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拔罐起泡怎么处理?? 拔罐起泡后,消毒后,记得要用无菌敷料敷盖即可.也可涂一些紫药水.
拔罐专家认为:有些人在接受拔罐时皮肤出现水泡,留罐时间太长是导致拔罐起泡的一个因素.然而同样的留罐时间, 有些人起泡, 有些人却不起泡,这些与人的个体差异,和部位有关.大致有几种情况,前胸较之后背易起泡,皮肤薄白较之皮黑厚者易起泡,夏季较其它季节容易起泡一些特殊的体质, 如湿盛等, 即使留罐时间不长, 也易起泡连续几次在同一部位拔罐, 在原有的罐口弧形线上, 容易起泡在贴过膏药,搽抹过活血止痛外用药物,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电疗,药物渗透等的部位拔罐, 容易起泡.
对大多数的患者来说, 拔罐后起泡较之不起泡对病痛的效果要明显得多.拔罐后起泡能缩短病程, 提高疗效.
祖国医学中有一种发泡疗法, 称“天灸”.是把某些药物敷贴在相应的皮肤上, 使之发泡, 然后挑破水泡, 放掉泡液以解除病痛.有研究表明, 发泡灸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强壮身体的功能.拔罐后起泡可能也是通过火罐的吸拔, 在一定程度上将病变软组织中的组织液, 甚至连带少量的血液吸到了表皮下, 直接减轻或解除了无菌性炎症的状态.所以能获得较显著的疗效.
问题三:拔罐拔时间长了出水泡来是怎么处理 你好,如果水泡较小可以不用管它,它会自身代谢掉的,时间相对稍长些,如果水泡较大或是水泡较多,可以刺破水泡将里面的水排出来。首先要先用酒精对局部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从水泡边沿刺破,用棉签将水排出,再消毒处理,如果水泡位置容易摩擦,可在该部放上纱布避免摩擦进而引起感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四:拔罐出水泡了好不好?要怎样处理?? 出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
要去湿
夏天多吃薏仁等或者让身体出汗
拔罐印色素反映如下: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供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问题五:拔罐有水泡怎么处理是什么原因 出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
要去湿
夏天多吃薏仁等或者让身体出汗
拔罐印色素反映如下: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问题六:拔火罐拔出水泡了怎么办??? 因为水泡一旦破掉,就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所以小水泡建议不要挑破,让其自行吸收,这样不会感染。如果大水泡,还是应该挑破的,因为水泡大了,生活中肯定会被压到、弄破的,还不如先挑破,上点紫药水之类即能消炎又能收敛伤口的药,早做好预防工作,就不容易感染。从治疗的角度来说,拔出水泡福而是个好事,因为拔罐的部位多是在穴位或者经络上,在水泡的吸收过程中,本身也是渗出的组织液对穴位或者经络的加强 *** ,所以治疗效果还会更好。古人甚至会人为的让某个穴位皮肤破损化脓以增强 *** 的,这比拔出水泡要厉害多了。现在不主张拔出水泡与医疗安全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三伏天是什么季节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三伏天是什么季节三伏天是属于夏季。
2017三伏天具体时间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40天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40天,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三伏灸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为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选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天灸包括三伏天天灸和三九天天灸,但是常见的为三伏天天灸。三伏灸其实也就是有些医院说的冬病夏治,每个医院的三伏灸配方都会有所差异,需看具体情况用药,三伏灸一般灸三次(初伏、中伏、末伏各一次),之后可以再进行加强灸。
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疗法。隔姜灸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才能发挥三伏灸的真正疗效。
1、三伏灸的作用
① 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提高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② 通经活络的作用: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
③ 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④ “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此时通过药物刺激人体穴位,能起到增强抵抗力,扶正祛邪的作用。
2、适用范围
1)呼吸系统疾病: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体虚容易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胃溃疡、胃胀、胃酸、胃痛等,慢性腹泻等。
3)痹证: 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以上疾病均是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疾病,因此,进行三伏灸,会疗效翻倍,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以达到治愈的良效。
3、三伏灸的禁忌
1)天灸对阳虚质和气虚质的人效果很好,但阴虚火旺体质者、湿热体质者不适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温通、温阳的药物,体质湿热的人一旦贴药,就像火上浇油。
2)呼吸道感染、咳喘伴有发烧、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的患者,禁用“三伏灸”。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3)患有心绞痛、心脏病的人,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禁用“三伏灸”。
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禁用“三伏灸”。因为“三伏灸”会加重心肺的负担,引起水肿、心慌、气急,严重的还会发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见,所以老年人禁用“三伏灸”。
5)皮肤娇嫩、局部溃破、长有疱疖、皮肤严重过敏患者,禁用“三伏灸”。
6)孕妇、2岁以下的孩子,禁用“三伏灸”。
4、注意事项
三伏灸贴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1)贴药当天以及次日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物
2)贴药当天以及次日禁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3)敷贴期间应禁食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
4)不要贪凉,贴药10小时内不能洗澡。
三伏灸贴药后的注意事项
1)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但瘢痕体质的患者起泡后可能留下瘢痕。
2)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5、治疗时间
成人一般贴敷2~4小时,儿童贴敷0.5~1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但以能耐受为度,避免灼伤皮肤。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
作为慢性病的治疗,三伏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别在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后10天做加强。
一个天灸的疗程是三年。经验认为贴药年限长,次数多,则其疗效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坚持多年“三伏”天贴药。
三九灸三九灸与三伏灸,两者治疗机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药物的配置。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冬季是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好发之时,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行天灸疗法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 适用范围:
理论上,冬季易犯的疾病均适宜“三九贴”,阳虚体质者最适合“三九灸”,主要适用于:
一是治已病,主要治疗冬季常见慢性病: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胃痛、厌食、消化不良
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产后腰痛、痛经, 老寒腿、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是治未病,调整亚健康状态:
如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
三是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体质:
通过“三九灸”可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阳气不足怕冷、反复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贴”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儿童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虚弱多病、体质偏寒等均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