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的莆田,其实很多莆田人都不穿秋裤的,但我觉得对于北方人来说可能不适应,最好还是穿条秋裤,再穿条外裤就行了。毛裤根本就用不着。还是不要带罢。
至于上衣呢,莆田人一般都穿3件,最多四件。一件内衣,怎么样的内衣都行,可以是T恤也可以是秋衣,当然更多的莆田人其实更青睐于T恤;然后套件毛衣,也怎么样的都行,关键是要穿得漂亮;再披一件外套就行了,最好不要穿那种很夸张的外套,莆田不是很冷,如果你穿得夸张了就太招人眼了。我不知道你说的羊绒大衣有多大,但我想说的是,不要太大,就象北方秋天的时候穿的那种外套那么大就可以了。
女孩子如果要系围巾在莆田还是可行的。
最后,怎样的鞋子都行除了靴子。这里根本不用象北方那样需要穿靴子。不然太热。
莆田的冬天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也有7,8度吧,最高温都15,16度,甚至有20度。
最最最后,祝你一切顺心,包括你在他家跟他的家人沟通顺利。
莆田人称过年为“做岁”,习俗特别多。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在莆田的话,你会发现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二一般都不会出门!这个很奇怪吧?正常来说,大年初二是我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可这个地方却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然,这个原因要追溯的话,可要提到明嘉靖四十一年间,当时倭寇进犯莆田,当地多人被杀,随后戚家军打赢倭寇,外出的人都回来,可惜死了很多人……当时刚好是正月初二,许多家庭也是忙着为死者料理后事,串门的都是来吊唁之人,所以在莆田一带,正月初二被称为不吉利的日子。
当然,这只是习俗之一。还有这些习俗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像是每年的 腊月二十五之后 ,大人都要特别交待小孩,不许骂人,更不能和人打架,大人也不能打骂小孩。
另外,年前家家户户都还要准备这些东西过年,比如是:红团、番薯起、白糕、油炸葱饼、油炸豆腐、油炸排骨、橘子、茶、酒等,并要杀J(鸭)、杀猪(羊)、杀鱼等,准备这些是为了祭天地、神、祖先等辞年之用。
腊月三十 零时辞年,在莆田的各个乡村都会响起爆竹声,而且每一家的家庭院前都会摆着一张系着金线绣花桌裙的供桌,桌上会摆着五果、六斋、三牲和贴着福、禄、寿红纸花的干线面,全家人由年长的领头,依次拈香跪拜天地,在供桌前烧起供银、银纸,再次燃放爆竹。这个供桌退后一步,也是换上同样的一套供品,跪拜祖先,祈祝全家平安,来年幸福,最后,在供桌前再一次烧起供银、银纸、燃放爆竹,表示辞年结束。
年三十 中午,家家户户都是吃擦粉,这个擦粉也就是地瓜粉、线面、油炸豆腐、肉丝、及青菜等混合煮成的糊糊,意思是辞去过去汤汤水水的不如意的生活。
另外,最值得一说的就是 除夕夜 的围炉了!各家各户大门上都会挂上一对大红灯笼,灯笼上面会写着主人的姓氏,家里面的灯火要一直开着,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当然饭菜也是很有讲究的,每道菜都要有寓意,还要很丰盛!最主要的就是鲫鱼、虾、蟹、海蛎这几个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菜就无所谓,看各家喜好和经济情况。还有要说的是,莆田人的厨房水缸里当天还会养几条活鱼,表示年年有余。(部分资料来自:舞夜情狼)海峡网 黄小群
谢罗曼蒂克的马悬车的邀请。福建省蒲田人过年的习俗如下:每年腊月年关之前,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干净、扫尘、贴春联、红红火火过大年,以卫生清洁的新面貌迎接新春佳节。除夕之夜,莆田仙游还有守岁的风俗、辞岁祭天地、探亡日与白额春联、做大岁等。这是莆田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元霄节,蒲田人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吃元霄的风俗流传至今。
莆田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城市有太多的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大年三十围炉的习俗,年三十祭祖拜天地,正月初一必吃线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为了永远记住明朝倭患惨遭屠城的正月初二不走亲,初四(仙游是初五)做大岁的习俗!还有正月元宵各地的游灯活动,这也是为了纪念当年戚继光追击倭寇时,令士兵每人举两个火把,给倭寇造成士兵很多的视觉,从而吓退倭寇。后人为了纪念戚继光就逐渐演变成游灯的形式!还有游神这也有本土的神明如妈祖、戏剧祖师雷海清等,也有一些异地的忠烈如杨五郎、张巡、许远等!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不乏说明莆仙人民对忠烈的褒扬!也是为了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正月也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各村都在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值得一看!
1,进入腊月,先是尾牙拜拜吃大餐。
2,家里打扫卫生。里里外外的大清洗,几号忘记了。
3,做红团。印象里是面皮染红色,馅有红豆甜馅,糯米甜馅,糯米香菇肉咸馅。每年做的量有点多。
4,做卤水豆腐。黄豆泡一夜,第二天去打成浆,一家人帮忙,要二个人过,一个人烧水。
5,油炸食品,一般就是葱饼,豆腐泡,豆腐丸子,地瓜丸子,芋头海蛎饼,油条,江米条,带鱼,荔枝肉…
6,农历28那天,把旧对联撕了,贴上新对联。厨房灶台上要贴上新对联,新的灶台画,插上新的灶台花。
7,三十那天中午就开始到处去拜拜,比如土地公,老屋的牌位,村里到处的庙…供品就是那些油炸食品。
8,大年三十,年夜饭,卤面,海蛎汤,炒花菜,鸭汤,鸡汤,…这天会杀七八只鸡鸭,杀好了放冰箱,说是初一开始不能杀。过年鸡鸭会吃到怕[捂脸],这天会拨毛到瑟瑟发抖。年夜饭吃完了,要堆一堆火 ,拿一把火到灶口,厨房要张灯,大门后门都要张灯。
9,初一早上很早要去老屋拜拜,供品就是一年中最多的,摆满了老屋大厅。很多张桌子,就是过年的油炸食品…
初一早上要吃素,吃线面,菠菜,菠菜头不能剪散,意义长命百岁。有的人家会有水煮蛋,一人二个蛋。吃完,去游春,去山上寺庙逛逛,或是去街上走走。有亲戚做寿年龄59—100,年龄逢9或0。要买炮去放,要给红包。如果是父母做寿,要买从头到脚的新衣服鞋袜帽子一套,要挑六盘担,要有一整个大猪腿,线面二层,饼干二箱,鸡蛋和鞭炮,如果女性做寿,盘里要放上适量的插头上的纸花。
10,初二不能回娘家,一般会在外面活动。
11,初三就开始到处去贺寿吃酒席,一般办到初八。贺寿酒席比结婚酒席简单点,一般家常菜。亲戚少的,可能就是杀鸡鸭,炖汤,吃线面。如果亲戚朋友多的,贺寿酒席也很隆重。
12,初五晚上又是做大岁,又过大年三十,又吃大餐。
13,初六早上又吃线面,菠菜,蛋。
14,元宵游灯前,老屋摆满了桌子,家家户户抽签做供品,一般是鸡鸭鱼肉羊,水果,鲜花,塑料花,饼干,红团,各种素食…,一年摆的比一年漂亮,等游灯菩萨享受。一般会摆二三天,小时候的一个乐趣,就是到各个村去看这种摆桌,整只的羊,鸡鸭,一整个的猪头,各种饼干糖果。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游完灯,放完鞭炮,元宵后,年也过完了。
莆田人称过年为“做岁”,习俗特别多。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在莆田的话,你会发现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二一般都不会出门!这个很奇怪吧?正常来说,大年初二是我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可这个地方却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莆田人过年都比较隆重,特别是元宵,妈祖巡回人山人海,过年穿红衣做红团,挂红灯笼,不过近年大形炮禁放,特别是莆田人都是经商,前几年赚大钱放炮十多万元,莆田元宵可续至正月月底为止,十分热闹,莆田人正月初二不逢亲探友,这初二太阳绝对不能走路探亲访友,只能在家,莆田元宵盘担几万担,还有带有根有叶有尾甘庶,红柑灯饼样样很多,元宵节就是莆田最热闹0
初四做大岁,持续一个月左右的元宵。
不知道
莆田春节有如下习俗:
1.扫巡
扫巡日一般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户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双日”是莆仙群众的吉利数码),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洗净让太阳曝晒,一求干,二消毒。然后室内再“扫巡”。
2.祭灶公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时烧一纸线,送灶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赐福,丰衣足食。
3.二十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这一天,一般是大晴天,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凡种种原因向神许愿的金钱、谷物,都要主动送到城隍庙,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乞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如债务未清者,也不能讨债。
4.做年糕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买年货,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莆仙过年还准备其他年货,如做豆腐。80年代后,在小康之家,时令佳肴逐渐取代传统的年糕、食品。
5.辞岁
“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户户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和“贡银”,祭祀天地神,名为“辞年”。
拓展内容:
1.春节起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2.春节习俗: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春节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