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做视力矫正手术,可是我身边的人都说不建议去做,会有后遗症巴拉巴拉的,还说如果这个手术真的好的话,为什么什么眼科医生自己还戴眼镜?
这不仅是我朋友一个人的疑惑,也是大部分人的疑惑:“既然近视矫正手术那么好,为什么你们自己不做呢?”
近视手术并不是想做就能做,需要通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对于眼科医生也是如此。不符合手术条件的人,是不能接受手术的。
18岁以下的近视朋友和50岁以上的近视朋友医生是不会建议做手术的,前者是因为眼睛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力还没有稳定;后者是因为可能会出现老花、白内障等情况,也不适宜做近视手术。
所以,你看到有些医生戴着眼镜,人家不一定是近视!
除年龄之有以下情况的朋友也是不合适做视力矫正手术的:
1、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炎等特殊眼病患者
2、糖尿病患者、瘢痕体质者
3、有重度弱视、眼睑闭合不全者;
其次,医生戴眼镜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护他们的健康
眼科医生经常和患者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接触,而眼结膜是人体表薄弱的一个部位,一些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也可能通过结膜传染,不少国外眼科医生工作时都戴着防护镜。对于眼科医生来说,近视眼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充当防护镜的作用,保护他们的健康。
其实,在医院很多眼科医生都是做了近视手术的,而我们的关注点往往都是落在还戴着眼镜的医生身上,在医务人员中,做近视手术的比例要比我们普通人高很多,他们的孩子、家人、朋友手术摘镜的比例也相当高。
“虽然我不喜欢戴眼镜,但那么多年了也习惯了,而且我是一名验光师,除了职业的素养,我对很多细节都非常的在意,只有把细节管控的特别好了,我才会去尝试。”
这位验光师的大意就是:你知道的越多,束缚你的也就越多,再通俗一点的意思就是完美主义。
近视手术在目前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近视手术常选择的是Ek和飞秒激光,Ek是指角膜上皮原位磨切术,手术优点是没有角膜瓣,以后也不会因为角膜瓣而出现散光移位等并发症,缺点是术后用药时间较长,需要1到3个月角膜瓣的早期是需要自己的上皮愈合,所需时间较长,磨痛流泪等症状持续时间较久,术后复查和用药量均较多,飞秒激光是较为安全的手术,术后用药时间和复查次数均较少,但飞秒激光是要制作角膜瓣角膜瓣在以后外伤等情况下,会引起角膜瓣的移位脱落,而导致不可逆的散光和视力下降,因此近视眼手术技术是比较成熟的术后并发症也是不要忽视的。
事件介绍
2012年2月14日,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雷射(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在台湾非常普遍,但台湾最早引进这项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最近突然宣布,今后不再动这种手术。他表示,因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雷射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分析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
蔡瑞芳的宣布,引起台湾眼科医学界讨论,也冲击近视矫正医学的市场。
蔡瑞芳表示,LASIK是划时代的医学创举,利用雷射刀将近视病患的角膜环切约四分三圈,掀起上层角膜后,接着以雷射刀切去下层角膜,再将上层角膜覆盖回去。由于角膜变薄,焦距变短,从外进来的光线就可精准对焦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虽然LASIK具有雷射刀切割精准、近视矫正准确及角膜没有结疤反应等优点,却也有术后易出现眩光、夜间视力减退及眼睛干涩症候群等并发症,因此眼科医师施术前要慎选合适病人,并主动告知可能并发症。
但十几二十年过后,一些当年未想到的并发症陆续出现,蔡瑞芳最近就接到十几例受不了并发症而就诊的个案,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且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减弱,日常生活及工作都大受影响。 引发关注
此事在大陆引起网络媒体的高度关注,“台湾知名眼科医生宣布停做激光近视手术”的微博以超过2万次的转发,居新浪微博热门转发第二位。
不过,蔡瑞芳在2月15日晚些时候又表示,停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产生的轩然大波是一场小误会。
蔡瑞芳称,不继续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并不是因为认为激光手术有潜在危险或是有问题,而是有其他的考量。
他说,他确实有发现多例患者在术后一切良好,但手术多年后出现视力恶化的并发症,而且无法借由手术后戴眼镜来矫正视力,经过各种检测,并没有发现有眼睛上的问题,后来他发现,这些患者的特点是都有慢性的眼睛发炎问题,因此他推断,可能是因为患者本身就有眼睛慢性发炎问题。
台方回应
台当局“卫生署医事处长”石崇良15日回应媒体称,除非医师的见解发表在国际期刊,且经医学会的科学讨论认为手术确实不再适合,否则“卫生署”不会禁止这项手术,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未明文禁止雷射近视手术。
台湾眼科医学会理事兼雷射屈光手术召集人丘子宏指出,激光近视手术可让九成五患者视力恢复达零点八以上,虽偶有极少数医师质疑安全性,但其实手术非常安全,出问题的多半是未严格筛检病人,如对某些不适合开刀的病人(如干眼症、圆锥角膜)贸然手术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