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乘坐公交1路、2路、7路、8路、19路、27路、37路、48路、55路、63路、301路在六广门下车,步行至医院
金阳医院:乘28路、77路、1047路、10237路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内乘14路17路22路30路40路44路46路63路69路75路218路237路大站快车237路空调243路244路245路309路到市一医公交站下即可
一、贵阳医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贵阳医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唯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由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二、贵阳医学院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 原名“贵阳医学院”,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是来自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在他的带领下,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
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65年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划离另行组建“贵阳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 贵州医科大学 ”。
学校现有南北2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6所,非临床专业实践教学基地82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方病与少数民族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拥有国家级平台2个(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部级平台25个(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等),厅级平台18个,各级科研创新团队34个。
学校设有教学单位21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培育)9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300多人(其中研究生2100多人、留学生300多人),学校已为社会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58500多名(其中研究生7300多人)。学校及附院在职在岗职工4894人,具有博士学位39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603人。具有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一二层次专家3人、“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贵州省“十百千人才计划”十层次人才2人、“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10人、贵州省核心专家7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学校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院士、诺奖得主26人担任客座教授。
2011-2018年,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贵州省科技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50多项。在地方病研究、中药民族药研发、组织工程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病原生物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特色明显。
学校充分发挥教、研、医优势,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建立了省内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在紧急医学救援、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药物临床试验、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方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秉承“大医精诚”的贵医精神,立足贵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实现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