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的官方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蛛形钢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其始载于《蜀本草》,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性善走窜,可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是治疗痉挛抽搐要药,还可用于治疗风湿顽痹,诸疮肿毒,中风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麻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等。全蝎乃足厥阴经肝经药,专入肝祛风,故治厥阴诸病;《本草求真》言: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边不遂,口眼口眼歪斜,语言蹇涩,手足搐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因其性善走窜、通络止痛,故风湿麻痹也多用之,《玉楸药解》说全蝎穿筋透骨,逐湿除风,即为此意。近代名医张寿颐善治风痹,他对全蝎的理解最为透彻:蝎乃毒虫,味辛。其能治风者,盖亦以善于走窜之故,则风淫可祛,而湿痹可利。若内动之风,宜静不宜动,似非此大毒之虫所可妄试。然古人恒用以治大人风涎、小儿惊癎者,良以内风暴动,及幼科风痫,皆挟痰浊上升,必降气开痰,始可暂平其焰。观古方多用蝎尾,盖以此虫之力,全在于尾,性情下行,且药肆中此物皆以盐渍,则盐亦润下,正与气血上行之病情针锋相对。入煎剂轻者三尾,重用至四、五尾,亦有入丸散用者,则可较多。
全蝎主产于河南、山东二省,产于河南的叫南全虫,产于山东的叫东全虫。河南禹州的全蝎比其他地方的全蝎要多上两条腿,称作 “十腿蝎”、“十全虫”,自古以来即为是贡品,有 “天下第一蝎”之称。
一级致癌中药鱼腥草
一级致癌中药 鱼腥草,鱼腥草(在四川又名折耳根),中药名,有人对它爱之心切,有人对它避之不及,但不断传出鱼腥草会致癌,但是真相如何我带大家了解,一级致癌中药 鱼腥草。
一级致癌中药鱼腥草 篇1一、鱼腥草伤肾还致癌?假的!
台湾研究团队曾经在2003年对98名肝癌患者的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近8成的患者基因中带有马兜铃酸特有的基因突变指纹,就此结果研究人员分析认为,马兜铃酸的中药或是亚洲肝癌高发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国食品工业杂志》内的一组数据,更是令人心惊,台湾地区有78%的马兜铃酸相关基因携带者;大陆有47%;欧美地区的数值较低,仅有5%,这种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专家判断,这就是我国肝癌人数众多的原因之一。
这些数据都表明马兜铃酸具有致癌作用,马兜铃酸的危害性是板上钉钉的,它也正是伤肾的凶手。但是,这个一级致癌物马兜铃酸和鱼腥草内的马兜铃酸不一样,具有致癌性的是马兜铃酸I,而鱼腥草内含有是BII、AII和FII类,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鱼腥草内的这些马兜铃酸有致癌作用。
综上所述,鱼腥草会致癌的'这个说法从出发点开始就是错误的,拿一个鱼腥草内不存在的物质来说鱼腥草致癌,背黑锅也不是这么背的。鱼腥草并不会致癌,反而还可能具有一定抗癌的潜力!
二、新研究:鱼腥草可能还有抗癌潜力
MDPI癌症研究协会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针对鱼腥草提取物和乙酸乙酯组分(EA)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抵抗前列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鱼腥草提取物和EA可以激活半胱天冬酶、下调雄激素受体等,通过这些方式来诱导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细胞和CRPC细胞死亡。
研究人员还在大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同样发现鱼腥草提取物对前列腺的发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鱼腥草提取物的作用,并不是吃鱼腥草就会抗癌,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件事情。想要依靠单一食物来起到抗癌作用,非常不现实。三、常吃鱼腥草,这几个好处看得见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医师张晔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鱼腥草内的这两个物质,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1、鱼腥草素:
鱼腥草素具有很强的抗菌效果,一般情况下具有抗菌效果的物质就不会有抗病毒效果。但是鱼腥草素两者皆有,所以鱼腥草的消炎作用很强。
2、富含钾:
天然的钾元素摄入之后,身体的吸收率非常高。钾可以让肌肉变强、心肌收缩功能变好,并且可以增强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兴奋起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而言,多摄入钾元素对病情控制很有好处。
鱼腥草可以从大家的“黑名单”中择出来了,在日常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这些食物!
四、这几种伤肾的中药,才真的该注意
1、真正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马铃兜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内含有马兜铃酸成分,如青木香、天仙藤、寻骨风、广防己等。
2、部分植物类中药
雷公藤、草乌、木通、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巴豆、芦荟、大枫子等。
3、部分动物类中药
鱼胆、蜈蚣、斑蝥以及蛇毒等。
4、含砷、汞、铅类的矿物类中药
铅粉、铅丹、雄黄、水银、明矾等。
广医附五院肾内科主任严跃红指出,中药引起肾损伤多数是滥用中药所致,特别是听信所谓的“偏方”“秘方”,会大大增加药物性肾损伤的风险,在日常服用中药一定要慎重。如果服用中药后出现多尿、少尿、水肿、发热以及恶心呕吐等症,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中药是我国文化传承几千年留下的瑰宝,产生药效的前提是辨证施治、正确炮制,而不是随意购买服用!滥用药物易导致肝肾损伤,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可逆的伤害。
一级致癌中药鱼腥草 篇2生理特性
蕺菜,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有腥臭气。茎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叶互生,心形或阔卵形,长3-8cm,宽4-6cm,先端渐尖,全缘,有细腺点,脉上被柔毛,下面紫红色;叶柄长3-5cm;托叶条形,下半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生于茎顶,与叶对生,基部有白色花瓣状苞片4枚;花小,无花被,有一线状小苞;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心皮3,下部合生。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花期5-8月,果期7-10月。生于山地、沟边、塘边、川埂或林下湿地。
产地: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
入药部位: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方法:
鲜鱼腥草除去杂质。干鱼腥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淡红棕色至黄棕色,有纵棱。叶片多破碎,黄棕色至暗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搓碎具鱼腥气,味涩。
性味:
辛,微寒。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主治:
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相关配伍:
1外感风寒,痰热喘咳:配桑白皮、黄芩等。
2肺痈吐脓:单用或配冬瓜子、桃仁、鲜芦根、桔梗、甘草等。
3痔疮坠痛:煎汤熏洗。
用法用量:
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蕺菜性寒,凡属脾胃虚寒或虚寒性病证者均忌食。
一级致癌中药鱼腥草 篇3一、繁殖方法
鱼腥草通常有3种繁殖方式,分别是分株繁殖、插枝繁殖与根茎繁殖,繁殖材料通常取自野生健壮没病虫害的当地植株。
1、分株繁殖:准备好砂壤土质地的苗床,在3月份下旬到4月份之间把母株挖出来进行移栽,也可直接移植。
2、根茎繁殖:在2到3月时,选取白色、粗壮、无病斑的根茎,截成带有2个腋芽左右的小段,定植在苗床内。
3、插枝繁殖:在春夏时节把没病虫害的枝剪成长度在12到15cm左右的插穗,然后把插穗扦插在土床中,株、行距为10cm*16cm或者10cm*14cm ,插完之后浇水并遮荫,生根以后移栽定植。无论是采用哪一种繁殖方法,都需要注意冬天和初春的防冻保温工作,夏天与初秋则需要遮阳保湿。
二、栽培技术
种植鱼腥草收成较快。陕西省南部的山区在定植3个月以后就可以分批的采收,一年四季均可以采收,也可以破季栽植、收获。因为植株天然带有鱼腥味,所以在生长期间很少发现有病、虫害,属于无公害、无污染的蔬菜,市场上很畅销,效益较高。鱼腥草的产量在45t/hm2左右,售价4到10元/kg 。
1、整地定植
鱼腥草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但时播种的最好时间是在立春前后,春天、夏初与冬天栽种的可以在当年收获。鱼腥草栽培是需要选择有自然遮荫(半阴半阳)、土壤质地疏松、肥沃的土地,施撒农家土杂肥45到60t/hm2作为基肥。在苗床上面按照同一方向开出深度为8到10cm、宽 度在13到15cm左右的沟,行距为20到25cm,把种根头和尾相连,连续地摆放到沟内,每条沟平行摆放2行,种茎段的间距在5到8cm左右。夏天高温时节种植,为了保证好成活率,通常要求有种跟有3个节;冬季之前种植,为了保证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要求覆盖地膜或者报纸 。
2、日常管理
第一是水分的管理。定植之后的幼苗时期遇到干旱,需要早和晚来浇水,润湿畦土;干旱的季节需要适时浇灌水,雨天需要及时排水,防止苗床中出现长时间的积水。第二是肥料的管理,幼苗成活到封行之前,中耕、除草、追肥2到3次,肥料要以氮肥为主,追撒尿素20到30g/m 2,先稀然后浓;每次收割之后追撒氮肥,可以促进植株的萌发;秋天采收之后追撒施磷、钾肥,同时要培土。第三点是杂草的防除和植株摘心。若是发现杂草,需要及时的清除,适时的进行浅中耕与松土,对地上茎叶生长太旺的植株需要进行摘心打顶,抑制其过分徒长,促进生出侧枝。第四点是适时的覆盖,冬季注意覆盖塑料大棚或者拱棚,夏天需要注意遮荫,防止阳光直射。
3、采收与销售
根据品种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采收。采摘其嫩茎叶,在定植之后苗高在8到10cm时候就可以采收,之后每隔10到20天采收1次。
1、石见穿对肺癌有较明显的抗癌功效,并且对食管癌、胃癌、贲门癌、乳腺癌、肝癌、肺癌等有治疗作用。
2、功效主治:化痰散结、化痰平喘、肝炎、赤白带、骨痛、大风、痈肿。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
/iknow-pic.cdn.bcebos.com/a2cc7cd98d1001e98ec5965ab50e7bec55e797e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2cc7cd98d1001e98ec5965ab50e7bec55e797e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2cc7cd98d1001e98ec5965ab50e7bec55e797ee"/>
扩展资料石见穿又称紫参、五凤花、小丹参、月下红、乌沙草、墨面风、大发汗、石大川、山缝拿、紫丹花、红根参、田芹菜、活血草。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及田野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异丹参酚酸(isosalvianolicacid)C,丹参酚酸(salvianolicacid)B、D,紫草酚酸(lithospermic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r-chualdehyde),R-(+)-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R-(+)-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acid]。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石见穿/5022042"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石见穿">百度百科-石见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