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时候,孕妈妈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感受宝宝的胎动,其实宝宝也是会动的,只是没在意而已。
晚上的时候,孕妈妈比较悠闲,有时间安静地坐下来或者躺下来感受宝宝的胎动,所以就会感觉胎动很明显了。
另外,在吃饭后,血糖会有所升高,胎宝宝吸收更多的营养,变得有力量了,也会胎动多一些。
每天晚上睡觉前,如果有洗澡的习惯,洗澡后,有轻微的温度刺激和妈妈的抚摸刺激,胎宝宝认为妈妈是要和他互动,所以他会用胎动来回应。
妈妈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周围的环境特别安静,心情特别舒畅,良好的情绪会传递给胎宝宝,胎宝宝精神状态好,就会开心地动起来。
怀孕7个月,胎儿发育非常完善,也变得更加有力量,在胎动的时候力气更大了,所有做动作时难免会提到妈妈的局部痛感部位,或者牵拉韧带,导致腹痛。
在腹痛的时候可以调整一下姿势,比如是平躺,改成左侧卧,宝宝舒服了或者踢的位置有变化,腹痛的感觉就减轻了。 如果出现整个腹部坠痛的感觉,肛门坠胀,一阵阵地腹痛,并伴有阴道流血时,要及时去医院,防止早产、胎盘早剥等问题发生。
总之,要根据腹痛的频率、疼痛程度、身体的其他症状判断是否是异常问题,不能大意。
其实,怀孕7个月,胎宝宝已经开始更有力气了,不再像之前那种若有若无了,也更加淘气了,这是一种自然发展的变化,并不算是什么异常情况。
1.可能是妈咪的一种错觉
因为白天各种事情占据了妈妈的各种注意力,即使宝宝在动,不是动得厉害的话,妈妈可能也忽略了,但是晚上不一样,夜深人静,周围安静,宝宝一动,妈妈就能感知得到。
2.可能就是宝宝起来嗨的时候
据一项研究表明,宝宝也有胎动高峰期,一天里早上7-9点和晚上11到0点,属于频繁期。胎宝的世界你不懂。
3.晚上洗澡时产生的温度
胎宝很喜欢温热的环境,在孕妈洗澡时,他能感觉到肚皮的温度时,就会很亢奋,不停地动来动去。
4.吃饱饭后
吃饱饭后,孕妈体内血糖升高,也会对胎宝产生刺激,所谓,母子连心,从胎儿起,就已经紧密关联了。
孕期的痛一般只要没有异常流血,伴随着刺痛,只是若有若无,钝痛型,都是正常的。
1.子宫增大,挤压拉扯导致的痛
因为怀孕后,女性的子宫不断增大,会挤压到其他器官,把其他器官都压缩到很小的位置,曾经看过一张动图,能清晰看见子宫增大时,其他器官都慢慢缩小。
而原来拉扯各个器官的韧带也被拉长,变形,发生疼痛。
2.软骨组织变得松弛
孕晚期,妈妈的身体就开始为生产做准备,骨盆腔就会变得松弛,软骨组织变松弛时,耻骨或者背部会发生疼痛。这就是传说中的耻骨痛。
3.假宫缩
在怀孕期间,分娩前,会时不时有宫缩痛,但是没规律,时间也不长,这种被称之为假宫缩。
4.胃烧心痛
因为胃部器官被挤压,食道和胃部括约肌变松弛,胃液回流,也就是所说的:反胃,胸口就会觉得有灼热烧心的感觉。
这几种痛都属于正常的疼痛,不用太担心。
如果发生比较尖锐的疼痛,并伴随出血,或者破水等异常现象时,应该及时就医。
其实,胎动本来就是不规律的,准妈妈们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心里负担,定期检查即可 。
怀孕后可通过自我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依据孕妈自个的体质,所以胎动时刻也不尽相同。一般在15至20周时可感受到胎动,孕28~32周时达高峰,孕38周后又逐渐减少。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每个孕母亲呈现胎动的时刻也不一样。有的孕妈也许会早一点,有的会晚一点,这都没有啥大的疑问。
孕妈妈应从28孕周起监测胎动。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小时,可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将两手轻放腹壁上体会胎动。正常胎动为3~5次/小时也可将3次测得的胎动数乘以4则等于12小时胎动数。如果胎动骤然增多或减少则提示胎宝宝可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孕36周后可教会家人在孕妇腹部听取胎心音,下沉胎儿的心跳率为120~160次/分,如发现增快减慢不规律均属不正常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其实,胎宝宝一天90%的时间在睡觉。
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很讲究作息规律的。
一般胎宝宝不爱睡长觉,他们的睡眠周期通常为20-40分钟,睡醒后会清醒5-20分钟,然后接着再睡。
一天24小时,他们9成时间在睡觉,也就是说,对于胎儿来说没有白天晚上的分别,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睡与醒之间。通常状况胎动最频频的时分是在黑夜,不要错失这个好时机和宝宝沟通哦。
别看小家伙一天有那么长时间睡觉,但他可不是“睡迷糊”哦,当他醒着时,会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小调皮,啃手指、“做体操”、玩脐带,在羊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还踹你两脚,除此之外,胎儿在肚子里还会打嗝,做局部的运动等等。
一般胎儿的胎动是有一定规律的,一天中胎儿有两个活跃高峰:
一次是在上午7~9点,这个时间段可能孕妈正在忙,不经常能感觉到。
一次是在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孕妈正在休息,周围的环境也比较安静,所以更容易感觉到。也可能是胎儿感受到孕妈在黑夜可以有更多的的时刻来陪自己玩,所以就会在肚子里各种不厚道。
胎动是胎儿跟孕妇的交流语言,虽然很多时候胎动能让孕妇特别的幸福,但是有时候,胎儿老喜欢晚上动,他动个不停,让孕妇小腹疼痛,这是怎么一回事?
1.耻骨疼痛。
胎儿入盆后,会进一步压迫到孕妇的耻骨,胎动频繁的时候,孕妇会感觉到小腹疼痛,其实是耻骨疼。
2.胎动幅度过大。
如果胎儿的性格比较好动,怀孕中期,胎儿的手脚会更加的有力,拳打脚踢让孕妇异常的疼痛,有时候隔着肚皮,还能依稀看到宝宝的小脚丫。我怀小宝的时候,胎儿一直很好动,即使是临产前,也从来不停歇。
3.胎动诱发的子宫宫缩。
怀孕晚期,孕妇的子宫下段变得异常的敏感,如果胎儿持续有胎动,高频率,高强度的胎动,也会让孕妇腹部发紧,出现不规律的假性宫缩,孕妇能明显感觉到腹部有轻微的,可以忍受的疼痛感觉。
怀孕7个多月了,怀孕28-36周,这时期是胎动比较活跃的时段,而且大部分胎儿的胎动活跃程度,晚上其实要比白天更活跃。
如果胎动比较频繁,引起孕妇的腹部疼痛,孕妇可以调整下坐姿或者是睡姿,避免压着宝宝,同时避免过于繁重的劳动,减少对腹部的刺激。
很多孕妈反应,胎宝宝总是喜欢在夜里频道胎动尤其是半夜十一二点钟左右,有时候自己已经睡着了,结果却被宝宝的胎动吵醒了,孕后期睡觉本来就比较难受,中途吵醒很久都无法入睡,第二天早上就顶着个黑眼圈。
经研究表明,胎儿在肚子里会有两个胎动高峰期,一个是早上7-9点,一个是晚上11-0点,这时候胎动频繁都是比较正常的。这只是其中之一,孕妈感觉胎儿喜欢在晚上动还有可能是以下这些原因导致的:
1、孕妈自己的原因
其实胎宝宝不管白天和晚上他都在动,只是因为白天孕妈在工作,注意力就被转移了,只要不是太大幅度的胎动孕妈可能都没有感觉到。加上白天环境相对晚上要吵一点,孕妈在晚上更容易静下心来,所以就会感觉到宝宝的胎动要比白天多一点。
2、宝宝自己的原因
因为此时宝宝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感受不到黑夜和白天的区别。宝宝只是觉得自己开心了,吃饱了想动就动,如果孕妈平时是“夜猫子”,宝宝在晚上也会显得比较兴奋。这时,妈妈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静下心来和宝宝互动一下。
3、宝宝饿了
宝宝胎动,有可能是因为饿了,胎宝宝就采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妈妈“我饿了,我要吃东西。”为什么很多孕妈反应,怀孕了很容易饿,晚上要加餐,那是因为妈妈吃的东西,进去宝宝在肚子里也要吸收啊!这时孕妈可以去吃一点东西,宝宝能量补充足了,就会乖乖睡觉啦!
4、睡姿不正确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妈的肚子也会跟着越来越大,晚上睡觉也不是很舒服,很多时候孕妈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这样可能会因为一些错误的睡姿给宝宝带来压迫感,会让宝宝觉得特别不舒服。这时,孕妈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睡姿。
胎动是我们了解宝宝 健康 的一种方式,如果胎动和平常比起来,太过剧烈或者频繁,那么孕妈就要注意宝宝是否有缺氧或者脐带绕颈,就需要去医院做个胎监检查了。
在怀孕中后期,很多准妈妈会发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胎宝宝反而在肚子里动得很欢,有时还会被踢醒。
1、其实胎宝宝在肚子里面是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但是只要胎宝宝醒了就会动,只不过白天的时候,准妈妈在工作或者忙碌,注意力力被转移了,也就注意不到胎动,所以感觉白天胎宝宝动得比较少。而到了晚上,相对于白天来说,晚上的环境安静了很多,而且准妈妈更容易静下心来感受肚子里胎宝宝的动静,也就会觉得胎宝宝晚上会动得比较多。
2、相信很多准妈妈也会有半夜被胎宝宝踢醒的经历,而且这个时候通常准妈妈会感觉很饿。这也是胎宝宝在提醒准妈妈他也饿了,要准妈妈及时吃东西。
所以,准妈妈最好调整吃晚饭的时间,或者少吃多餐,可以下午五点左右吃一餐,晚上八九点再吃一餐,这样或许会好一点。
如果睡前胎宝宝动的比较厉害的话,可以吃点饼干,喝杯牛奶,胎宝宝也会安静得比较快。
3、孕周的增加,准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晚上睡觉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很不舒服。特别是长时间保持一个睡姿,不仅准妈妈自己受不了,胎宝宝也会感觉不舒服,胎宝宝就会用胎动来反抗一下,这时准妈妈不妨换个睡姿试试。
1、假性宫缩
在孕晚期,准妈妈在夜间休息的时候,胎动的时候会感觉的到腹部有点痛,很可能是假性宫缩,不过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规律,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缓解。
2、肋骨钝痛
随着胎儿的增大,准妈妈的子宫也在不断的增大,增大的子宫在不断地刺激肋骨下缘,从而导致肋骨钝痛,这是生理性疼痛,准妈妈不用太过担心,左侧睡姿有助于缓解这种疼痛。
3、胎动的力度和幅度比较大
到了孕晚期,胎动的力度和幅度都会比较大,会引起小腹局部的牵拉感,准妈妈会感觉的到一点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持续的时间很短,可能是几秒钟或数十秒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腹有撕裂样疼痛,并伴随着阴道流血,很可能是胎盘早剥,就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胎宝宝老爱晚上动,其实大部分胎儿都喜欢在准妈妈临睡之前动个不停,有些调皮的宝宝,还经常动得准妈妈睡不好觉。
一般胎儿老爱晚上动,有时胎动会让准妈妈感觉小腹痛的原因主要是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准妈妈在小腹痛的同时,还出现小腹下坠、阴道出血等情况,也有可能是早产的征兆,此时需要尽快就医检查一下 。
总之,胎宝宝爱在晚上动,有时一动准妈妈就感觉小腹痛多是正常的现象,准妈妈不必过于担心,记得按时产检,均衡饮食。
您好,胎儿腹中骚动频繁时某些孕妇也会产生下腹发紧,发硬,疼痛感。
胎宝宝老爱晚上动,有时他一动我就会小腹痛怎么回事啊?孕晚期随着子宫的不断增大,胎儿的增大,宝宝活动空间就减少了,所以当宝宝想要大幅度的胎动就会有感觉,此外胎儿腹中骚动频繁时某些孕妇也会产生下腹发紧,发硬,疼痛感。
孕期的痛一般只要没有异常流血,伴随着刺痛,只是若有若无,钝痛型,都是正常的。
孕期,孕妇感觉到腹痛,一般属于正常情形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子宫增大,挤压拉扯导致的痛
因为怀孕后,女性的子宫不断增大,会挤压到其他器官,把其他器官都压缩到很小的位置,曾经看过一张动图,能清晰看见子宫增大时,其他器官都慢慢缩小。
而原来拉扯各个器官的韧带也被拉长,变形,发生疼痛。
二.软骨组织变得松弛
孕晚期,妈妈的身体就开始为生产做准备,骨盆腔就会变得松弛,软骨组织变松弛时,耻骨或者背部会发生疼痛。
三.假宫缩
在怀孕期间,分娩前,会时不时有宫缩痛,但是没规律,时间也不长,这种被称之为假宫缩。
四.胃烧心痛
因为胃部器官被挤压,食道和胃部括约肌变松弛,胃液回流,也就是所说的:反胃,胸口就会觉得有灼热烧心的感觉。
这几种痛都属于正常的疼痛,不用太担心。
终上所述:假如发生比较尖锐的疼痛,并伴随出血,或者破水等异常现象时,应该及时就医,希望宝妈 育儿 小知识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您好!小儿常见腹痛疾病之面面观:
“肚子痛”是孩子的常见病症,3~7岁的孩子,有哪些常见的腹痛疾病呢?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症,但是由于引起腹痛的原因较多,家长在送孩子就诊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止痛药,否则就会掩盖发病时的症状,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观察,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如果孩子出现下面这些常见的腹痛症状,家长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并且尽快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蛔虫病
腹痛特点
当环境改变或孩子发烧、腹泻、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最为严重。常伴有呕吐,甚至可吐出蛔虫。有时腹痛能自行缓解甚至消失,孩子则显得疲惫,等完全恢复后又可以照常玩耍。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隔天发作,也可能每天发作数次。
腹痛原因
蛔虫的幼虫在小肠发育为成虫后,对小肠有毒性作用和机械刺激作用,使人发生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当成虫的数目多达数十条或数百条时,虫体可以互相扭结成团,引起肠梗阻。且蛔虫有钻孔习性,常钻入阑尾、胆道引起阑尾炎和胆道蛔虫症,从而出现腹痛。
如何应对
近年来有许多对症的新药,疗效很高,且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虫病的孩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治疗。
特别提醒
蛔虫病在我国流行相当广泛,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其感染率可达85%以上。所以应该以预防为主:蔬菜要洗净煮熟,瓜果要洗净去皮,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给孩子勤剪指甲也很重要,因为指甲下面的污垢中常含有许多蛔虫卵。
急性阑尾炎
腹痛特点
开始时孩子感觉胃疼或肚脐周围疼,数小时后才转为右下腹部疼痛。用手按小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孩子还常伴有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然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39℃左右。
腹痛一般不太剧烈,但孩子常常蜷曲着右腿卧床或弯着腰走路,如果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疼痛的话,他的哭闹也与平时不一样,会蜷缩着身体,并且出冷汗。哭闹如果超过3小时以上,家长应怀疑是否有患阑尾炎的可能。
伴随症状
小儿各年龄均可以得急性阑尾炎,而且比较常见。除了腹痛,还会伴有以下症状:
1、恶心、呕吐:大多数孩子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
2、发烧:大多数患儿在腹痛出现后不久开始发烧,也有表现为哭闹与发烧同时出现。
3、怕揉肚子:患儿怕家长或医生用力按压右下腹,该处腹壁肌肉发紧,孩子拒绝大人揉按腹部。也有些患儿症状不典型,如有的患儿一开始就腹泻,很像肠炎。
如何应对
小儿阑尾炎的发展较快,时间稍长有阑尾穿孔造成化脓性腹膜炎的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送孩子去医院。
特别提醒
由于急性阑尾炎常伴有发烧,所以腹痛不典型的患儿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感冒、腹泻,应该引起注意,仔细观察。
嵌顿疝
腹痛特点
孩子阵发性哭闹、腹痛、腹胀和呕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腹股沟内侧出现一肿胀物,或仅表现为一侧阴囊增大。经医生治疗后,这种情况还可能反复发生。
腹痛原因
由于小儿哭泣、咳嗽、大笑、打喷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时)等原因引起腹压增加,从而使肠子进入腹股沟或阴囊进而造成腹痛。小儿疝气以脐疝和腹股沟疝为多见。脐疝发生嵌顿的机会很少,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而造成腹痛。
如何应对
必须及时送孩子去医院治疗。
小儿胃肠生长痛
腹痛特点
有些孩子会莫名其妙地发生阵发性腹痛,多方检查又找不到原因,服治疗肠痉挛和驱虫的药也无效。其实,这种腹痛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小儿胃肠生长痛”。
小儿胃肠生长痛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腹痛部位以腹周为主,其次是上腹部。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时可令孩子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整个腹部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疼痛无一定规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轻的仅为腹部不舒适感,重则为肠绞痛,孩子疼痛难忍,还可听到“咕噜”的肠鸣音。但这种疼痛可很快缓解,缓解后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及活动即恢复正常。
腹痛原因
小儿胃肠生长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这种腹痛多见于3~12岁儿童。其机理是由于孩子生长发育快,机体的血液供给一时间相对不足,肠道在暂时缺血状态下,出现痉挛性收缩引起疼痛。另外,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肠壁神经兴奋与抑制作用的不协调,引起肠管平滑肌强烈收缩也会出现疼痛,所以医学上又称之为“小儿肠痉挛”。
如何应对
对于小儿胃肠生长痛,一般不需治疗。如果疼痛严重时可热敷或按摩足三里穴及腹部,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不过,能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必须请医生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确诊为胃肠生长痛。
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口服适量的颠茄酊,则能很快缓解疼痛。细菌性痢疾
腹痛特点
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
腹痛原因
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主要是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引起细菌感染。
如何应对
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家长也可进行综合护理,辅助患儿缓解疼痛。
护理要点:
1、患儿必须隔离,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给孩子玩的玩具可用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的。患儿的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消毒。
2、为减少体力消耗和减少排便次数,应让患儿卧床休息。孩子腹痛时可在他腹部放热水袋,但须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防烫伤。
3、如果婴幼儿大便又急又快,可让孩子把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他坐厕解便,这样可防止肛门直肠脱垂。每次大便后可用温水洗净孩子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
4、孩子如果呕吐频繁,可短期禁食,医生可能给孩子静脉补液。家长则可喂孩子少油腻的流质,如藕粉、豆浆等。待病情好转,就可尽早进食。这时,可以喂孩子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如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牛奶易引起腹泻胀气,所以暂时不要喂给孩子喝。
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在恢复后期,应设法引起患儿的食欲,也可以在孩子进食前半小时先让他服用消化酶类药物如胃白酶等,并在饮食中增加营养和蛋白质,开始可少食多餐,逐渐增加,以防止消化不良。
5、慢性菌痢的患儿,常有营养不良,故家长更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除避免生、冷、不易消化和油腻的食物外,为使患儿能在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应结合患儿平时的饮食习惯,注意改进食物的色、香、味和多样化,以引起他的食欲。
过敏性紫癜
腹痛特点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状。首先表现为皮肤紫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臀部,以踝、膝关节处明显。在此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肚子软。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它是由于肠管内壁出血、水肿造成的。有的小儿还伴有关节肿痛,甚至血尿等情况。
如何应对
送孩子去医院治疗,本病多以中医中药进行对症治疗,可以达到祛邪固本的作用。严重的患儿还需激素治疗,但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轻症一周、重症4~8周便可痊愈。患儿应卧床休息,限制进食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
慢性胃炎
腹痛特点
小儿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常为反复阵发性腹痛,多无规律,以脐上及脐周痛为主,常同时伴有上腹部压痛、厌食、消瘦、呕吐、泛酸等典型表现。多数病儿有饮食不洁、饥饱不均或喜食生冷史。
如何应对
小儿慢性胃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小儿慢性胃炎应以饮食治疗加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主。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家长还可以从调整孩子日常的饮食入手。饮食治疗的原则是维持患儿的营养摄入,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预防营养失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生活习惯安排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孩子进食刺激性食物、饮料等。
特别提醒
本病最易误诊为胃肠痉挛和蛔虫病,需要家长注意。
对有不良饮食习惯、反复发作上腹痛或脐周痛的患儿,应及早做纤维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纤维胃镜对小儿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阳性率远较胃肠钡餐检查为高,以往认为慢性胃炎小儿不多见,但由于现在的孩子容易多吃“垃圾食品”,父母又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发病率日渐升高。本病是小儿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习惯性腹痛
腹痛特点
当排除各种可能性的急性疾病和蛔虫病外,找不到病因的各种反复性腹痛都可能是习惯性腹痛。
多半在4岁左右开始。常在早餐或饭后痛,问孩子哪个部位痛,常指肚脐部,没有发烧或腹泻。疼痛并不很厉害,过10~20分钟就好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了。可是第二天孩子又会同样地叫嚷肚子痛,到医院检查,找不到实质性的病变,检查大便也找不到虫卵。
腹痛原因
这种病虽然还没有列入一般的教科书中,但在幼儿中是确实存在的,国外学者的研究还显示,类似这样的腹痛不但存在,而且还相当多。推测是因孩子的内脏过于敏感,把胃肠的蠕动误当作腹痛,也可能是由于便秘,因为有很多小孩在大便后,腹痛便消失了。
如何应对
目前,对于习惯性腹痛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平时,主要是尽量防止孩子便秘,让孩子多吃些水果、酸牛奶等食物。
疼痛发作时,用拇指压迫他的“足三里”穴,可以很快止痛,注意不要用指甲压,以免伤害皮肤。(确定“足三里”的部位可以让小孩坐在椅子上,屈曲膝关节用右手拇指压在右膝关节上面,中指压在膝关节外侧的部位即是“足三里”穴。这个穴位的上下范围较大,“模糊”一点也可。)特别提醒:有的刚上幼儿园的小孩,每当让他上幼儿园时就喊肚子痛,好像是在装病似的。这时,家长不应武断地说孩子装病而斥责他,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也不宜显出过分焦虑。可以告诉孩子:“等腹痛好了再去”。这可能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一种习惯性腹痛。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特点
往往先有发热、后有腹痛。腹绞痛的部位可能是弥漫的,或因发炎的淋巴结位置而有不同,但以右下腹最多见。腹痛部位易变,腹痛强度也易变。
腹痛原因
细菌通过胃肠道破裂的肠黏膜进入乳糜管,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大;由于炎性渗出液刺激,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
如何应对
尽快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特别提醒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绝大多数发生在3~10岁,男孩占57%,发病的高峰为7岁以下的儿童。该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腹型荨麻疹
腹痛特点
往往与孩子进食鱼、虾、蛋类等具有过敏原的食物有关,常在皮肤发生风疹瘙痒的同时出现脐周痛,同时伴有呕吐、腹泻。
腹痛原因
大多发生于过敏体质的孩子中。
如何应对
如果孩子有过敏体质,应尽量避免进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出现腹痛则应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腹痛就可缓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