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至6岁之间的孩子做小儿推拿,效果是最好,也最明显,只要辨证论治准确,操作手法到位,效果立竿见影。但反之,对症判断失误或者推拿的手法不当,也容易使患儿病情加重,所以提醒大家还是要到像么么侠小儿推拿这样的正规推拿中心治疗。同时也要注意这几点,一是,小儿推拿后要避免受风受寒、不吃寒凉食物;二是,推拿时过饥或过饱,都会影响推拿按摩疗效的发挥;三是,推拿目的是身心健康,孩子哭闹时不宜推拿;四是,骨折、红肿、皮肤损伤等部位不可进行推拿治疗。
所以对于零基础的学习一定要认真,多学多问多练
.张汉臣简介 张汉臣(1910年4月-1978年11月),男,汉族,山东蓬莱人,1957年正式进入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1962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认定为省内名老中医, 其手法被誉为“张汉臣推拿法”,曾被全国中医学院收为录相教材, 并被北京科技电影制片厂收入“齐鲁推拿术”科教片。田常英教授是张汉臣先生最有成就的徒弟之一,于1961年进入山大医院儿科推拿室直至退休,更好的发扬了张汉臣派小儿推拿。传播到以山东半岛为中心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地区,
张汉臣小儿推拿特点 (1)“张汉臣派小儿推拿”以补为主,远期疗效稳定;注重望诊,尤其面诊,能快速诊断病情、得病的大概时间和患儿的先天体质与后天喂养情况;以术组为基本组方单元,推拿病种广泛且易于推广,长期保健能增强孩子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采用穴位推拿、艾灸、拔罐、穴位点刺、穴位贴敷等手法方法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咳嗽、鼻炎、口疮、喘证、便秘、腹泻、厌食、多动、盗汗、湿疹、发育迟缓、舌苔厚腻、手足心热等。并开展小儿保健推拿、体质调理等。
(2)张氏根据临床经验作了发挥,如《小儿推拿学概要 》曰:“医生以拇指端在选定部位向下先用缓力压之。少停再用缓力,以后慢慢将手指抬起,则称之为按”。临床常用于按百会、按天门, 前者有升提功用,“治疗脱肛、慢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但在患儿有呕吐、 恶心及痢疾有里急后重时应用此穴,能使病情加重,故须注意”;后者有发汗解表作用,“如感冒高烧无汗,或身上有汗而头部无汗者,以拇指按本穴1-2次,可以立见汗出,屡收奇效”。此乃经验之谈,笔者深有同感。又如揉法, 多“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按某一穴位,左右旋转”操作,而张氏尚有上下揉法, 用于揉黄蜂入洞、揉二扇门、揉精宁和揉乙窝风,其中精宁穴定位在“第四、 五指的指蹼背侧处”,并指出“单用本穴时间较长,患儿多见形容消瘦、短气无力等现象”,实为经验所得。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张氏用揉二马操作时讲究“手印”, 《小儿推拿学概要》中说:“取本穴时,医者左手持患儿左手, 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处穴,医者第3-5指并拢,插入患儿无名指及小指中间,拇指按住患儿第2-4 指根节。然后医者以右手中指微侧放在本穴上进行操作”。“手印”是佛家、 道教的修持方法之一,它用不同姿态的手姿表现不同的情感、思想、境界及修持的阶段、功力。佛家密宗认为手的各种姿势和站、坐、 卧各种身体形态与“气”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不同的手势配以特定的声音和观想(即身密、口密、 意密)就有不同的内涵及功效。 中医认为:手印气功的不同作用是由于手印中不同姿势刺激了人体三阴三阳的不同部位及经络,调节了人体的气血变化, 使阴阳重归于平衡的结果。[5]张氏揉二马之“手印”主要刺激了二马穴和小横纹穴,前者有“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之功,后者有“开胸散结,消郁热, 化痰涎”之效,故揉二马“对肺部有干性罗音久不消失者,用之最效”,且“治小便闭塞, 疗效明显”。
(3)用补泻,合诸法一体,善补泻兼备 儿科推拿疗法的补泻有二种含义:一是指补泻手法,常用的有方向补泻、轻重补泻和徐疾补泻。 张氏善于将诸法合于一体,达到补中有泻。 如《小儿推拿学概要》中说:“遇到正气衰弱的患儿感受外邪,虽有高热,亦可采用补脾土、推上三关,以扶正祛邪。 操作手法速度要微快和微用力,虽患儿兼有热邪,但在补法中经微用力和速度微快, 乃为补中有泻之意,则是标本兼治之法”。儿科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攻则愈虚, 补则有闭门留寇之患,而张氏活用补泻手法,补中有泻,标本可以兼治, 实在妙不可言,余临证亦常用之,效如桴鼓。另外,张氏也善用平补平泻法, 其中来回推法称为清法,常用于治实证时取脾土、肺金穴,有泻中寓补之意, 符合小儿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二是指治法,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张氏对素体虚弱儿出现邪实之证,常补泻同用,达到相辅相成之效。如散收同用,《小儿推拿学概要》曰:“二扇门为发汗效穴……如体虚患儿须用本穴时,必须先固表, 而后再用汗法(固表以补脾、肾,揉肾顶为主,时间各穴1-2分钟即可)”。又如攻补并用,《小儿推拿学概要》中说:精宁穴“善能消坚破积,克削气分,故虚者慎用。 如必须应用时,多与补穴同用(补脾、肾、三关、小天心等),以免元气受损”。 再如治虚人感冒,除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外,《小儿推拿学概要》认为:“体素弱, 高烧不退者,可多推清板门并补肾水,操作时间可长”。盖热久不退必伤阴津, 多用汗法则出现气阴两虚证,故用性平微凉的清板门以清内热,退体温, 配补肾水以益气养阴而固本。笔者对气虚明显者,常加用补脾土、推三关, 但手法微用力和速度微快。曾推治一夏季感冒儿,发热、微咳、流清涕,虽自汗、 多汗,两便通畅,而低热绵绵,整日乏力欲睡、不思饮食。考虑到患儿素体虚弱, 前医反复用退热药发汗,又时值夏季,易出现汗出伤津、气随津脱之气阴两虚证。随在疏风宣肺方的基础上加清板门并补肾水、补脾土和推三关, 后二者手法微用力和速度微快,一次即效。
(4)治病证,重辨证论治,善配伍施术 《小儿推拿学概要》所列病证共四十二个,从病因、症状、治疗、方义浅解和加减法五方面叙述。 方义浅解和加减法既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又能昭示来许,可为后学法程。 张氏临证十分重视标本夹杂证的处理,《小儿推拿学概要》中说:“遇标本夹杂, 在不同情况下要结合病情的缓急、轻重作出处理方案,分别采用先治、后治、兼治等。 在诊治中要有一定程序,才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另外, 张氏将推拿操作仿药物治疗的八法原则配伍应用,如《小儿推拿学概要》所言:“表实无汗者,应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可采用汗法,揉二扇门和乙窝风二穴发汗最为适宜。又如痰涎壅结, 或误食毒物尚未到肠时,可速用吐法,点天突、推板门二穴催吐最快……”。 并注重辨证分型论治,如麻疹分初起、顺症、逆症三型论治; 咳嗽分外感与内伤两型论治;哮喘分实喘与虚喘论治,等等。执简驭繁,治理分明。 特别是临证处方讲究配伍施术(张氏称配穴),善于将推拿操作二个或三个按序配伍在一起, 类似中药的药对或药组,在此称之为术对或术组。
《概要》中常用术对或术组
─────────────────────────────
术组术对 两个或两个以上穴位形成的组合,两个称术对,两个以上称术组。
术对或术组 功效
─────────────────────────────
补肾水-揉外劳(揉二马) 温补命门,益火补土(加揉二马 则补而不腻)
补脾土-推三关 补气活血,温通经络
清肺经-退六腑 润燥通便,凉血顺气
清板门-推天河水 清热保津,除烦解渴
揉外劳-推三关 回阳救逆,温中祛寒
揉乙窝风-揉小天心 宣通表里,疏风泄邪
揉乙窝风-逆运内八卦 温胃和中,增进食欲
推四横纹-顺运外八卦 降气通滞,行气消胀
黄蜂入洞-清板门 通鼻息,除鼻塞
揉肾纹-合阴阳-清天河水 行痰散结
补脾土-逆运内八卦 健脾和中,增进食欲
清板门-逆运内八卦 凉膈和中,清胃热并止呕吐
逆运内八卦-点气海 引痰下行
逆运内八卦-揉膊阳池 降气通便
揉小横纹-逆运内八卦 肃肺平喘,调气畅中
──────────────────────────────
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是中医药项目第一次进入“公卫”项目,是进入“公卫”项目的、仅有的2个中医药项目之一。小儿推拿是目前育儿教育与儿童健康领域最耀眼的亮点。小儿推拿具有丰富的经络、穴位以及手法,不必打针吃药,没有毒、副作用,也不需要医疗器械,手法简单易用,是自然、物理的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恢复方式。效果好、适应范围广,对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更好的作用
2、张汉臣派《小儿推拿学》,在全国都流传甚广,曾被誉为“齐鲁三大流派之一”,。“张汉臣派小儿推拿 注重望诊,尤其面诊,能快速诊断病情、得病的时间和患儿的先天体质与后天喂养情况。
3、望诊的意义:快速诊断,利于沟通
4、望诊的依据:百脉汇于面,色脏相应、色证相应
5、望诊方法:整体望诊(望神、望泽、望色、望形)分部望诊(望额、望鼻、望唇口、望颌、望耳、望目)
6、望诊的运用:望诊定治则、望诊与术组的结合应用、望诊知预后、望诊知未病、望诊知疗效。
7、望诊的临床结合应用练习《穴位的定位与推拿方法》
8、穴位的定位,穴位的操作方法
9、术组,术对的定义
10、常用术组术对在临床的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