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正确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不善于跟孩子沟通,孩子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感受你就无法得知,教育便无从谈起。好的沟通方式,不仅可以化解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尴尬与矛盾,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孩子
来自家长的鼓励和赞美,是孩子自信的最初来源和原始动力。孩子成绩进步了,家长鼓励他更上一层楼;孩子绘画比赛得奖了,家长赞美孩子有绘画天分,这些都是应该且合理的。
但切不可捧杀孩子,一味地鼓励和赞美,会使孩子无法认清自己,更经不起任何失败的挫折,所以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孩子才是最好的。
3、奖惩分明,树立威信
奖罚分明,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也会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成绩进步很大,可以带她去一次游乐园,或者买一件他喜欢的玩具;孩子在学校不听话,可以罚他拖地或者洗碗,还可以不容许他晚上看电视。
4、 不唯成绩论,但看重成绩
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孩子以学习为主,但学习不是他们的全部,成绩重要,但不是全部。好的教育观是培养孩子独立完整的人格和进取精神。
若家长太重视成绩,忽视了其他所有,孩子很难养成独立且完整的人格;若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养式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丧失积极的进取精神。
5、教会孩子和父母沟通
这是关键问题,也是最难做到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个人觉得不是,父母才是,并且是终生的老师。
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而不是命令或者恐吓。若想孩子不撒谎,父母首先不能在孩子面前撒谎;若想孩子遵守纪律,父母就得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不闯红灯,不插队,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
我个人感觉是:
1、鼓励和认可,再就是充足的信任。
2、因材施教
3、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引导。
孩子最需要的是老师在心理上的鼓励,大家通常以为学生最需要老师的认真教导,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是没错的,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其实远超过家里,老师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需要的是老师在行动和语言上的支持,不管考得有多差,老师都会支持你你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成长需要批评更需要鼓励和赞美,老师应了解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建议老师应该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吝惜赞美,对学生多加以引导和鼓励。
1、引导儿童树立积极心态,尽快适应学校新生活。指导家长引导儿童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经常与儿童沟通交流,掌握儿童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经常与学校联系,了解儿童可能遇到的适应问题并及时提供家庭支持。
2、引导儿童与异性正确交往。指导家长根据该年龄阶段儿童个性特点,引导儿童积极开展社交活动和正常的异性交往;利用日常生活的相关事件,适时适当适度开展性生理、性心理辅导;对有“早恋”行为的儿童,指导家长学会提供经验参考,帮助儿童提高应对问题的现实处理能力。
3、引导幼儿“学会合作与分享”。引导家长以平等、开放的态度与子女讨论家庭事务,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与子女分享家庭事务;鼓励幼儿在集体生活中锻炼自我,让幼儿尝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愿意与他人相处,勇于承担责任。
扩展资料: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社团”,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
中国对家庭教育普遍的定义是“三向教育”,这一定义是由学者赵俊林在2008年提出的,即谋生之道、做人之道、学习之道。简称为“3M”。那就是:
“生活方式”以生命和健康为核心,包括身体健康(健康)、心理健康(幸福)、安全和适应(安全)三个方面。“存在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包括生命角色(此)、人格生活(志)和社会修养(传意)三个方面。“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素质(学习)、综合素质(素质)和独立专业知识(特长)三个方面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全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