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中含有过量组织胺会造成人身体不适,少数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组织胺的酵素,吃了现捞的新鲜鱼或海鲜,就会引起过敏,部分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脸部、腿部、胳膊,甚至全身)起疙瘩并伴有瘙痒症状。
扩展资料
症状
海鲜过敏症状有哪些?经常有人吃海鲜后出现一种特殊的中毒,表现为类似过敏的症状如皮肤瘙痒、发红、水肿等。不过,这些人可能只是对某些鱼敏感。如果做皮下实验,或监测下食用海鲜无过敏反应时,则仍可食用另类鱼或海鲜,而不必拒绝所有海鲜。
如食用不新鲜或腐败青皮红肉鱼可引起中毒;腌制咸鱼,如原料不新鲜或腌不透,含组胺多,食后也可引起中毒。过敏体质者食用少量组胺也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中毒时发病快,常在食后0.5~1个小时发病,有时只要5分钟,时间长的也只要4个小时。发病时症状轻,恢复快,偶尔会死亡。常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痛、心跳、心慌、胸闷、呼吸急迫,脸、唇肿胀,口舌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病因
海鲜过敏的原因是由于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化学介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抗体抗原共同作用,人体就表现出过敏症状了。
学小常识
1、常见食物过敏的症状:
食物过敏的症状通常是慢慢产生的,但有些人在吃过某种食物后会立即产生反应。在大部分的案例中,禁食那些过敏症食物60—90天后,这些食物能再引回饮食中而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2、下列各项是最常见于食物过敏的症状:
粉刺,尤其是长在下巴或嘴巴附近的青春痘、关节炎、失眠、哮喘、小肠毛病、结肠炎、体重过重、忧郁症、窦部毛病、疲倦、溃疡、头痛。
除了这些症状,你的医生在检查你是否有过敏症时,还应该找找是否有下列症状,贫血及脸色苍白、尿床,遗尿症、脸颊出现红圈圈(好像涂腮红,此症也发生于孩童上);
重复的伤风(发生于孩童)、结膜炎、眼睛疼痛、流泪、眼睛出水、发痒、变红、头晕且感到肿胀、对光线敏感、严重流口水、下痢、周期性的视线模糊;
鼻塞或流鼻水、重复的耳朵感染、流质滞留体内、耳鸣、听力丧失、不寻常的体臭、过度好动、体内pH值不是过酸就是过碱、各种疾病的复发、有各种恐惧症、学习障碍、记忆力及注意力差、手指肿大,双手发冷、严重的月经失调、急速的体重增加、肌肉不协调。
参考资料:海鲜过敏.百度百科
民间有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鱼虾等荤腥类食物都是“发物”,吃了以后身上可能长皮疹或者瘙痒不止,尤其认为鲤鱼是“发物”中的“发物”。的确,鱼和虾类都属于发物。
鱼类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所以大部分人把它当成健康佳肴。但是有少部分人吃了鱼后出现长皮疹、皮肤瘙痒、嘴角红肿、湿疹加重、上吐下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民间,这种让皮肤疾病旧病复发或加重的食物称为“发物”。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这些症状很可能是因为过敏。
鱼类过敏的真凶是小清蛋白
鱼类过敏一般是通过IgE(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食物过敏。鱼类过敏在成年期比儿童期更常见,进食鱼类越多的地区过敏者相对越多,比如亚洲的发病率就比欧美国家高。而鱼类过敏和牛奶过敏不同,往往是终身过敏,与此相似的还有花生过敏。95%的鱼类过敏者主要是对鱼类里面的小清蛋白过敏。小清蛋白主要存在于鱼肉里,不同鱼类的小清蛋白含量差异很大。这个差异范围从数倍到百倍不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鱼类过敏者对不同鱼类的过敏症状会轻重不一。
有一个研究,评估了包括鲑鱼、鳟鱼、鳕鱼、鲤鱼、鲭鱼、鲱鱼等多种鱼类所含的小清蛋白量,每克鱼肉里小清蛋白含量分别为金枪鱼<0.05毫克,鲭鱼0.3~0.7毫克,鲑鱼/鳟鱼/鳕鱼1~2.5毫克,鲤鱼/鲱鱼>2.5毫克,含量最高。由此可见,金枪鱼和鲤鱼的小清蛋白含量差异达到上百倍。所以,同样是鱼类,过敏病人食用某些鱼类无不适症状,而食用高小清蛋白含量的鱼类则容易出现过敏症状。具体到鲤鱼,因为它是小清蛋白高含量鱼类,所以进食后容易出现过敏症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研究还发现煮熟的鱼类样品中小清蛋白含量可以下降20%~60%。也就是说,某些鱼类烹煮后的致敏性可能会下降,但这也意味着小清蛋白具有热稳定性,也就是说把鱼煮成鱼肉泥,甚至煎炒焖炸后可能还是会过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