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胆大胆小与脏器胆囊的大小无关。民间百姓认为不怕事,就是胆囊大,胆囊大就大胆,这是一种误解。不少人由于胆囊的病变而手术切除了,其并没有表现得怕这怕那,胆小怕事,还是同以前一样。胆囊只是人体的一个器官,起到储存释放胆汁帮助消化的作用,主事、思维、决断是人的大脑。
人的胆量与遗传因素和后天历练有关。遗传因素,一般父母胆子大的,其子女的胆量也大。
但后天的历练很重要,经历的各种事情越多,在各种险恶环境磨练越多,见识越多,其胆量越大。武界和军中有一句话叫“艺髙人胆大”。当两人相搏的时候,武艺高强的一方毫不畏惧,而势力单薄者则显得心虚。你接受某项任务,或从事某工作,因为你有这方面的专长,或者你对所接受任务,从事的工作非常了解,你就没有更多的顾虑和心理压力,因你认为你胜任。反之就感到压力大,怕这怕那。
昨天有个朋友给我说,说他家孩子十岁了,胆子特别小,小时候他觉得孩子听话、懂事,小朋友玩从来不惹事挺好,可是长大了又显得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没有原则,别人说啥就是啥,上课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从来不知道争是什么,甚至比他小的孩子欺负他都不敢反抗。
别的孩子抢了他的玩具,他也不敢说啥,就是默默的流泪,家长是又着急又气愤又无奈,其实啊胆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胆小的深层次原因是他们认为无法克服困难,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家长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
孩子胆小,肯定是小时候受到了家长的不公正,对孩子批评的特别严厉,或者是威胁、打骂,让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得到了伤害,在他幼小的心里边形成了阴影,这就导致了他以后的任何活动都没有安全感,都特别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干任何事情都有很强的戒备心。
他们害怕自己做错了什么,担心自己会受到别人的训斥嘲笑伤害他,你的能力因产生负面的自我认知和不良情绪并用,这种无故行为消极不前,往往表现为回避挑战,碰到困难、障碍或者失败时容易放弃退缩,寻找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良好评价,避免出现对自己能力的不了解。
所以人的胆子大小主要还是小的时候养成的!
没有任何关系。胆囊是一个器官,在英文中叫cholecyst,而在英文中胆量叫做spunk,这两个词有关系么?
只有在中文中,刚好有一个字重合,所以会被误解为是一回事。
古人认为「胆与肝相连,附於肝之短叶间」,互为表里,《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泄於胆,聚而成精」。足见传统医学的「胆」与现代医学的胆,在解剖生理学的某种层次颇为相似。但除此之外,中医的「胆」却又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层面,在某种角度上,更能体现一般所谓的有胆、没胆等神经、精神方面的意义。中医对於胆的生理、病理、治疗学,主要的见解有以下几点:一、与肝相结合,为中精之府:
二、主决断: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又说:「凡十一脏取决於胆也。」这里所说的胆,具有精神意识判断事物,作出决断的能力,这是属於思维的范畴,与西医的胆大异其趣。因为胆依附於肝,互为表里,肝好比将军而主谋虑,但要作出决断,则有赖於胆,所以《素问.奇病论》说:「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於胆。」胆的决断功能,对於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主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互相协调关系有著重要的作用。胆气豪壮果断的人,对剧烈的 精神刺激影响程度不大,恢复也较快;若胆气怯弱的人,往往会形成疾病。
所以临床上对於某些惊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的症状,认为是胆气虚所致。故《素问.奇病论》说:「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诸如精神官能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症、高血压……都可能出现胆虚症,均可以温胆汤加味来治疗,这也是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
三、分勇怯:
对於勇敢的人,我们常说这人胆子大,对於怯懦的人,则说这人胆子小;描写一个人下决心时,常说将胆子一横。因此,中医所说的勇怯属於胆,已成为通俗而习惯的描述方法。《内经》中描述勇士与懦夫的分别,除了目光神气,三焦纹理的横或纵,肝的坚与缓,气的盈虚等以外,其主要判断,在於「胆满」和「胆横」与否而定。反过来说,从其勇怯的不同表现,也就可以推论胆气的虚实,并施以适当的方药来加以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