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非常讨厌自己的父亲,尤其是在我高中毕业之前,那时候经常回家,和父亲接触也比较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脾气不好
在我年轻的时候,父亲的脾气比较急躁,常常责怪我们,我们玩的时候也要避开他,因此在当时我们非常讨厌他。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无意之中被父亲看到了,父亲当时非常伤心,没想到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是这样的,从那以后,父亲的坏脾气收敛了很多。
二、爱抽烟
父亲的身体不好,却又爱抽烟,我们劝过他好多次,他却依然我行我素。经常能看到他一边咳嗽,一边抽烟,我们想不明白,抽烟真的有那么好吗。宁可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也不戒烟,说的多了,他依然无动于衷,我们也懒得再说。
三、大男子主义
在家的时候,父亲从来不去厨房,他认为做饭都是妈妈的事,对妈妈也不够体谅。在家里面,我们经常是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父亲却躺在床上睡大觉,那时我们会主动去帮妈妈干活,在心里对父亲却非常讨厌。
四、爱泼冷水
当我们要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亲经常泼冷水,认为我们不会成功,给我们摆出一堆的困难。他不让做,我却要偏做,做成了给他看。高考第一年我没有考上,我要去复读,他是一百个不愿意,我却坚持我自己的选择,顺利的考上了大学,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却说:“补习没有白补呀!”。
1.生活中,我们去评价一个人,常常会让自己体验到一种优势的心态,不论这种评价是好的还是坏的。从心理学上来解释该的问题,可能会倾向于青春期对父权的否定,以及这种反抗情结至今未能结束而导致的。
2.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讨厌一个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能也隐含着自己的内心,会无意识地寻找一种自我存在感,很像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通过别人的言行来寻找我们自己。当然,这种被关系映射出来的自己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可以觉察到的自己,其实也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经过大脑思考并加工后的产物,所以,我们在描述他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描述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3.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拒绝一些天赋的,本能的东西,把它们都压抑下来。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与人相处中,只展现出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那一方面,也就是与社会文化价值匹配的一面,而压抑的东西,就构成了人的阴影,这就是有的人,虽然说不上来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东西,但是,自己的态度却非常的坚定。
4.可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很难去治愈自己的心灵。也可能是孩子与父亲间存在代沟与不理解等种种原因。要具体来看自己与父亲冲突的地方在何处,认清这一冲突点。可能是这一冲突点使自己感觉到了自己的阴影的存在,所以出现了不满的情绪,厌恶也许与自己有关,至少与自己的价值观有关。我们常说,内心有,才会看到,听到,感觉到,也是一样的道理。
5.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发现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如果有需要可以求助专业人士的帮助。
最后,我想说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父亲与女儿的矛盾甚深,但也在最终和解了。女儿相信父亲是为她好,父亲也意识到自己的固执不对等。这部电影是一个正在努力消除偏见的古老民族在女权意识上的觉醒。数次的父女矛盾展现得如火如荼,发人深思。
看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