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95%水分,加上约5%固体代谢物的「尿液」,就像是人类循环系统的「清道夫」,负责代谢体内多余、废弃的物质。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妇幼院区小儿肾脏专科医师黄心平指出,在母亲体内的胎儿,正常约8~10周大时,生理即有「解尿」功能;而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只要有水分吸收,就有排尿能力。
基础认识
解尿能力,出生开始
黄心平医师表示,正常宝宝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理应会出现第一次「解尿」动作。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小儿专科医师许淑埜更补充指出,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足月宝宝一出生即在产台上解尿的机率约15%~20%;50%~60%的小Baby,则会在出生后12小时内解第一次尿;而90%会在24小时内,99%最晚在出生后48小时内会解出尿来。
婴儿解尿,主靠反射
许淑埜医师指出,刚出生的小Baby解尿行为,基本上是一种脊髓反射(spinal reflex)动作。由于新生儿的大脑皮质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只要小小的膀胱涨满尿,不用等到大脑下指令排尿,膀胱即会自己收缩解出尿来。
婴儿时期的膀胱因为容量小,所以相较于成人动辄单次尿量200㏄上下,小Baby的每次尿量仅约10~30㏄不等。而随着年纪渐长,膀胱容量会变大;大脑皮质在成熟、发达后,也较能利用认知与意识来控制排尿地点与储存尿液。
黄心平医师表示,一般孩子大约在2岁半以后,就有能力控制自己白天不尿在裤子上;而在3岁半后,大多可免除「夜晚尿床」的尴尬生活。
尿床定义,「5岁」为界
正常幼童大概在3~4岁大后,多能有效控制膀胱,避免让自己深陷尿床困境;但对有的孩子来说,受疾病、构造与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到了快入小学的年纪,却怎么也学不会排尿控制。
医学上对「小儿尿床(Nighttime wetting)」的定义,主要是针对5岁以上幼童,每个月若持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夜间尿床现象;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自信心,父母亲需考虑带孩子就医,寻求治疗。
特别提醒家长,除了尿床以外,小宝宝若白天无法禁尿,放任尿液外流沾湿裤子,爸比妈咪也得警觉孩子是否有泌尿道系统的问题。
4因素,影响尿液
受到生理机能发育与季节、饮食等因素影响,新生幼儿的排尿量、尿液浓缩度与尿液颜色等常有别以往,甚至不若成人般稳定。根据黄心平医师与许淑埜医师的小儿临床门诊经验,影响宝宝正常排尿,主与下列4项因素有关。
「年纪」对于排尿影响
许淑埜医师解释,1岁以前的小婴儿,由于生理机能未成熟,其尿液留盐能力不佳;浓缩能力也不强,仅约成人的二分之一,所以与爸比妈咪等大人相比,小Baby所排出的尿液通常较稀。
婴儿们的尿液比成人稀,其背后也正代表着宝宝所需水分量比大人多。许淑埜医师提到,相较于成人平均每日每公斤所需30㏄~40㏄左右的水分,Baby每天平均每公斤就需高达100㏄水分,所以若水分补充不足,小婴儿可是会比大人更容易面临「脱水」危机。
「季节」对于排尿影响
身体废物的代谢型态、管道多元,「尿液」仅是其中之一;受到冷热季节变换影响,排尿量也会跟着改变。黄心平医师指出,撇除饮食、疾病的其他因素,一般来说,冬季因体表挥发水分少,尿液排出相对较多;夏季因高温造成代谢循环加快,体内废弃物质外散管道增多,尿液相对变少。
许淑埜医师进一步解释,体验夏季高温,人体会自己发展一套散热模式。在此其中,可分成「有感散热」与「无感散热」2种。所谓「有感散热」,主要是指水份由尿液及粪便中排出;而「无感散热」则是水分透过体表(如:皮肤、肺呼吸)来蒸散。
在炎热夏季,正由于「无感散热」的挥发量大,从体表外带出的水分多,所以有别于寒冷冬季,尿液量相对较少。
「饮食」对于排尿影响
当孩子的水分摄取够多,解尿量相对就会增多、尿色也较淡;但若所摄取的饮食含水份量少,尿液则会减少、尿色相对较浓。
另外,食用高蛋白饮食,会造成肾脏负荷变重,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偏高,容易有尿色偏浓的状态出现;而过度饮用如可乐、茶等咖啡因含量过高的食物,则会因为食物释放出咖啡碱与茶碱, *** 泌尿系统产生利尿效果,同样会影响排尿量。
「疾病」对于排尿影响
举凡泌尿系统疾病,或是发烧、肠胃炎水泻等所造成的生理不适,也都会影响身体水分散失。
尿量分析
尽管人体所排出的尿量多寡,最大影响因素是「饮食」;不过对新生宝宝来说,不同月(年)龄时程,排尿量也各不相同。
许淑埜医师表示,刚出生的宝宝,因为头几天进食量少,加上脊髓反射动作,单次尿量多半很少;但在出生约3~5天后,会进入「生理性利尿期」,此时排尿量会明显增多,在这时期的宝宝,体重多会有明显下滑10%~15%左右;之后的排尿量,就会与进食量与身体无感所丧失的水分有着紧密关系。
受到个体差异、每日水分吸收量、疾病与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黄心平医师认为,小宝宝所谓的「正常尿量」并无一定标准。不过一般说来,宝宝解尿量,基本上仍与「体重」呈正比关系。不过他也提醒新手爸妈,若孩子的排尿量每小时每公斤小于0.5~1㏄,就是少尿;而每小时每公斤尿量超过3~4㏄,则是多尿,若合并有口干、腹泻,或是吃多、喝多等情况,须尽速就医,以免错失如糖尿病(多尿)、急性肾衰竭(少尿)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机会。
结语
透过全方位的新生儿筛检,只要孩子没有特殊的自体免疫疾病,多数小宝贝只要平日饮食均衡、水份摄取充足、定时排尿,就能免除疾病发生。但尽管如此,平日尿量、尿色、尿味的基本检查功夫仍马虎不得,爸把妈咪还是得替孩子细心把关,才能养出头好壮壮的「健康宝宝」喔!
*除了尿量,还可以透过解尿次数、尿色与尿味来分析宝宝健康唷!完整文章内容请见育儿生活9月号*
血小板血小板低于30×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此值,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等于或长于15分钟,和(或)已有出 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同时要查明导致血小板降低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1000×109/L高于此值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并针对导致血小板增高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怎么才能解决好公立医院的现实困难?PT延长
常见原因: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APTT时间延长
先天性因子Ⅷ、Ⅸ、Ⅺ缺乏,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Ⅺ因子缺乏症;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DIC;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
PT及APTT延长处理:根据病因行对症处理,积极处理原发病,必要时可输相应的凝血因子、冰冻血浆、血小板等。
血糖
(1)血糖小于2.2 mmol/L:
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病人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如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胰高血糖素的应用 有条件可用胰高血糖素1mg肌内注射,但胰高血糖素价格较高。需要注意的是,用拜糖平治疗的病人如发生低血糖则需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应用治疗。
(2)血糖大于22.2 mmol/L:补液——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1. 总量:按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一般4~6L。
2. 补液及胰岛素——两条静脉通道:
A. 补液: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前12h:输入总量的2/3;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B. 胰岛素:NS 500ml+胰岛素20u以4-6u/h即30-50滴/min的速度静滴。
每小时复查血糖、尿酮体等:
若血糖下降速度<1.2mmol/h,胰岛素用量加倍; 若血糖下降速度>6.1mmol /h,胰岛素用量则减少1/3。
A. 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输5% GS 500ml+胰岛素12u以4-6u/h即50-80滴/min的速度静滴;(以1ml水=20滴计算)
B. 血糖降至11.2mmol/L时,输5% GS 500ml+胰岛素8u以上述速度静滴;
C. 降至8.4mmol/L左右时,输5% GS 500ml+胰岛素6u以上述速度静滴。
血钾
(1)血钾小于2.5mmol/L:
对造成低钾血症的病因积极处理。
采取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的方法。如病人有休克,应先输给晶体液及胶体液,尽快恢复其血容量,待尿量恢复至40ml/h时再静脉补钾。
(2)血钾高于6.2 mmol/L:高钾血症有导致病人心搏骤停的危险,因此已经诊断应予以积极治疗。首先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为降低血钾浓度,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
输入碳酸氢钠溶液:先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60~100ml,再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l;
输入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用25%葡萄糖溶液100~200ml,每5g糖加入正规胰岛素1U,静脉滴注;
对于肾功能不全,不能输液过多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入。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可口服,每次15g,每日4g。
透析疗法: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用于上述治疗仍无法降低血钾浓度时。
血钙
血钙小于1.5mmol/L:首先应纠正导致低钙血症的原发疾病;为了缓解症状可用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5%氯化钙10ml静脉注射,必要时可8-~12小时后再重复注射。
血钙大于3.5mmol/L:首先要处理导致高钙血症的原发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移癌等,对于维生素D摄入过多导致的高钙血症应立即停药。
处理高钙血症的措施:
容量扩张:注射生理盐水1000~2000ml,可使尿钙排出增加,暂时使血钙下降;但有心血管疾病者应注意容量负荷过多。
袢利尿剂:应用呋塞米20~40mg,每2~3小时注射一次,可快速阻断钠重吸收而导致排钙增加;但应及时补充水分,否则可继发血容量不足,反而诱使钙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10~30mg/d口服,对肉芽肿性疾病、骨髓瘤等引起者特别有效。
细胞毒药物,如光辉霉素:该药能抑制骨细胞mRNA合成,从而阻断骨骼重吸收。将25mg/kg置于5%葡萄糖水500ml中,静脉注射3小时,注射后12小时内血钙可以下降,以后每3~7天重复。注射中应注意肝脏与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
降钙素(鲑鱼降钙素或鳗鱼降钙素):一般采用4u/kg或50U皮下或肌内注射,每12小时1次,对肿瘤性病变引起者效果好,注射前应作皮试。
血液透析:使用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血钙水平在透后2~3小时可以降低,但随后可能会逐渐恢复到透析前水平,本法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尤为适用。
有很多妈妈都听说过拉拉裤和纸尿裤,拉拉裤和纸尿裤都是给婴儿穿的,但是他们却不是同一种物品,而且拉拉裤和纸尿裤也有本质上的区别,那么拉拉裤和纸尿裤的吸尿量是多少?
拉拉裤和纸尿裤吸尿量?拉拉裤和纸尿裤吸尿量都是很大的,以下是吸尿量比较大的品牌。
好奇:好奇成长裤分男女款,外观漂亮,吸水性和透气性比较好,性价比不错,而且好奇成长裤是粘条的,穿的时候无需把裤子都脱掉。
帮宝适:帮宝适拉拉裤超薄棉质,舒适度高,吸水性好,但同等型号帮宝适的拉拉裤要小一点,可能会有漏尿现象,所以适合小一点的宝宝,或者在购买时买偏大一些。
妈咪宝贝:妈咪宝贝拉拉裤采用窄型裆部设计,舒适度较高,吸水性和透气性也不错,性价比较好,但宝宝在穿着时可能会有点紧。
花王:花王拉拉裤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价格比较高,但质地软,部分系列产品两边不能拉开,比较适合夏天用,性价比不太好。
拉拉裤一般是为了方便学走路的孩子才设计的,尤其是宝宝大了(1~3岁),活泼好动,普通纸尿裤特别不好穿,只有穿裤型纸尿裤才可以方便孩子在训练时不会磨到腿, 勒到腿,行动能够自如,不会束缚。目前市面上的拉拉裤的型号一般有M/L/XL三个型号,某些品牌还有XXL型号,而一般最小的型号均是M,适合6、7kg以上的宝宝使用。因此,我认为,一般宝宝会翻身、或者会爬行后就可以给宝宝使用拉拉裤了。
什么是拉拉裤?拉拉裤又称成长裤,是等宝宝自己会解纸尿裤了或者换尿裤宝宝总动来动去的时候才用拉拉裤。类似于纸尿裤,只是一种魔术贴,不是胶的那种,也可以反复贴,也是两侧一边一个,竖立着贴的,只是拿出来的时候是已经贴好的,直接象穿内裤一样穿上就可以,如果希望松点或紧点可以自己把魔术贴撕开调一下,不过调节幅度也不很大,不象普通纸尿裤那样。
拉拉裤纸尿裤不仅具有防尿功能,且具有普通短裤的功能拉拉裤易于穿着、方便活动,能帮助妈妈减轻劳累,让宝宝轻轻松松学走步。 神奇的弹性腰围伸缩力强没有束博感如同合身舒适的小内裤。
拉拉裤,类似于内裤式纸尿裤,部分品牌称为成长裤。对于好动的宝宝来说,拉拉裤的裤型设计的比纸尿裤好,穿着比较贴身,又有弹性,方便宝宝的活动,比较适合1岁以上可以走路的宝宝穿。
据购买过的妈妈们反映,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拉拉裤品牌中,比较好用的有:好奇、帮宝适、妈咪宝贝、花王,都是采用安全材质,可放心使用,松紧魔术贴让拉拉裤安全贴身。但这些品牌的特点也各有千秋。
1、好奇成长裤分男女款,外观漂亮,妈妈们也反映吸水性和透气性比较好,性价比不错,而且好奇成长裤是粘条的,穿的时候不用把裤子都脱掉。
2、帮宝适拉拉裤超薄棉质,舒适度高,妈妈们表示吸水性好,但同等型号帮宝适的拉拉裤要小一点,可能会有漏尿现象,所以适合小一点的宝宝,或妈妈在购买时买偏大一些。
3、妈咪宝贝拉拉裤窄型裆部设计,据妈妈们说舒适度较高,吸水性和透气性也不错,性价比较好,但宝宝在穿着时可能会有点紧。
4、花王拉拉裤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但妈妈们普遍反映其价格比较高,但质地软,部分系列产品两边不能拉开,比较适合夏天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