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教会孩子分享,会让孩子有爱心,乐于助人,也会迎来人们的喜爱。这对孩子以后的集体生活是很有帮助的,一个被大家喜欢的孩子,别人也会乐于帮助他的。和谐的环境,也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适量让孩子做家务并不是在为难他,而是在为他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不能让他成为一个只知道死读书而不懂生活的人,经常会有家长抱怨孩子写作业拖拉,令人头大。
家长们想过没有,孩子拖拉的习惯可能是被家长建立起来的呢?拖拉的孩子不仅生活拖拉,学习也会拖拉,拖拉肯定不是一个好习惯。如何养成不拖拉的习惯呢?从小就要给孩子做规定,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过期不候!要逐渐培养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等生活习惯,就学习习惯来说,要培养孩子多阅读、多参加运动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智力的发育,依靠于大脑网络细胞的连接,连接的网络越多、越密切,孩子越聪明。
刺激孩子大脑网络细胞的连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玩、多看、多动手,促进手眼协调,因此,6岁下的孩子一定要多玩、多运动,为了未来更好地学习打基础。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也应当力求做到,虽然作为成年人有着某种特权,孩子在心理上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这并不代表这孩子完全认可能自己有高人一等的权力。让孩子早睡早起,在前七天的过程中,孩子可能有着不同的兴趣,兴致勃勃能够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孩子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打击,而家长的耐心在这个阶段显得特别重要。
孩子的依恋感是孩子与其抚养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它是发展孩子个性必须的,所以,宝宝依恋妈妈或其他抚养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要不是过分的依恋,妈妈无需担心。2
孩子的依恋感有四个发展的阶段:
1.普遍依恋阶段(0-3M):此时的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对成人的微笑和怀抱有所感知,但未形成具体的依恋。
2.差别依恋阶段(3-6M):此时的婴儿开始区分抚养者和陌生人。但与抚养着分离时还不会有抗议。
3.具体依恋阶段(6M-2Y):此时的孩子对抚养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会产生分离焦虑和对陌生人的恐惧。
4.交互依恋阶段(>2Y):此时的孩子开始理解抚养人的需求,知道其离开是暂时。
3
依恋可以减少孩子的不安和恐惧,有适度依恋的孩子能容忍与成人分离,孩子的独立性也随之而得到发展。
END
孩子过分依恋妈妈的原因
1
父母忙碌,没有时间亲自照顾宝宝,早期依恋关系不稳定,让宝宝没有安全感,从而容易黏妈妈。
2
妈妈对宝宝发出的信号不敏感,觉得宝宝吃饱穿暖了,就置之不理了,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在这样的情绪下,宝宝也会依恋妈妈。
3
当宝宝受到惊吓,妈妈没有陪在身边或没有及时给予安慰,宝宝会因紧张而依恋妈妈。
END
建立安全依恋,培养独立
亲自抚养宝宝,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需要他人单独照顾宝宝时,要让这个人提前和宝宝共处一段时间。同时,妈妈也要给宝宝更多的关爱。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当宝宝想要自己做事的时候,妈妈要教宝宝怎样做或者协助宝宝完成,而不是完全替宝宝做。即使宝宝做得不好,也不要责备宝宝。宝宝习惯了独自做事,就不会太黏人。
1岁多的男孩拽12岁初一女孩子的头发,好有画面感啊。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确实很喜欢拽别人的头发,有的孩子还是拽着不肯放手的。不过,这么小的宝宝拽别人的头发,肯定不是恶意的,应该只是觉得好玩,或者只是想看看别人的反应而已。这个时候,男孩的家长可以对自己的宝宝说:“宝贝,快放手,别拽姐姐的头发,这样姐姐会很痛的。”男孩松手后,家长要向12岁的女孩道歉,例如说:“对不起,小弟弟还不懂事,他把你抓痛了吧?”1岁多的孩子,如果会说话了,家长也可以一句一句地教他向女孩道歉。这样,女孩子一般都会表示没事的。
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家长没必要放在心上。如果下次孩子再有同样的行为,那再阻止他,并且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就可以了。
有的家长在孩子拽别人的头发时,会骂孩子,甚至打孩子的小手,认为只有把孩子打痛了,他才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做法我个人是不认同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不懂什么行为是可以做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做的,父母只要告诉他”这样不行“就可以了,如果他一做事就得挨打,那么他以后做事会有心理压力的。您觉得我说得对吗?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