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巷镇位于孝昌县东部,双峰山脚下,山场广阔,岗地肥沃,矿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重晶石、石庆石、水泥石等十多种优质矿产。境内地理、气候及土壤特性极适宜 周巷镇属亚热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6℃。境内蕴藏有铜、铅、锌、铁等矿50多处,还有白云石、大理石等,前者储量10亿吨以上,后者数亿吨,水源较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工农业开发潜力大 。 于茶叶的生长,栽种苗木花卉。结合这种实际,周巷镇近年来大力发展了石材、茶叶、苗木等支柱产业,现有石材厂158家,创产值2.8亿元,以凤凰茶叶集团公司为龙头的茶叶种植专业户有300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苗木的种植面积也超过了8000亩,有15个村家家种苗,户户育花,培育经济类、绿化类、观赏类花卉苗木580多个品种,并且运销湖南上海、四川、浙江等20多个省市。
国土面积为138.3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总人口为6096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4290人。耕地面积为30527亩,其中,水田面积为25220亩,旱地面积为5307亩。全镇农业总产值为6995万元,多种经营产值为5166万元,乡镇工业产值为35970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246万元,乡镇企业产值为61562万元,预算内财政收入为464.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76.11元,万元产值创财政收入13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34元。
周巷镇在唐代尚系海涂,北濒大海,旷无人居。宋庆历七年(1047年)开始分段筑大古塘,周巷地段随之而筑成。时有河南省汝南郡一伙周姓移民到此渔垦,定居塘南,始成村落。后渔收日丰,行销渐盛,在鲑菜晒场畔初成集市,因周姓者为早,故名“周巷”。1930年周巷正式建制为镇,设镇公所,划定为地方行政机构。1949年5月24日周巷宣告解放,建立周巷镇人民政府。1992年5月撤扩并时,云城、精忠乡并入周巷镇。2001年10月18日杭州湾镇与周巷镇合并成新的周巷镇。周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众商业意识浓厚,商贸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民国时期就成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姚北第一镇”,是粮、棉、盐的集散地,享有“三白市面”的称号。“周巷大地方、七片提庄三片当”等谚语以及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麟吐玉书”牌酱油是当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真实写照。
周巷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著名园艺专家吴耕民、历史学家陈登原、有“浙东大儒”之美誉的学者范柳堂以及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严鹤龄等,都是周巷人或原籍周巷。“景氏、吴氏儿科”和“孙氏眼科”、“劳氏伤科”并为“周巷医家三科”闻名遐迩。
周巷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探索。1930年,姚北第一家电灯公司在周巷成立;1933年,周巷在三北地区率先实现纺纱技术革命;1947年,以吴国昌为首的一批有训之士,创办了姚北地区第一所中学——私立姚北中学。所有这些,为周巷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