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天内的雏鸡,在饲养管理上,属于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因此从各个方面,要按照育雏程序进行。雏鸡的饮水、开食、光照等要按照育雏的操作规程进行。
育雏温度至关重要,在温度的掌控上,要观察雏鸡的状态,如果雏鸡成满天星的散开,伸腿趴卧,说明温度合适,温度过低,雏鸡扎堆容易窒息死亡,容易诱发白痢等疾病,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张嘴呼吸,脱水。具体操作上,第一周鸡舍内温度保持在33-34°C左右,以后每周降低2°C,直降低到20°C左右的室温。
在秋冬季节,常看到一些人或网友咨询关于育雏温度,很多说法,很多见解,也很多都有自己经验和实践或是道理。但无论任何方案,均应该尽可能符合小鸡的生理发育规律,首先我们来看看为育雏前几天需要高温,这首先的出鸡胚本身孵化特点来分析,鸡胚在孵化机内,一般设定温度,孵化期(1-19日龄)37.5-37.8度,孵化期湿度50-60%;20-21日龄,一般37-37.2度左右,孵化期湿度75%即可,尽管可能也有其他温湿度模式,但这种孵化条件都需要一定风速、湿度配合起来的。因此,当鸡孵化出来后,如果条件突然改天很大,那么鸡容易产生应激,继发各种问题。对于鸡胚发育而言,鸡胚能得到发育最低生理温度理论为23.9度,那么常温25度下应该能得到适当发育,这也就是南方农村春夏季节自家养鸡胚孵化季节,那些母鸡是不是还从鸡窝出来,让鸡胚自己在窝里孵化,但21日龄后,一样能孵化出来健康小鸡。这说明什么问题,生产要有继承性,处于育雏温度要继承鸡胚发育和孵化温度要求,雏鸡营养结构同样要结合种鸡营养特点来进行补充和矫正。
鸡舍通风不够,湿度较大的时候,就应该适量提高育雏育雏温度,提高到37.8-38度左右,是合适的,但如果湿度较小,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你采用38度育雏的话,有可能引起雏鸡亚临床型脱水,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后期需要一周降2度,是为了减少温差与鸡胚孵化期间适应性温度的温差,减少应激。可以这么说,如果孵化期温度是30度孵化出来的,那么育雏前几日龄温度同样可以采用30度左右温度来育雏。但不同温度下需要湿度就不同,需要通风效率就不同。
至于有些说需要大约10%开口呼吸为宜,鸡在任何应激条件下,无论是过高或过低温度下,都有一定比例张口呼吸的。 需要1周降两度,就好像我们换料一样也不能换得太急,要不应激就来了。
大鸡说呢?,就目前而言,由于普遍鸡胚孵化都是孵化机自动孵化,出壳前两天是使用37度左右,湿度70-75%,通风有所控制,主要降低鸡舍污秽气体,让氧气充足,在前几天育雏过程中,小鸡体内水含量亦能达到体重75%,因此为了避免脱水,采用37-37.2的温度,70-75%的湿度是合适的。如果湿度主要调节体温和饮水量,继而影响采食量。
总之,在育雏前期,采用与孵化期出壳期相同育雏温度和湿度,以及通风效率是最合适的,然后慢慢降下来。控制温度在鸡胚发育温度临界点以上,应该是适合的。
仅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