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凡是精神功能的亢进或歪曲,称为阳性症状,例如幻觉、妄想和怪异行为
。凡是精神功能的减退或消失,称为阴性症状,例如情感平淡、兴致缺失、意志减退、言语减少和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A、C、D、E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B项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故选B
。
在很多人看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就是整天大吵大闹,举止怪异,疯傻骂人,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精神分裂症除了我们熟知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兴奋冲动、怪异行为)外,还有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指的是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表现为社交退缩(如不愿出门、不想和人打交道、久久呆坐不动)、言语贫乏(如不愿说话,回答问题时语量有限,往往简短,不加发挥)、情感淡漠(如生活中喜怒哀乐都不明显、缺乏愉悦感、表情呆滞、对周围一切无动于衷)等症状。由于大家对阳性症状的认知较多,阴性症状常常被忽略。
阴性症状分为原发性(精神分裂症症状)和继发性(受阳性症状、抑郁症状或长期隔离的环境等影响所产生的)。
然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不愿与医生沟通、逃避治疗,使康复过程变得更加困难,预后更差,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关于精神分裂症治疗问题,欢迎找好心情精神心理服务平台。
诺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的精神分裂
心理是人类在情感世界里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心理比较脆弱的人,会更容易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从而也会更善良,更会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诺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的精神分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诺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的精神分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里面讲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John Nash)生平以及他的精神分裂的故事。电影肯定经过了大量艺术加工,不过对于了解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还是蛮有帮助的。
生于1928年,纳什是一个数学天才,而他从小就显示出了天才们通常有的特点:性格奇怪、不合群。他从小就对书籍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却不怎么热衷於和同龄的小朋友们玩耍。他爸妈注意到了这个孩子的不同,於是在同龄小孩子们都在看卡通图画书的时候,他们给纳什看科学类读物。
纳什基本上不参加社交活动,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和做实验。纳什的小学老师压根不觉得他是个有天赋的小孩,反而觉得他缺乏社交技能。虽然,真相是,纳什觉得学校里的东西太无趣了,同龄的小朋友智商太低无法沟通……
纳什本来并没有想成为数学家,他在大学里一开始读的是化学工程,不过教授们迅速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然后忽悠他成为一个数学家。虽然是教授们眼中的“天才”,但同学们一直觉得他很奇怪。他喜欢虐待小动物,会在钢琴上翻来覆去地弹同一个和弦,让雪糕在自己的衣服上溶化,如果同床的人睡着了,他会从别人身体上踩过去关灯,他不会像平常人一样显示喜怒哀乐,就像一个没感情的人一样。
大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读博士。22岁的时候,纳什发表了有关“纳什均衡”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篇论文让他在1994年的时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士毕业后,纳什留在普林斯顿教书,还被美国智库Rand Corporation聘请,试图将他有关博弈论(game theory)的研究运用到冷战的军事及外交政策上。
1951年开始,纳什去了麻省理工大学(MIT)教书,并在1958年获得终身任职(就是说纳什不能随便被“炒鱿鱼”了)。
1959年的时候,纳什精神分裂病发。他教课的时候忽然消失了几个礼拜,让他的研究生代课。回来上课后,带了一本《纽约时报》到课室,声称里面有外星人给他的秘密信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给美国数学协会作演讲的时候,讲话前言不搭后语。再加上一系列的奇怪行为,他老婆Alicia把他送进了医院。
从医院出来后,纳什迅速辞掉了MIT的工作,然后跑去了欧洲,因为他觉得有人要害他。他声称自己是难民,不停地在欧洲不同的城市游荡,因为怕被人监视和追踪。他还想要放弃他的美国公民身份。Alicia一直追着纳什去到了欧洲,和美国国务院一起,让纳什被遣返回美国,并和纳什家人一起把他再次送进医院。
1970年以后,纳什的病情好转,之后回归了学术工作。1995年以后,纳什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资深研究数学家(Senior Research Mathematician)。因为经常半夜里在数学系课室的黑板上写晦涩难懂的公式,获得了“Phantom of Fine Hall”之称(就是说纳什是普林斯顿数学系大楼的幽灵)。
除了诺贝尔奖以外,纳什的数学家生涯还获得过很多奖项,包括2015年的阿贝尔奖(Abel Prize,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我们身边大概每100个人就会有1个人有精神分裂,可以说,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病。它的症状分两大类,一类是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意思是比正常人多出来的一些东西。一类是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意思是正常人应该有而他们没有的特征。
常见的阳性症状是幻觉幻听、妄想(比如说觉得自己是上帝,毫无理由地觉得有人阴谋害自己,或者觉得一些很平常的东西里头含有外星人的秘密代码)、讲话前言不搭后语、社交场合表现奇怪(比如在葬礼上大笑)。
阴性症状包括没有做事情的动力(比如说连买东西吃的动力都没有,有些很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完全一动不动)、失语(很少讲话)和无法感受快乐。
为什么会患上精神分裂?其实,精神病大多都是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先天指的是基因,基因的差异导致了大脑发育或激素水平等的不同寻常,或者胎儿在母亲子宫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感染。后天是指人在成长生活过程中受到的压力(stress)。
就精神分裂来说,一个人可能本身有精神分裂的基因,但如果他的生活一直顺利,那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病发。但是如果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受到了很大的压力,那么他就很可能病发。
精神分裂病人跟健康的人相比,基因序列存在重复或缺失。他们的大脑构造也跟健康的人不太一样,缺少了一些大脑组织。而缺少了这些大脑组织,会让他们的大脑过度产生某些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从而让他们产生幻觉幻听和妄想。
精神分裂有什么治疗方法呢?目前来讲,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吃药控制。不过精神分裂跟基因有关,吃药并不能改变基因,所以现有的治疗手段基本都是控制病症。因此,有些精神科医生会说,这个病是要一辈子吃药的。如果开始吃了药感觉病情得到控制,人也恢复了正常之后,就不再吃药的话,半年之内因为药物成分还存留在人体内起作用,可能会感觉很正常,没什么问题,但半年之后就很可能复发了。研究表明,在停止吃药后的2年内,有大概80%的精神分裂病患会复发。如果是复发,很多时候病患是需要用比之前更重的药量才能控制病情的。
听起来好像很灰暗,但其实,也还是有10—20%的人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后,就完全痊愈,不需要继续吃药的。也有一些人,出现了精神分裂的症状之后,完全没有进行治疗,那些症状就自行消退了。另外一些人,他们停药之后,可能会重新出现幻觉幻聼,但是他们学会了和这个病共存,意识上拒绝受幻觉幻听的影响,也可以不再继续吃药。纳什就是其中一个例子。1970年以后,他就不再吃药了,尽管医生觉得他需要继续用药,他说他学会了忽略脑海中出现的幻听,也就是学会了和这个病共存,不受它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也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它可以帮助病患从一个有利于他们的角度去评价一些事情。比如说,精神分裂病患会听到声音跟他们说“你真是一无是处”,从而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差劲,躲避社交生活。又或者,精神分裂病患会经常怀疑有人阴谋害他们。认知疗法可以帮助重新塑造一个正面的自我评价,发现自己想法中不合逻辑的地方,投入正常的社交生活。
此外,家人的关爱与支持对于精神分裂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如果身边有人患了精神分裂怎么办呢?重要的是及早医治。越早开始医治,病人的认知功能退化得越少,治疗效果就会越好。通常来讲,病发年纪小、男性、症状严重,满足这些条件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精神分裂病患可以正常生活吗?当然有这样的例子存在的。恍惚君就知道有人经过治疗后,通过持续吃药控制病情,然后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正常生活。
精神分裂有积极的意义吗?还真有。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天才与神经病只有一线之隔。像纳什,他就是一个天才。研究表明,精神分裂其实跟人的创造性有联系。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精神分裂人的大脑构造跟正常人不太一样。很多想法在正常人的大脑里自动被屏蔽掉,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这些想法可以引起精神分裂者的注意。所以,他们天然就会比正常人想到更多的东西,也更能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想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灵感”。皮埃斯,爱因斯坦(就是相对论的那个爱因斯坦)的儿子也患有精神分裂。
【拓展阅读】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病因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3)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一般该型患者起病较急,部分患者缓解迅速。
(4)单纯型
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该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明显,预后差。
(5)未分化型
该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残留型
该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
诊断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