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接触就比如说人与野生动物直接进行肢体接触。在对动物进行宰杀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动物的体液如果这时体液中携带病毒,那么人类就会不幸中枪而与野生动物频繁接触的人类则是动物病毒向人类传播的首要选择对象。除了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猎人之外,还有许多人会选择吃野味,来自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屠宰场里和农贸市场中,这样又为动物病毒的跨界提供了很方便的途径,创造了更多机会。
就像是当年的SARS和今年的新冠病毒,都是吃野味惹的祸。而间接接触则是通过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传播,在传播到人身上。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家养动物已经不能对人类产生什么危害了。但是危机无处不在,这不代表着他们不会将病毒进行传播。来自野生环境中的蚊子与人类直接接触,或者是与家养宠物进行接触,主人在与自己的宠物进行一个接触,这样病毒又是一个很好的路径与人类接触。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养殖场,农场更是将这一条路拓宽,使更多的人类不得不直面病毒。病毒的本质是蛋白质,它实现跨物种传播,让人生病只是它的第一步,如果病毒不能被有效的控制,那么它就会传播开来,成为大规模的灾难。与之相对的是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反而使病毒的传播速度愈发快了。
经过研究发现,有20%的人类传染病都与灵长类动物有关,而灵长类动物是以人类血缘最相近的动物。病毒的本质是蛋白质,而每个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上都有相对应的钥匙,只有匹配上才能将细胞的大门打开。而植物病毒昆虫病毒与人类细胞的差异过大,所以不会被传染到人类身上。
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在自然界生存发展必须在寄主间转移,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transmission),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movement)。因此,传播是病毒在植物群体中的转移,而移动是病毒在个体中的位移动。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介体(vector)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介体包括动物介体和植物介体两类。非介体传播是指无生物介体的传播,包括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嫁接传播和种子传播。
系统侵染的病毒在叶片组织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是因为病毒的扩展始终受到寄主的抵抗。一般来讲,植物旺盛生长的分生组织很少含有病毒,如茎尖、根尖,这也是通过分生组织培养获得无毒植株的依据。大部分植物病毒的长距离移动是通过植物的韧皮部(phloem)进行,当一种病毒进入韧皮部后,移动是很快的。病毒长距离移动不完全是一种被动的转移。如果没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这种运输也不能发生。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长距离转移必须有衣壳蛋白参与才能进行。在植物输导组织中,病毒移动的主流方向是与营养主流方向一致的,也可以随营养进行上、下双向转移。烟草花叶病毒接种在番茄中部复叶尖端的小叶的侧面,经过1~3d,病毒分布到整个小叶;经过3~5d,病毒则经过叶脉、叶柄及茎部的维管束系统到达根部和顶部;25d左右病毒已经在全株分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