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头部CT剂量,大概是1-2毫西弗。相当于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每年正常天然辐射量。
1.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2.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iknow-pic.cdn.bcebos.com/7aec54e736d12f2ecc97647541c2d5628535681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aec54e736d12f2ecc97647541c2d5628535681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aec54e736d12f2ecc97647541c2d56285356811"/>
扩展资料:
电离辐射的产生与特点:
1.辐射指的是由场源发出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脱离场源向远处传播,而后不再返回场源的现象,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
3.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辐射之能量从辐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线放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辐射按伦琴/小时(R)计算。
4.辐射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对等的”。不论物体(气体)温度高低都向外辐射,甲物体可以向乙物体辐射。
5.同时乙也可向甲辐射。一般普遍将这个名词用在电离辐射。辐射本身是中性词,但某些物质的辐射可能会带来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8C%BB%E7%96%97%E8%BE%90%E5%B0%84/5570160?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医疗辐射">百度百科-医疗辐射
辐射到底是什么?
要了解“CT一天做两次有没有危害”,我们就得先从“辐射”说起。关于“辐射”一直以来都是误解最深的一个话题,比如:手机辐射,CT,过安检门,原子弹的核辐射等等。那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呢?
科学家发现,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这个过程就被我们称为辐射。但是同样是辐射,其实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要区分它们,大致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区分,根据能量高低,我们把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其中能量较小的辐射被称为非电离辐射,能量较大的辐射被称为电离辐射。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了衰变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中,原子核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和粒子。粒子也被归类到了电离辐射当中。
所以,电离辐射包含了高能电磁波和粒子,它们的特点就是能量大。电离辐射这个名字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它是具有危害的,它可以使得构成人体的分子发生电离,说白了就是构成人体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
至于非电离辐射,目前来看它的负面影响就是加热物体。非电离辐射中最典型的就是太阳光,晒太阳会感觉热就是因为太阳辐射。太阳光算是非电离辐射中能量比较强的了,除此之外,手机,微波炉的辐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对于非电离辐射,科学家已经做了无数的实验来寻找非电离辐射的危害,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任何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非电离辐射是有危害。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害怕手机和基站,那最好不要出门,毕竟太阳辐射比手机辐射要强上千倍,而且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属于电离辐射。
不能脱离剂量谈毒性
说完了非电离辐射,那电离辐射是不是照一下就有问题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电离辐射是不能脱离剂量谈毒性的。我们要知道构成人体的分子是十分众多的,而真正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的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但是电离辐射要恰巧打到染色体上的概率是极其低的。因此,并不是说只要遭遇了电离辐射就会有问题。
在国际上,有一个专门研究电离辐射的机构,这个机构叫做: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这个结构的简称是:ICRP。
这个机构会基于科学家的实验和论文,来制定相关的防辐射原则,并把这些原则做成一套指南,各国也有自己的放射防护委员会,它们大多会采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指南。这份指南十分复杂,我们不细抠每个条例。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只需要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就是:单次电离辐射的剂量不能高于100毫西弗。单次照射剂量超过100毫西弗,就会提高4.8%的患癌概率。有多说一句,这里的毫西弗只是一个计量单位。
知道了这个原则,我们接下来只需要看看一次CT的剂量有没有超过100毫西弗即可。已经有许多科学结构测过了各个部位CT的辐射剂量,在许多防辐射防护的手册都有,我们列举一下:
头部CT:2毫西弗
胸部CT:8毫西弗
腹部CT:10毫西弗
PET-CT:30毫西弗
上面这几个数值都是单次照射的剂量,而前面说到的原则也是单次照射的剂量。因此,我们会发现无论哪种CT都不超过上限值。可能你要说了,照射两次会咋样?
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的,电离辐射不具有累积效应,说白了就是不能累加的,只要确保单次不超过100毫西弗即可。因此,一天照射两次CT,如果两次的时间间隔够大,是没有违反原则;如果是短时间内连续快速照射两次,那就可以近似累加,如果是短时间内快速照射N次CT,那么可能就会有危害。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会出现在短时间内连续快速照射两次的情况。虽然,一天照射两次CT没有危害。但是对于一般而言,距离电离辐射越远越好,尽可能少地减少电离辐射的照射。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核辐射威力会如此巨大,其实从剂量上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件事情,核电站泄露和原子弹爆炸的那种核辐射,它的单次剂量一般都超过4000以上,因此,如果人遭受了核辐射,大概率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核电站泄漏几乎可以说是人类所能遭受到最可怕的灾难,它不仅伤害巨大,
不会。
放射科使用CT机、DSA、透射机、X光机等设备产生的“电离辐射”主要是X线。
这类设备的X线来源于电。
X线就是一种电磁波,跟光线的本质一样,只不过能量比较高。所以,可以穿透普通光线穿透不过的组织,从而透射人体。但是因为因为射线能量比较高,所以具备伤害细胞的潜能。
X线实际就是特殊的光线,可以把射线想象成特殊的灯泡,普通灯泡发出可见光,X射线管(X-ray tube)发出X光。
普通灯泡断电就灭,射线管也是断电就灭,断电后电磁波就消失,电磁波是能量,而不是物质,因此CT扫描设备关闭后,是没有残留。
之所以有传言X射线会产生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是X线的能量被分子吸收之后,可以导致化学键断裂,衍生出化学反应,这些继发的化学反应就是射线损伤细胞的重要机制。
可以将非放射性物质转变为放射性物质的射线是“中子射线”。
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成分。一束中子射向物质,总有部分中子可以强行插入别的原子核,外来的中子也可能破坏稳定的原子核。不稳定的原子核为了变得稳定,会分裂。而分裂的过程会以射线的形式释放能量。
以骨密度检查为例,一次骨密度检查的辐射量为1微西弗(μSv),一次胸透拍片为100微西弗(μSv),一次全身CT为10000微西弗(μSv),一次腰脊X光摄影为1500微西弗(μSv)。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个人安全剂量限值为2毫西弗/年=2000微西弗/年。(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因此一次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剂量较小,所以无需担心CT扫描等射线装置所造成辐射。
扩展资料:
CT辐射损伤剂量
CT的辐射剂量来源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CT两部分。其中,CT使用的放射性辐射绝大多数来源于氟-18(18F),18F发射正电子,产生高能γ射线, 辐射剂量约为7mSv/370MBq即0.7mSv/mCi。
新型PET/CT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剂量相对减少,所用剂量标准是体重乘以0.1~0.15(部分新设备这个系数低于0.1),一般不会超过10mCi,一次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概7mSV左右(以10mCi为例)
第二部分辐射剂量的主要来源于CT扫描,高端PET/CT多配置3D自动毫安技术(各厂家名称不一),根据定位相决定不同层面给出的mAs,与固定mAs相比全身剂量大大降低,全身PET/CT检查的总辐射剂量一般在15mSv左右,低于常规局部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例如肝脏增强至少同一部位扫描三遍)。
一次性接受50mSv以下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超过100mSv才有可能产生直接辐射损伤的风险(存在辐射确定性效应的风险),达到250mSv辐射剂量为亚临床剂量(无症状性过量辐射,有可能造成少量生物细胞损伤,人体可修复或代偿,不至于产生临床症状)。
超过500mSv辐射照射,则可能造成5%受照人员出现辐射损伤症状,超过1000mSv辐射照射,才可能造成25%受照人员出现辐射损伤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