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制作方法

民间偏方: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制作方法,第1张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疼痛为主症。常见以下三种证型。

辨证治疗

主穴: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处方】秩边、阳陵泉、命门

2.瘀血阻滞

【诊断要点】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处方】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气不足

【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处方】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坐骨神经、臀、腰骶椎、肾、压痛点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及在压痛点刺络出血,加拔火罐。

提醒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第2掌骨侧针法,是在第2掌骨侧穴位上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第二掌骨侧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2掌骨侧为手阳明大肠经所过之处,其相表里经,手太阴肺经及同名经足阳明胃经均与之相关联。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之终始,而全身脏腑气血变化均可反应于肺经寸口脉,所以第二掌骨侧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之所,针刺之可治全身多种疾病。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第2掌骨侧穴群的分布结果,使这一节肢恰如整个人体的成比例缩小。生物学证实全身的任一节肢都存在与此同样的穴位分布规律,并且每两个相连节肢的结合处,总是有对立的两极连在一起。因主体可以划分为无数的横断面,从而每一节肢都可以有无数的对应点,每一节肢都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所以称这种穴位分布规律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阐述如下:第一,人体任一节肢或任一相对独立的部分的新穴,如果以整体上相关部位或器官(即能反映和治疗的部位或器官)的名称来命名,则新穴排列结果,恰像是整体在这一部分的成比例缩小。第二,在整个人体,每两节肢(或相对独立的部分)相连部位的新穴总是对应整体上相距最远的两极,如头穴与足穴。利用这种穴位分布的全息律进行针灸治疗即为全息律针法。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与主治

1.第2掌骨侧的穴位群分布为头、肺、肝、胃、腰、足6个典型穴位。

(1)头穴:手握空拳,掌心横纹尽端与第2掌骨侧交点。

(2)足穴:第1、2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

(3)胃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4)肺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

(5)肝穴:胃穴与肺穴连线中点。

(6)脐周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三等分,距胃穴的中间第1个等分点处。

(7)腰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三等分,距胃穴的中间第2个等分点处。

整体与第2掌骨因其关系是成比例地缩小,根据第2掌骨侧是整体的缩影的原理,可用来确定其余穴的位置。

2.各穴位的主治病症 即其所属脏腑或部分的疾患。

二、第2掌骨侧穴位诊察法

通常采用按压法。以测患者第2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对坐或对立,用右手托著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握鸡蛋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3cm。

按压穴位时,可从头穴开始,测试者以左手拇指尖压在穴位上,在垂直于平面的方向上施力按压,并略带揉的动作。以大小适中的压力逐力揉压3次,当患者某穴有明显的酸、胀、麻、重、痛感觉时,应稍用力揉压或按压,这时患者会发生躲避反应,出现咧嘴、皱眉等表情,则此穴为压痛反应点。

压痛点出现,表明基所对应的同名器官(或部位)或其同一横截面上的其他器官有病,如肺穴压痛,则肺或胸、心、背、食管或两胁有病;按中医脏象学说,穴位的压痛点也表明与其所对应脏腑有密切相关的部位有病,如肝穴压痛,则与肝密切联系的目也可能有病。一般左手压痛重于右手,则表明人体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反之亦然。全身全息诊法亦可以此类推。

三、取穴原则

1.按部位对应取穴如肺病取肺穴等。

2.按中医脏象学说取穴如肝开窍于目,目疾可取肝穴等。

四、操作

用指压法找准压痛点后用3.3cm(1寸)30号毫针,在压痛点上沿第2掌骨桡侧边缘刺入第2掌骨手心的一侧,垂直于平面方向进针,针入压痛点8分,进针后如无强的针感,则针尖稍变换方向(不必拔出针)以探寻针感最强点,留针45分钟。其间每隔5~10分钟略行针,以保持针感。一般5~10分钟后,患者病变局部出现发热、出汗、舒服等感觉,热感多见,此为疗效较佳的信息。另外可配合 *** 法,即用拇指尖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动或揉动,揉压要有力,以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次 *** 3~6分钟。针刺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

【主治病症】

一、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感冒、落枕

用第2掌骨侧针法。取头穴。除上病症外,还可治扁桃体炎、咽炎、口腔炎、鼻炎等病症。

二、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心绞痛

用第2掌骨侧针法。取肺穴,可配合 *** 法。除上病症外,还可治疗乳腺炎。

三、肝区痛、胆结石

用第2掌骨侧针法。取肝穴。

四、胃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痉挛

用第2掌骨侧针法。取胃穴。

五、急性腰扭伤、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肾结石、肾下垂

用第2掌骨侧针法。取腰穴,可配合 *** 法。除上病症外,还可治疗坐骨神经痛。

六、膝、踝扭伤,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失眠

用第2掌骨侧针法。取足穴、头穴,可配合 *** 法。

【注意事项】

1.本针法 *** 较强,容易出现晕针,须做好预防措施。

2.取穴要准,必须找到针感最强点;取穴要少,一般用两根针在第2掌骨侧的同名穴位针刺,或者只针一只手。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端坐时,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骨性突起,即腓骨小头,其前下方凹陷处就是该穴。 

阳陵泉是舒筋活络的代表穴位。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周疼痛。阳陵泉作为胆经的合穴,专治内腑疾病,可缓解乳房和两胁胀痛以及胁肋间神经痛。在此穴刺血拔罐可泻胆火,与大敦穴配伍,可清泻肝胆实火。

从中医角度来看,按压阳陵泉穴,出现明显的酸、麻、胀、痛感,说明治疗对症。一般情况下,按摩或针刺该穴,很快就能止痛。

扩展资料:

穴位配伍

1、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2、配阴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

3、配人中、中冲、太冲,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舒筋穴——阳陵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陵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5390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2023-04-14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