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X线、CT、B超、核磁共振(MRI)这些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根本就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把身体比作食物,通俗易懂的告诉你,这些检查是如何发挥不同作用的!
X光像把面包压扁了看
X光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
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X光最大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
CT像把面包切开看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
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
核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反复多次施加磁场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机会得到充分的数据并运算后成像。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就诊时,医生常会开各种各样的影像学检查单:超声、CT、核磁……不少患者会质疑医生故意开高价检查单。其实,医生是依据不同病情选不同影像检查的。
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优先选择X光照片,检查结果快速易得。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超声、核磁对于骨皮髓质等看不大清,一般不选择。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要想更好观察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就是核磁。同样,对于关节、肌肉、脂肪组织检查,核磁也是首选。
MRL是磁共振成像。
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弗莱利克斯.布洛赫(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珀塞尔(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
在恒定磁场中的具有自旋的原子核受射频幅射照射,当射频频率等于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的进动频率时产生的共振吸收现象。
美国人雷蒙.达曼迪安(Raymond Damadian)于1972年3月17日提出了专利申请,并在1974年2月5日获得了美国第3789832号专利,将核磁共振用于医学临床检测,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也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扩展资料:
磁共振成像提供的信息量大,图像清晰、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能进行定量分析,特别对软组织层次显示很好;
还可以直接作横断的、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目前,已普遍地应用个临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在1970年,雷蒙.达曼迪安发现了在磁激条件下,核磁共振对健康细胞和癌症细胞原子核的影响是不同的,它们从高能状态返回平衡状态时,癌细胞原子核所用的时间要长的多。这一发现为提出磁共振成像专利申请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影响世界的专利】磁共振成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