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地下埋藏古籍
当日上午,姬女士拿出了20余册线装医学古籍,有清代光绪年间的《验方新编全书》18卷、《白喉治法忘表抉微》、《叔和脉诀》,《御篡医宗金鉴外科》,《医林改错》,《本草备要》、《妇人良方全集》等。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专家沈广杰认定,这些医学古籍的印制年代,均为清代光绪年间之后,为石印本。姬女士介绍说,她家祖辈经营药铺,这些医学古籍都是她家祖传的。
1980年,她家动迁拆除平房时,在屋里铺地砖头下面挖出一个坛子,里面用油纸包裹着这些医学古籍。姬女士便将这些医学古籍珍藏起来。
专家喜见《针灸大成》
在众多医学古籍中,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专家沈广杰,认出了医学古籍瑰宝《针灸大成》10卷,该医学古籍封面上,还印有“内附铜人明堂全图”字样。《针灸大成》扉页上,印有“道光癸卯秋镌”、“会稽章廷珪”、“经余堂梓行印”等字样。该书由赵文炳作序;目录有周身穴位图、针道源流、刺热刺虐论、奇病论等,并附有“针灸铜人”全图。
沈广杰介绍说,姬女士珍藏的《针灸大成》,为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会稽章廷珪重修该书的刻本,于清代道光癸卯秋,由经余堂梓行重新印制。“针灸铜人”是古代医学教具,《针灸大成》是诠释“针灸铜人”周身所有穴位的教科书,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医学价值。史料记载,“针灸铜人”是古代供针灸教学用的以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两代也曾制作,对经络腧穴直观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针灸大成》记载的针灸穴位,与明代“针灸铜人”身上穴位,完全吻合。
杨继洲与《针灸大成》
书画鉴定专家沈广杰介绍说,《针灸大成》的作者为杨继洲,他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据《中国医籍考》卷二十二载,杨继洲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太医,声望很高。杨继洲一生行医40多年,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代以前我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尤其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
《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的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代以来至今流传最广的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是目前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针灸专著之一。如今,《针灸大成》已有50种版本,并有日、法、德等多种译本,堪称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价值肯定有,但主要两方面吧,一个是作为古董,一个是作为知识。作为古董的话,要看这书的品相及稀缺程度,还有作者或者藏书人有没有名气,这都是价值的考量点。
作为知识,现在很多古籍都被整理出来重新印刷,这本古书《针灸大成》现代都被人整理过,你手里的这本有没有现代整理过的知识中没有的知识,这一点很重要。
愿采纳
看到一句话“中国知识分子,所有的知识分子,几千年来都有一种情节,用一句话概括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国十大名医之一,针灸鼻祖––皇甫谧就是如此。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望族,祖上几代皆是朝廷重臣。可到父亲时仅举孝廉,家道逐渐中落。生后遂丧生母,家道更加衰落,于是十五岁过继给叔父,便随叔父迁居河南新安,在战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自幼贪玩不好学,游荡无度,二十多岁时才被叔母骂醒,年轻的他经历了门庭衰落,也尝尽了人间冷暖,从此浪子回头,专心学习,振兴家族。博采百家之长,潜心修学的皇甫谧在文学方面很有建树,他曾为以“洛阳纸贵”而著名的《三都序》作序,在文坛名声大噪。
生于东汉,长于魏晋,这个时代,战乱不断,政权更换频繁。不满官场,看不惯趋炎附势的皇甫谧累召不仕,拒官还乡,从洛阳回灵台朝那的途中,看到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激发了他弃文从医,在家乡甘肃灵台开启了自己的医学生涯。
身体素弱,加之常年劳累,不惑之年的皇甫谧饱受风痹和耳聋的困扰,其痛苦程度相当于当代霍金。为了给自己治病,他博览医书,开始学习针灸,多次以身试针。在看遍古代关于针灸的书籍后,他发现古代留存的有关书籍不仅晦涩难懂,而且书籍稀少,尤为珍贵。于是在责任心的驱使下,他对古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之自己的治疗感受,耗时二十余年,在时日无多时写出来一部系统完备的针灸学医书《针灸甲乙经》,在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史书仍影响深远,传遍全球,成为全球高校针灸学生或针灸人必读的书目。
公元282年,在《针灸甲乙经》问世的同时,为后世做出巨大贡献的名医皇甫谧悄然离世。他的一生,淡泊名利 ,只为解除百姓疾苦。如今当地政府在他的陵墓周围进行扩展重建,修筑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皇甫谧文化陵园,供人们参观。他的精神,成为灵台人心中的精神灯塔,和这片土地的文化坐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