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30余年,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7.7。这意味着,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在高位徘徊,全国每出生100个女孩,就会出生117个男孩,而在人口统计学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一般正常范围则在102至107之间。
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是,性别比失衡的一代进入婚配年龄后,“多余的男子”将难以找到结婚对象,会成为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据预测,2020年左右,中国的光棍将达到3000万至35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个人、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无疑会有重要的影响。
性别比问题的本质是性别不平等
杨菊华说,男孩偏好、生育挤压、便捷技术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三个关键要素。其中,男孩偏好是本源性要素,生育挤压是催化性要素,便捷技术是可行性要素。
没有男孩偏好,其他两类要素不会发挥作用;若无生育挤压,男孩偏好可通过多生子女获得,二者均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必要条件。若无便捷的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即便有强烈的男孩偏好、生育挤压,出生性别比不会如此失衡,因为人们必须寻求代价更大的方法获得理想的子女性别结构;它将事后解决的问题提到事前了。
可见,“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说到底是性别不公,是性别地位的不平等,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是基于此而产生的。”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媒体称2020年中国单身男性数量将达3000万
在2022年度,我国目前的大龄单身未婚女性人数已经达到3800万,大龄单身男性将近3900万,中国大龄单身人数突破7千万人口,并且呈现上升的趋势。中国适龄未婚女性已达3800万,不结婚的背后是男性的无能?。从单身性别比例、单身区域、交友关注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跨界统计。单身的男性与单身的女性呈现出3:1的比例。在正常的自然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一般介于103和107之间,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有103至107个男婴。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在1980年代之前基本正常,在1982年为107,但之后迅速攀升,1990年达到111.3,2000年升至116.9,到2004年更高达121.18。尽管自2008年以来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徘徊在117左右的高位。
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初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体系创新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出生性别比整体水平依然偏高,其后果已经显现,风险进一步聚集和扩大。过去20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一直高于115,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扩展资料
中国超2亿人单身:相当于英法德三国人口总和
早在《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就提到,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2.4亿,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人口的总和。
在央视的最新报道中,再次重申了我国超2亿人单身的事实。除了由此催生的婚恋问题值得关注,单身人群带来的新消费观、新消费业态同样引起讨论。
比如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大约40%左右的单身青年都处于“月光”的生活状态;随着城市等级向下及月收入的降低,“月光”比例大幅提升,四五线城市的单身年轻人中,“月光”人群所占比例高达76%。
“工资都去哪儿了”成了单身青年的日常拷问。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42%的单身消费者为“悦己”而消费,而非单身消费者这一占比只有27%。所谓“悦己”消费,包括追看最新的电影、打卡网红餐厅一人食、说走就走的旅行、饲养宠物等等。
此外,市场商品也在为单身人士精细化考量,比如半份菜品、单人食盒、一斤装的大米、200 毫升的红酒、迷你小火锅,再比如迷你电饭煲、单身公寓等。
不过,对于人口学家、社会学家来说,单身问题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生育率低等同样不容小觑,并由此对养老、劳动力等带来新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