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生新词的原因:
(1)社会的发展; (2)认识的深化 ; (3)语言自身的发展;
2、新词的结构
3、新词的来源及其转用
(二)旧词语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1)事物消失;(2)事物名称的改变; (3)社会生活的改变; (4)人们认识的发展;(5)词汇系统的调整与规范。
原因有社会发展、人们认识发展、语言系统内部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了,人们的观念、意识、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发生了变化,如邮差改为邮递员,厨子改为炊事,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
新事物新现象出现,为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出现大量的新词语:网吧、下岗、短信、股市社会制度变更、时代变迁,导致词汇的发展变化:奴隶、仆、妾、宰相、状元、秀才社会间的相互接触。
成为词汇发展的另一个原因: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相互交往,促成语言的相互影响而产生新词;不同地区相互接触又形成了方言地域词的互相吸收。
人们认识发展: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发现新的事物概念:镭、电子、核子、中子、原子。认识由浅到深导词义深化:云、水、光。认识由粗到细致,促使同义词发展:废除、解除、消除、铲除。
语言系统内部矛盾运动:词汇系统是一个关系网络,如果一个发生变化,就会使整个平衡失调,从而引起系列变化,又出现新的平衡。词汇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不断变更。
如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而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为主要形式,所以古代汉语系统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大部分已经替换为双音节词了,例如目改为眼睛,桌改为桌子,齿改为牙齿等,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相关拓展
词义的性质:
客观性:词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
概括性。
社会性:词义总是被社会所承认和共同使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词义
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2、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3、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
4、1岁半至2岁阶段: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
5、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