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哭声听出宝宝有哪些疾病?小娃还不会说话,哪儿疼了,哪儿不舒服都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可怜的宝宝只能用哭声提醒你的关注“妈妈我不舒服!”。聪明的妈妈从哭声听出宝宝有哪些疾病。
从哭声听出宝宝有哪些疾病11、双腿屈曲剧烈哭闹:妈妈我肚子疼!
阵发性剧哭就是一阵阵发作的剧烈哭闹,发作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每次发作时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常伴有躁动不安,双腿屈曲,2~3分钟后又一切正常,但精神不振,间歇10~15分钟后会再次啼哭。由于间歇时宝宝嬉笑如常,有的父母就认为宝宝是在发脾气闹人,而忽视了疾病的可能。
如果孩子阵发性剧哭时满床打滚,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拒绝任何人触摸腹部。若强行上前触摸时,孩子非常惊恐,很有可能是胆道蛔虫或肠套叠。若哭闹不剧烈,忽缓忽急,时发时止,无节奏感,又喜欢让别人揉肚子,则可能是肠道蛔虫症或消化不良。
2、突然尖叫啼哭:头好痛
突发尖叫啼哭就是哭声直,音调高,单调而无回声,哭声来得急,消失得快,即哭声突来突止,很易被认为是受惊吓或做“噩梦”。突发尖叫啼哭可能是头痛的表达,是一种危险信号。
3、哼哼呻吟:没力气哭出来
呻吟和啼哭有所不同,它不带有情绪和要求,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声,表现为无助的低声哭泣,是疾病严重的自然表露。宝宝的大哭大闹很容易引起父母的重视,但呻吟低哭却往往被父母忽视,有的`时候这是疾病加重的表现,请尽快就医。
4、短促连续的急哭:喘不过气
连续短促的急哭特点是哭声低、短、急,连续则带急迫感,好像透不过气来,同时伴有痛苦挣扎的表情,这是缺氧的信号。出现此种啼哭时,父母应解开小儿的衣领、裤带及各种束带,垫高肩部,使头略向后仰,颈部伸直,切莫紧紧抱着孩子。
5、小鸭子哭声:我的嗓子难受
小鸭叫样啼哭顾名思义是指哭声似小鸭叫,若同时出现颈部强直,则应考虑是否有咽后壁脓肿,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鉴别。声音嘶哑是感冒引起的咽喉炎,而咽后壁脓肿较危险,若脓肿溃破,脓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若出现小鸭叫样啼哭应及时就医。
6、抓耳挠腮哭闹不安:耳朵!耳朵!
宝宝多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尤甚,同时伴抓耳挠腮,或头部来回摇摆,不敢大声哭,多是急性中耳炎。也可见于外耳道疖肿或外耳道异物,若有脓性分泌物自耳中流出则更易判断。
7、边哭边流口水:嘴巴不舒服
本来很干净的孩子,突然变得流涎,下颌总是湿辘辘的,每当喂食时总是引起宝宝的哭闹。此时家长应该检查宝宝的口腔是否有溃疡、疱疹、糜烂、齿龈肿胀等。
8、闹哭时某一肢体不动:动不了的地方疼啊!
宝宝哭闹时多是四肢舞动,小手乱抓,小腿乱蹬,若哭闹时伴有某一肢体不动,或父母触动某一肢体时引起孩子哭闹,则可能有关节、骨骼或肌肉病变,如关节脱位、骨髓炎、关节炎、软组织感染等。
9、便便时啼哭:屁屁好疼
宝宝排大便时啼哭,多由于肛门疾病引起的,如肛周脓肿、肛裂、痔疮等,排尿时啼哭多由于尿道口炎症所致,男婴还可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10、长期半夜惊醒哭闹:可能补钙太多了
宝宝出现夜惊,诊断为缺钙,就开始补充鱼肝油。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时可引起中毒,表现哭闹不安、多汗,类似于缺钙。
从哭声听出宝宝有哪些疾病21、加强与家人的交流
宝宝哭闹是婴儿和家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宝宝哭闹是一种本能反应,婴儿通过这种方式来向身边的妈妈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与父母交流的方式和对内外环境刺激与要求的特殊语言,也是主要的活动和锻炼。
从某种角度分析,宝宝哭闹是一种健康表现,那是宝宝告诉妈妈,他需要你。
2、让妈妈读懂宝宝
如果做妈妈的能读懂宝宝的哭闹、姿势和平常的行为,那么妈妈和宝宝的关系一定会更加亲密。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应该学着倾听宝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倾听就是妈妈要集中注意力,用观察的心态去倾听,而不是以焦急忧虑的心态对待宝宝。
3、增强新陈代谢
宝宝啼哭时,闭眼张嘴、双臂伸屈,两腿乱蹬,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不仅锻炼了神经肌肉的功能,而且增加肺的扩张,加大了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同时,加速了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4、能及时发现宝宝不适
另外,宝宝哭闹一般是由于饥饿、口渴、疾病、尿湿等到原因造成,因而妈妈应根据具体情况,查明原因,及时解决,这对宝宝的发育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5、促进宝宝成长发育
宝宝哭闹不止主要是指宝宝哭闹持续不停止哭,可以使宝宝胸廓和腹部的活动加大,使喉部发育加快。
新闻报道、网上流传的种种对疫苗事故的描述,给很多新妈妈造成了心理阴影:疫苗事故那么多起,致死或致残,现在还敢给宝宝打疫苗吗?为了减少风险,二类疫苗还是能少打就少打?对此,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社区服务中心吴晓露主任接受家庭医生在线专访时表示,宝宝打疫苗的确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往往是因为宝宝有免疫缺陷症,或是某种疾病引起的。比如说,如果宝宝肛门四周红肿,需要警惕是肛周脓肿,若是肛周脓肿,就不能口服OPV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否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毕竟,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非常低,所以,家长不应以此为由,不让宝宝打疫苗。”吴晓露主任强调,“打疫苗是对抗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不可因噎废食。”对于非强制接种的二类疫苗,吴晓露主任告诉家庭医生在线,能给孩子打的疫苗都得打:“以肺炎球菌性疾病为例,它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治疗成本高,如果打了疫苗能预防这种疾病,为什么不打呢?”吴主任解释,“又比如说,附近小区的幼儿园,前段时间爆发了水痘,很多家长到了这个时候才抱5、6岁孩子来打水痘疫苗,这时才打效果已经没那么好。如果孩子早已打过疫苗,家长就不必忧心忡忡了。”小百科:疫苗接种后 宝宝有不良反应怎么办?吴晓露主任介绍,一般儿童接种疫苗后有可能出现以下反应: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全身反应,如轻微发热、一过性皮疹。这些反应都是疫苗接种的正常反应,只要让宝宝多喝开水,避免着凉,反应就会少很多,并在1-2天内转好。这些反应并不会伤害宝宝身体,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宝宝接种疫苗后反应强烈,且持续的时间长,家长就要考虑是不是偶合了其他疾病感染,应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准确的说,是肛周脓肿。先有肛周脓肿,如果脓肿破裂,则形成皮肤与直肠之间的贯穿通道,形成肛瘘。一般来说,打点滴是保守疗法的一种,只能缓解症状,但是脓肿根除不了,采用头孢类和甲硝锉、替硝锉配合。
今后遇有免疫力下降、久坐、便秘、腹泻等等情况时复发,复发症状加剧,直至手术解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