,不考虑他人感受。

三、拒绝要使用恰当,否则只是无理的情绪宣泄

因为在这之前,可爱又乐于助人的你得先学会和人说——抱歉,老子今天的心情真的很不好呢,这个忙没法帮。

拒绝是一种主动选择,免费的,不需要你累死累活挣到,而大多数人却将其束之高阁,这就令人十分费解。

拒绝不应该是一种情绪宣泄,而应该是经过考虑抉择之后的理智选择

你可以拒绝别人的恶意、别人的为难和所有一切令你觉得不快的事物。但拒绝不意味着任性,不考虑他人感受。

拒绝要使用恰当,否则只是无理的情绪宣泄,而你这无理的宣泄可能还会弄伤他人。

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字巨源)在离任时,司马昭想让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接任山涛的位置,但嵇康因为立场原因对司马昭的邀请避而不接,于是司马昭只好找山涛去请终日沉溺于琴与酒的嵇康做官。

嵇康得知后,不但不感谢,还写了一封绝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和山涛划清界限,请山涛不要再去打扰他。

不清楚这段历史的人,可能会觉得嵇康就是个不知情不知趣的家伙,好友飞黄腾达了,没有忘记你这个老友,打算提携你一起荣华富贵,你居然不但不感谢,竟然还直接单方面绝交,这样的人简直是不知好歹,不知所谓!

但是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看,就能明白嵇康为何而拒绝,当时司马家的权势如日中天,司马家的野望,可谓是路人皆知。

但嵇康终究不承认司马家,他的心仍在曹室,这就注定了他不会接下这个邀请,但司马昭可不是好糊弄的,其他人请你不来,就派你的老友山涛去请。

这是一个极难拒绝的邀请,但嵇康还是拒绝了,而且拒绝得彻底,直接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山涛绝交,断了山涛的为难,断了司马昭的威压,这是和一切划清界线的决心。

司马昭面对嵇康如此决绝的拒绝,只好放弃纳嵇康为官,嵇康不用背叛自己的立场,可谓是圆满。

只是,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不是的。

这个拒绝为嵇康死前弹奏那曲著名的广陵散埋下了伏笔,嵇康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会招来什么后果,但他还是这么做了,无他,只因为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会让他比死更难受,所以他选择了拒绝。

但他的拒绝是直接痛骂来劝他的人吗?对这些传话的人宣泄自己的感情?

不是的。

嵇康正因为考虑清楚,才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在这封绝交书里阐明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立场,同时划清了和山涛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山涛。

如果嵇康真的与山涛绝交了,就不会在赴死的时候将 后代托给山涛抚养。

嵇康在做这个拒绝的时候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坚定自己的立场,强硬的拒绝和对昔日好友的保护都藏在这封《与山巨源绝交书》之中。

虽然他最终死了,但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合理的拒绝是经过思虑的,而不是一时脑子发热就能做出来,否则招来的只可能是麻烦。如果嵇康只管自己的情绪发泄,对司马昭的人进行大肆反对,那么山涛,还有他的后人都不会有太好下场。

我们只是普通人,不会有嵇康那种涉及到生死的拒绝,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做出拒绝时靠情绪来推动,无论是做任何的决定,深思熟虑都是必要的。

⦁ END

拒绝是让人生变得更好的一种能力,我们应该运用好它,而不是将它藏在心中复习无数遍,面对违背自己的本心的决定,却从不说出口,我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所以,可爱又乐于助人的你,要想人生过得很愉快,得先学会和人说出第一句——抱歉,今天的真的很忙,这个忙没法帮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5956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2023-04-28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