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产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香椿叶片,有时也侵染枝条。发病初期在叶面、叶背及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扩展形成黄白色斑块,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色,逐渐转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大小不等的小粒点,即病菌闭囊壳。严重时布满厚层白粉状菌丝,影响树冠发育和树木的生长。严重时叶片卷曲枯焦,嫩枝染病后扭曲变形,最后枯死。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堆沤处理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2)生物防治:加强抚育管理,重视培育壮苗,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树体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施肥,底肥需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间避免氮肥的过量使用。
(3)化学防治:香椿萌动和柚梢期可喷1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高脂膜1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10d喷1次,连续喷2 ~ 3次。在发芽前或发病初期也可选用40%福星乳油8 000 ~ 10 000倍液或用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均匀喷洒枝叶;10 ~ 20d防治1次,发病期喷洒15%粉锈宁1 000倍液,或高脂膜与50%退菌特等量混用,视病情连续喷2 ~ 3次。[7]
香椿叶锈病
香椿叶锈病产区多有发现,苗木发病较重,感病后生长势下降,叶部出现锈斑,受害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影响次年香椿芽的产量。初期叶片正反两面出现橙黄色小点(病菌的夏孢子堆),散生或群生,以叶背为多,严重时可蔓延全叶,后期叶背面出现黑褐色小点(病菌的冬孢子堆),受害后使叶变黄、脱落。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冬季清除病叶,携带林外集中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2)生物防治:及时排灌,以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合理施肥,避免过晚或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香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改善林内小气候,减轻病害。
(3)化学防治:发现香椿叶片上出现橙黄色的夏孢子堆时,初春向树枝上喷洒1~3波美度石硫合剂与五氯酚钠350倍液的混合液1~2次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用15%可湿性粉锈宁600倍液喷洒防治,喷药次数根据发病轻重而定。当夏孢子初期时,向枝上喷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每隔10d喷1次,每次每667m2用药100kg左右,连喷2~3次,有良好的效果。[8]
桑黄萤叶甲
桑黄萤叶甲又称黄叶虫、黄叶甲、蓝尾叶甲,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于次年4月上旬化蛹, 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后成虫先在发芽较早的香椿、朴树、榆树上危害,当桑叶新梢长到8 ~ 10片叶时,转到桑叶上,成虫都咀食叶片,大发生时将全部叶片吃光,残留叶脉,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危害后叶片全部发黄,如同火烧。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进行捕杀;在清晨敲打树干,振落地,迅速捕杀。
(2)化学防治:利用植物源农药0.63%烟苦参碱500倍、生物农药BT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1.分布与危害 香椿产区多有发现。苗木发病较重,感病后,生长势下降,叶部出现锈斑,叶片早落。此病还常危害臭椿、南酸枣、猪李等树木。2.病原 致病菌为担子菌亚门锈菌屈的香椿花孢锈菌。夏孢子堆多产生于叶背面,常扩及全叶,黄色,夏孢子球形:或卵形,表面有细瘤,几乎无色,芽孔不明显。冬孢子亚球形或球状三角形,暗褐色,具褐色刚刺22~30个,柄五色,不脱落,表面粗糙。
3.发病规律 以夏孢子侵染危害严重。夏孢子自晚春开始形成,萌发后形成双核菌丝体。数天以后,菌丝体又产生新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因此,全生长季均可发生,秋季干旱,则发病更为严重。
4.发病症状 感病植株,叶片最初出现黄色小点,后在叶背出现疮状突起(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金黄色粉状物(夏孢予)。至秋季后渐生黑色疣状突起(冬孢子堆),破裂后产生黑色冬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上冬孢子堆很多,冬孢子布满叶背面,使叶变黄、早落。
会。随着气温下降,香椿树叶子枯落正常,同时枝条也会枯;如果是淮河以南地区,是由于香椿树根部生病,旱、涝、病毒、根部腐烂都会导致叶子枯落,枝条也会枯。
香椿树亦称椿树,楝科,落叶乔木。树杆有胶汁,早春生嫩芽,呈黄绿色。各地均喜掐取嫩芽,炒肉,炒蛋或以香油拌食,尤其在湖南西部、湖北南部,多数人所钟爱食。椿芽被称为“树上蔬菜”。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