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的常见种类是黑膏药、狗皮膏。
黑膏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炼丹技术发展成熟的时期,历代名家名医均有提及膏药的贴敷和膏药的制作工艺。中国传统黑膏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它的疗效经过了多代人的验证。相比于市面上不胜枚举的普通橡皮膏药,传统黑膏药有自己的独到优势。
狗皮膏的成分为生川乌、生草乌、羌活、独活、青风藤、香加皮、防风、铁丝威灵仙、苍术、蛇床子、麻黄、高良姜、小茴香、官桂、当归、赤芍、木瓜、苏木、大黄、油松节、续断、川芎、白芷、乳香、没药、冰片、樟脑、丁香、肉桂。
/iknow-pic.cdn.bcebos.com/b8014a90f603738d622d1529bc1bb051f819ec5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8014a90f603738d622d1529bc1bb051f819ec5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8014a90f603738d622d1529bc1bb051f819ec52"/>
扩展资料
膏药的起源历史:
膏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五大药物剂型一一丸、散,膏,丹、汤之一。外贴膏药不仅能治疗某些外科疾患、对于某些内科的疾患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它具有便于使用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所以,从来就受到劳动人民的重视和普遍应用,对保障人民健康起着较好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战国秦汉时期先后出现的《黄帝内经》、 《神农奉草经》、 《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制备和治疗应用方面的记载。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在甘肃武威早滩坡发掘的汉墓中,山土了我国东汉初期记载医学方面的简牍。这批医简的出现是我国迄今最早的一批医学著作的原始文物,其中57—67.88甲、88乙、89甲、89乙等简方都有用膏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8%86%8F%E8%8D%AF/5152589?fr=aladdin#6"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膏药">百度百科-膏药
烫伤的是伤口不发炎可以不留疤,一旦发言就一定有疤痕。 烫伤时局部不起泡的是一度烫伤,容易好。起水泡的是二度烫伤,处理好可以不留疤,伤口发炎的就一定会留疤痕。 烫伤后立马用冷水冲洗15分钟。 然后用碘伏消毒伤处,消毒后外涂烫伤膏药或消炎的膏药都可以。 水泡最好不要弄破,如挑破需要用无菌用具,上面的皮不要去掉。 涂上药物后用较厚的纱布覆盖包扎防止外面的细菌侵入。 纱布不潮可以不换,一旦受潮就要更换干燥纱布继续包扎。 严重的需要口服止痛的和消炎的药片。 脸部难以包扎就一天两次消毒外涂消炎膏药譬如百多邦软膏
一贴膏药见证六代传承,夏小中膏药铺的前世今生
清朝同治年间,湖北京山县出了个炼丹人,他叫李东仁,与夏小中膏药铺有着很深的渊源,是夏氏丹药制作技艺第一代传人。
李东仁是京山县钱场镇白马村人,他出身贫困,早年丧父,母子相依度日。不怕人穷,就怕没志,李东仁很争气,科考考上翰林,21岁的李东仁在清同治初年进入翰林医官局,掌管御医。在京为官二十余载,李东仁孜孜不倦的研读古书,钻研医术,掌握了一门炼制白降丹的绝学。告老还乡后,他在京山、天门一带行医,为老百姓解除病痛,尤其擅长用膏药治疗疮疡肿毒等外科病症。
李东仁年老后,将自己的医术及炼白降丹的绝技传授给了儿子李如意。李如意医术了得,他的妻子向三姑也聪慧过人,在与李如意生活几十载中,慢慢也悟出了一些医学门道,尤其在治疮、痈、骨结核方面,甚至比丈夫更高一筹。
李如意向三姑夫妇行医一生,无儿无女,看徒弟夏方清(湖北夏小中医院创始人夏小中先生的父亲)为人本分,便收为义子。夏方清秉性正直,两夫妻将他视如己出,把毕生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夏方清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那个抗生素极度缺乏的时期,夏方清将自己炼制的白降丹与其他中草药熬制成黑膏药,用于消炎止痛、接骨疗伤、修复溃口,给志愿军解决了缺医少药的大难题。战争的残酷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对自己医术的传承与精进。
复员后夏方清被分配到京山钱场卫生院上班,他制作的膏药和独到的医术很快在钱场镇周围打响了名号。但在解放初期,历史的漩涡卷席了所有人,夏方清这位乡村知识分子也未能幸免,因为爱讲真话,性格刚正不阿,他失去了卫生院的工作。离开卫生院后,为了生存,1955年夏方清在钱场镇的街道上搭了间草屋,开了个小中医馆度日,名为“方清愈本堂”(今为湖北老字号)。
夏小中膏药铺的创始人夏小中先生,就出生在这个充满中药味的方清愈本堂中。他是夏方清的次子,孩童时期就非常热衷于中医中药,每每放学回来,就在父亲身旁像模像样的给等候的乡亲瞧病,乡亲们也乐得配合这位小小的医生。
在夏小中十五六岁的时候,夏方清就开始教给他炼制白降丹和制作膏药的技艺了,炼丹是个熬人的活,常常需要持续数十小时守在丹炉旁边,以保证精准的火候,炼制出合格的白降丹。熬制膏药也是十分不易的,从药材的炮制到膏药的摊涂,都是实打实的技术活,没几年功夫的锻炼,就没有办法将膏药熬得乌黑透亮、摊得厚薄适中。
就是在这种热爱与坚守下,1982年初,夏小中在传承父辈医术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中药铺子,名为“夏小中膏药铺”。由于历代以来的好口碑,一时间,湖北、江西、河南、湖南、安徽、重庆、云南、新疆等地都纷纷亮起了夏小中膏药的名号,甚至还传到了海外,求医的信件纷至沓来。同年,夏小中又在京山县创建了以膏药为特色的一家中医外科医院(现湖北夏小中医院前身)。
2011年,夏小中膏药的制作工艺《夏氏丹药制作技艺》被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于祖辈留下来的这项绝技,夏氏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承人夏文沙不仅一刻不敢懈怠,而且利用现代化科技工具,继续深研它的发展与创新,让祖国传统医学的精粹,在现代医学与健康事业中继续发挥光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