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可以一起练,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
对于身体较虚弱的人来说,前期会出现一些排病反应,比如咳嗽、呕吐、身体酸痛的,但事后是很舒坦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另外一个就是把握度的问题,有些版本的五禽戏比较累,对于体力较差的人,容易出现过度的问题。
中医里认为肾出现问题,绝不完全是肾本身的问题,可能是由其他四个部门内脏引起的,另外,即使肾本身的问题,迟早也会影响其他四个内脏的。对于不太清楚的朋友来说,最好的方法是每个都练习。
练习五禽戏的注意事项
1、全身放松练功时,不仅肌肉要放松,神经精神也要放松。要求松中有紧,柔中有刚,切不可用僵劲。只有放松使出来的劲才会柔中有刚,才使动作柔和连贯,不致僵硬。
2、意守丹田,即排除杂念,用意想着脐下小腹部,有助于形成腹式呼吸,做到上虚下实,即胸虚腹实,使呼吸加深,增强内脏器官功能,使血液循环旺盛。身体下部充实,有助于克服中老年人常易发生的头重脚轻和上盛下虚的病象。此外做到上虚下实,动作才能达到轻巧灵便、行动自如。
3、呼吸均匀练功前,先做几次深呼吸,凋匀呼吸。练功当中,呼吸要自然平稳,最好用鼻呼吸,也可口鼻并用。但不可张口喘粗气,而要悠悠吸气,轻轻呼气,做起动作来会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使服运动幅度加大,腹肌收缩有力,对内脏器官都有好处。
扩展资料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
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禽戏
在健身气功练习中呼吸与动作的相互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习练过程中如果呼吸与动作配合不好,就会造成气息不畅,而气息不畅就容易导致习练者意念涣散、精神分散、动作散乱。因此,对于健身气功的初学者来说,当功法动作基本掌握后,就要注意呼吸的调整,以及呼吸与动作的相互配合。
在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时,呼吸和动作的配合应遵循以下规律: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先吸后呼,蓄吸发呼。其主要呼吸形式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上述呼吸形式,可根据姿势变化或劲力要求而选用。但是,不管选用何种呼吸形式,都要求松静自然,不能憋气。“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的呼吸与五戏的动作一样,遵循提吸落呼的规律。两手上提时吸气,下按时呼气。呼吸要配合动作,力求深远绵长,平心静气,切忌气躁急促。
在每两戏之间,都有一个引气调息的动作,这个动作要求两臂侧起,上抬、内合时吸气,下按时呼气,动作要求基本与“起势调息”相同,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呼吸、缓解疲劳,以便于进行前后动作的衔接和动作意境的转换。总之,只要习练者在练功过程中,加强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的练习,就能不断提高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强身健体功效。
第一式 虎举1人
虎举:习练者根据自身呼吸的深浅程度和动作速度的快慢,在完成动作时,可以选用一口气或两口气的呼吸方法。一口气呼吸法适用呼吸频率深长、动作速度相对较快者,双手上举时配合吸气,下落时配合呼气;两口气呼吸法适用呼吸频率较快、动作速度相对较慢者,双手由下向上至肩前时配合吸气,举至头顶上方时配合呼气,双手下落至肩前时配合吸气,下按至腹前时配合呼气。
第二式 虎扑1人
虎扑:呼吸与动作配合,可以遵循提吸落呼的方式进行,整个动作共分为两次呼吸。每划一次立圆,就配合一次呼吸。当双手沿体前上提时,配合吸气,前伸引腰时,配合呼气,双手收回再沿体前上提时,配合吸气,虚步下扑时,配合快速深呼气,气由丹田发出,以气催力,力达指尖,以表现出虎的威猛。
第三式 鹿抵1人
鹿抵:呼吸与动作配合,可以按照蓄吸发呼、提吸落呼的方式进行,一次鹿抵可以配合两次呼吸。双手侧摆至肩高时,配合吸气,拧腰转体侧屈时,配合呼气,这叫蓄吸发呼;双手上摆划弧时,配合吸气,下落还原时,配合呼气,这叫提吸落呼。角抵后伸时,气由丹田而发,以气催力,力达指尖。
第四式 鹿奔1人
鹿奔:呼吸与动作配合,可以遵循提吸落呼的方式进行,一次鹿奔可配合两次或三次呼吸,因人而异。两次呼吸的方法是:两手上提,举腿前迈时,配合吸气;两手向前划弧平举,脚落地成弓步时,配合呼气;重心后坐,手臂内旋,含胸收腹时,配合吸气;重心前移,两手下落还原时,配合呼气。三次呼吸则是在上述第二次吸气后,增加一次呼吸,然后两手下落还原时,再配合呼气。
第五式 熊运1人
熊运:呼吸与动作配合,可以按照蓄吸发呼、提吸落呼的方式进行,一个完整的熊运动作配合一次呼吸。身体从下向上(左或右),上升提拉时,舒展胸廓,吸入清气;身体从上向下(左或右),下降挤压时,含胸实腹,呼出浊气;呼吸要和身体的运动协调一致,自然绵长,均匀纯净。
第六式 熊晃1人
熊晃:熊晃动作可以配合两次呼吸,同样遵循蓄吸发呼、提吸落呼的方式。提髋时,身体舒展打开,配合吸气;落步时,身体前屈发力,配合呼气。后坐时,含胸吸气,蓄力待发;前靠时,力向前顶,舒胸呼气。
第七式 猿提1人
猿提:猿提动作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方式。身体上提时吸气,放松回落时呼气。上提时吸气缩胸,下落时放松呼气,舒展胸廓。
第八式 猿摘1人
猿摘:猿摘动作的呼吸方法以自然为主,可以配合两次呼吸,同样遵循蓄吸发呼、提吸落呼的方式。退步时,身体舒展打开,配合吸气;按掌时,转头向下,配合呼气。上步时,含胸吸气,蓄力待发;后坐时,全身放松,舒胸呼气。
第九式 鸟伸1人
鸟伸:鸟伸动作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方式。两臂上提时吸气,放松回落时呼气。上提时吸气缩胸,实腹敛臀,下落时放松呼气,舒展胸廓。
第十式 鸟飞1人
鸟飞:鸟飞动作同样遵循提吸落呼、开吸合呼的呼吸方式。两臂上提、两手张开时吸气,放松回落时呼气。上提时吸气缩胸,实腹敛臀,下落时放松呼气,舒展胸廓。
起势调息与引气归元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为10个动作,每戏2动,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前面依次介绍了虎、鹿、熊、猿、鸟这五个戏的教学方法,这里着重介绍起势调息、引气归元的学练方法。
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在整套功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没有好的开始和结束,就不会有好的练功效果。很多练功者不注意练功前的准备工作,往往在听到音乐口令以后才开始站立、起势,或直接跟随口令做动作。这种做法不利于调节人体进入良好的松静状态。正确做法是在练功之前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收腹敛臀,含胸拔背,心无杂念,精神内守,意注丹田,使自己进入到一种安静祥和的心理境界和松沉舒适的身体状况,然后才跟随口令或者音乐翩翩而动。
起势调息犹如一年之春,春主生发,蕴藏生机,通过起势调息的锻炼,使呼吸绵长,意念集中,抛弃杂念,进入到宁心安神、天人合一的境界。
起势调息的动作难点在于两臂上提下按、引气注体这个动作。动作伊始,两臂由自然下垂缓缓上提,手心渐渐翻转向上,四指并拢,拇指分开,五指自然放松,掌心内涵,两臂与肩同宽,自然前伸,肘关节微屈,抬至胸口高度时,两掌内合,掌心向内,四指相对,徐徐向膻中穴靠拢,约离胸口10厘米时,掌心翻转向下,沉肩坠肘,下按至腹部下丹田位置,继而两手还原置于体侧。
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以下几个:
1.两掌由上提转内合时,手臂运行的角度太直。正确的做法是手臂边抬边翻转,形成一个弧形。手臂运行的角度太直容易造成身体僵硬,气息不畅。纠正这个动作需要从意识上加强锻炼,注意手臂运行的路线,注意内合的时机、角度和呼吸的配合。
2.保持正确的手型。四指并拢放松,拇指张开,以自然舒适为要。要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劲注其里,意显其外。
3.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做这个动作时,目光要平视,足若磐石,身如坚松。不要手臂一动,全身皆动。纠正的办法是练功之前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和精神状态,然后再开始做动作,并且注意身体不要随着手臂的动作出现撅臀、挺腹、挺胸、仰头、低头等错误动作。
意念运用。两手上提时,意念集中在两手劳宫穴,两手犹如托起一个大气团,无形而有质;及至胸口高度时,掌心翻转,如两臂怀抱气团,两手缓缓内合,气团逐步缩小,气由两掌注入膻中穴;接着手心翻转下按,意想气由中丹田注入到下丹田。整个起势调息的动作,气息在掌心和丹田之间进行流动,形成一个圆,周而复始,流转不息。
呼吸配合。起势调息的呼吸与前五戏的动作一样,遵循“提吸落呼”的规律。两手上提、内合时吸气,下按时呼气。呼吸要细长匀深,配合动作,平心静气,切忌气躁急促。
动作意境。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练习健身气功•五禽戏时,也要有这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起势动作,须置周围事物于不在,如处太空之中,捧气、贯气,气由人使,身境一体,气神合一。
在每两戏之间,都有一个引气调息的动作,这个动作要求两臂侧起,与身体成45°角,手心向上,抬至胸口同高时,内合向膻中穴贯气,动作要求基本与起势调息相同。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呼吸、缓解疲劳,以便进行前后动作的衔接和动作意境的转换。
功法的最后还有引气归元的动作。两臂侧起,与身体平行,手心向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相对,与肩同宽,两臂伸直,然后屈肘,手心向下,徐徐下按至腹前。整个过程目光平视,但意念两掌,身体保持正直,并且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规律。
练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这个动作进行幅度上的调整。肩背有病痛者,两手上举的时候莫强求高度,要适量而行,要循序渐进地增大动作幅度,以免因动作的勉强,影响内在精神和气息的统一。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两手上举的时候气血容易上涌,可能会造成眩晕,因此两手上举不宜太高,要把意念向下导引,意想气血下行,降低血压。
在练习时,两臂缓缓侧起,意念集中在劳宫穴,如托重物,如揽日月,天地清气,系于双掌,形成了一个硕大的气团,随着两手的上举合拢,气团逐步变小浓缩,最后合于两掌之间,位于头顶百会穴上方,随着两手下按,气团注入百会,流经上丹田、中丹田,直至下丹田,这时候的意念要跟着气团,运转于全身。
做动作时要注意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不要因为手臂的变化而产生身型上的改变,如后仰、挺腹等,也不要抬头或低头,只有身体正直,才能气息通畅、气流全身,达到良好的收功效果。
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的动作暗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观。两手上提,上接天之清气,两手内合,清气注于身,两手下按,气流于地,又从大地承接地之无穷淳厚之气。如此周而复始,谓之“天地人合一”。在练习的时候,要有天地人合一的意念,把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和光同尘,不知身之所在。
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