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说得很对,这就是“狗爪螺”。
狗爪螺(学名:Pollicipes pollicipes):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石缝中的节肢动物,一般一簇一簇群生群长,挤附在石头缝中,长年不移动,靠吃水中的微生物生长。单个的狗爪螺不比大拇指粗多少,长约两三寸,属于海洋贝类,其形状酷似狗的爪子而得名。
有"来自地狱的海鲜"之称。其称号来源于西方,第一次被人发现时,因外表像魔鬼的手,被人熟知。冬季的狗爪螺最肥,正因为狗爪螺太好吃了导致滥捕,所以现在都比较少了。
一、物种简介
狗爪螺,又名海鸡脚,生活在海流交换较为频繁的岛屿礁石缝隙里,它的生长环境对水质要求很高,它和红树林一样是此地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一个标志,它微量元素高,味道鲜甜,在镇内的一些知名食肆都可以吃到。
其实,狗爪螺也好,海鸡脚也好,都只是它的外号而已。它实际上不是贝壳类,而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藤壶科动物。在中国的藤壶,常见的有鹅颈型和圆锥型两种,狗爪螺就是鹅颈型的藤壶。
狗爪螺,属于海洋贝类,因其形状酷似狗的爪子而得名。狗爪螺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石缝中的贝类,一般很多狗爪螺一簇一簇群生群长,挤附在石头缝中,长年不移动,靠吃水中的微生物生长。冬季的狗爪螺最肥,单个的狗爪螺不比大拇指粗很多,长约两三寸,正因为狗爪螺太好吃,过去人们只管采撷,不注意保护,岛上的的狗爪螺已越来越少。为了保护珍稀贝类,有些已禁止采撷狗爪螺。
二、形态特征
狗爪螺有海鹦形状的头,和柔软黏滑橡皮似的茎干,展开的触手好似伸直的蕨,在水中蛇一样游动。附在木头上的狗爪螺茎干太过密集,它们严丝合缝地覆盖了木头本身,开开合合的触手就像正在呼吸的生物,因此才吓到游客。
事实上,古代的人们认为黑雁(barnacle goose)是从狗爪螺(goose barnacle)孵化而来的,12世纪时一个威尔士修士甚至声称亲眼目睹鹅孵化它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狗爪螺是一种昂贵精美的食物,人们保留主茎末端的贝壳,将它加盐蒸熟食用。
三、食用价值
看起来很诡异的拇指大小的狗爪螺……在西班牙葡萄牙被认为是昂贵精美的海鲜,在国内南部沿海却被普遍拿来食用。当然由于抓得太滥所以现在价格也上去了- -,而且近海几乎没有,要去海岛周边的礁石才比较多。
确实味道很赞,就加点香料然后大火快速蒸熟,鲜甜滑嫩。吃的时候把甲壳质爪状壳后面的粗糙管子拨开来,就跟吃田螺一样吃露出来的那点肉。一次就吃花生大那么一点,但是那个鲜味留在嘴中久久不化。绝品。
据说这玩意含丰富的碘、钙、蛋白质及维生素等,味道鲜甜,但吃的时候要不怕麻烦,吃掉一盘要花一小时。本来那根管子在新鲜的时候是很长的大约三四寸,但是煮熟了就缩水成这么一点点 - - 所以剥起来还要花点小功夫。
你说的可能是
狗爪螺(学名:Pollicipes pollicipes):又名佛手螺、龟足,顶部尖尖突起分成数瓣,长得极象爪子,是一种生长在礁石缝隙里的美味。佛手螺对于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生活在生态环境良好的海域里。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石缝中的节肢动物,一般一簇一簇群生群长,挤附在石头缝中,长年不移动,靠吃水中的微生物生长。单个的狗爪螺不比大拇指粗多少,长约两三寸,属于海洋贝类,其形状酷似狗的爪子而得名。
有“来自地狱的海鲜”之称。其称号来源于西方,第一次被人发现时,因外表像魔鬼的手,被人熟知。冬季的狗爪螺最肥,正因为狗爪螺太好吃了,所以现在都比较少了。在福建连江县周边海岛,当地人有种特殊的做法,做出来的狗爪螺十分好吃,当地人又叫他做笔架。
中文学名
狗爪螺
拉丁学名
Pollicipes pollicipes
别 称
佛手螺、海鸡脚、鬼爪螺、九爪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