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现的突 厥如尼文碑铭主要在两个地方:一是在今蒙 古;二是在今中 亚“七河”地区,主要是吉 尔 吉 斯、哈 萨 克 斯 坦之间。
—蒙 古—
1、1889年俄 国考古学会东西 伯 利 亚分会组织的以雅德林采夫在今蒙 古境内的鄂尔浑河流域的和 硕 柴 达 木(Koshotsaidam )湖畔发现了轰动当时全世 界的《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
2、1897年克莱门茨夫妇(D. A. 和E. Klements)在蒙 古的土拉(Tula)河上游右岸与纳来哈(Nalaikha)驿站之间的巴音楚克图(Bain Tsokhto) 地方发现了另一著名的巨碑《暾欲谷碑》。
3、1904-1908年阿德利亚诺夫(A. A. Adrianov)父子,1906-1909年葛兰瑙(J. G. Granoe ), 1909年兰斯德(J. Ramsted t ),1912年阔特维奇( W. Kotwicz )等人又先后在不同地区发现了古代突 厥文碑文。
4、近几年在蒙 古国又有所谓《雀林碑》(Choren)、《塞富莱碑》(Sevrey )等碑文的发现。
—中 亚—
5、1896-1897年卡拉乌尔(V. Kallaur)和海开勒在今吉 尔 吉 斯 坦 共 和 国的塔拉斯(Talas)河流域发现了属于西 突 厥 汗 国的《塔拉斯碑》。
中 亚七河流域发现的突 厥文碑铭约十几个,应属于西 突 厥 汗 国
唐灭东突厥之战是发生在唐朝的贞观年间的战争,是唐朝与东突厥的战争中,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那么,唐灭东突厥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呢?唐灭东突厥之战有什么背景?此战的结果是什么?唐灭东突厥之战过程怎样呢?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
东突厥,是突厥汗国被隋朝分裂以后,成为东西突厥两部,东突厥(583年-630年,680年-745年)大体上以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为界,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但是,随着两国势力的消长,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在东突厥汗国内,突厥分布在南部,铁勒诸部则在北方。强盛时疆域囊括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附近地区。
唐灭东突厥之战的背景
自隋朝开皇三年突厥汗国分裂之后,东突厥汗国就南下臣服于隋朝,并且和隋朝一起对抗在中亚地区独霸一方的西突厥汗国。隋末唐初,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即位成为东突厥的可汗。当时中原的隋朝政府因为起义军和军阀此起彼伏,混战不休,因此无暇顾忌北方的突厥部落。始毕可汗乘机脱离了隋朝,开始迅速崛起。唐高祖李渊于618年在太原起兵,参与对中原的争夺。
当时他用空城计吓退过来犯的突厥军队。但是李渊仍然明白自己无法于突厥骑兵抗衡,因此差遣刘文静出使东突厥,向突厥上表称臣。当时李渊与始毕可汗的约定是,唐军攻下的地区,土地人民归李渊,金银财富归始毕可汗。总的来说,唐军处于弱势。李渊和李建成甚至想过要迁都以避免被突厥围歼。
唐灭东突厥的全过程
渭水会盟后,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以增强国力,在军事上积极备战。东突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长期受颉利可汗压制排挤,也暗中与唐联络,表示愿意归附。唐反击突厥的条件已经成熟。
公元629年,太宗以突厥进攻河西为借口,诏命兵分六路出兵剿灭东突厥。
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苏定方为副,率领中军;并州都督英国公徐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张公瑾、高甑生为副,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秦叔宝为副,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勣遥相呼应;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为副,从灵州往西北挺进;
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程知节为副,镇守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大都督驸马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段志玄为副,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监视突利可汗。十余员大将共率兵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6路反击突厥。
唐灭东突厥之战的结果
此战以颉利可汗在阴山被击败后突利可汗随后归降被封为北平君王告终。突厥大将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
此战是中原农业文明对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战略胜利。
此战过后,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遏制,还对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同时增广了唐的北方统治面积,为后来的北庭都护府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的歼灭西突厥创造了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