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羚羊角是很贵的,一般不外用的!!
羚羊SaigatataricaLinnaeus的角。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肝、心经。
【功能与主治】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羚羊角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今市售正品的原动物为赛加羚羊。
[原动物]
赛加羚羊 别名:高鼻羚羊。
Saiga tatarica L.--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rla,洞角科Bovidae
陆栖兽类。体形中等。身长100~140厘米。肩高雄兽为70~83厘米,雌兽为63~74厘米。体重雄兽为37~60公斤,雌兽为29~37公斤。头大。鼻吻显然膨大,故有"高鼻羚羊"之称。鼻孔亦大,且能灵活伸缩和左右摆动,鼻上皮呈皱摺状,上有毛覆盖。额前部分较隆突。眼大。耳短,略圆。四肢细小,蹄低而长。尾短细,下垂。雌兽有乳头4对。夏毛短而密,紧贴皮肤。全身呈棕黄色或栗色。四肢外侧及尾如同身色。脸面部色较淡。背脊中央有狭长的一条,呈肉桂色。颈下方、胸腹部及四肢内侧和臀部为黄白色。冬毛粗长而厚,色较淡,为沙黄色或淡灰黄色。胸腹、四肢内侧几呈白色。唯尾下肛门和腹股沟周围无毛,整年裸露。
雄兽具角,长于眼眶之上,向后微倾。角基部为棕黄色,上部黄白色如腊。角基部之横切面几呈圆形。角之表面约有20个轮脊,轮脊间相距约1~2厘米。角上部至尖端处光滑无轮脊。角全长约28~37厘米。雌兽无角,仅有短的突起。幼兽7个月时即开始长角。
主要栖息于半沙漠地区。夏季大多居于空旷的荒漠草原地带,晚秋至冬季则在盐沼半荒漠地带。群栖。常喜在粘土荒漠地区,而不喜在丘陵和灌丛林中活动。白天活动,夜间休息,在天气炎热时则常在湖沼边休息。由于食物和气候条件的改变,有季节性迁移的现象。秋末初冬开始交配,幼仔第二年才成熟。吃淡水和咸水。其主要食物为禾本科、豆科等草类植物。[美食中国]
分布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西北部,此外在苏联亦产。
[采制]
全年均可捕捉,但以8~10月猎得者,锯下之角色泽最好,因此时外皮已脱落,冬季猎得者因受霜雪侵袭,角质变粗糙,发生裂隙,品质较次。
[炮制]
1. 羚羊角片:除去骨塞,入温水中浸渍,捞出,镑成纵向薄片,晾干即成。
2. 羚羊角粉:除去骨塞,锉碎,研成细粉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羚羊的角。
[名称]
羚羊角 Cornu Antelopis
[产地及销售习惯]
产于新疆博乐、温泉、塔城、裕民等地。国内产量不大,今大部系从苏联进口,销全国各地,以上海、杭州、北京、天津、汉口等大城市销量较大。
[化学成份]
含角质蛋白、磷酸钙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余不祥。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角呈长圆锥形,长25~40厘米。全体略呈弓形弯曲,表面光滑,但有细纵纹。通体光润如玉,白色或黄白色,透视有血丝和血斑,基部稍呈青灰色。全角有纵直细纹,除尖端部分外,生有10~20个隆起的环脊,用手握之有舒适感。角的基部圆形,有骨塞名"羚羊塞",约占全长的一半或三分之一。骨塞坚硬而重,横截面四周呈齿状而与外面的角质层密合。全角除去骨塞外均半透明,对光透视角内无骨塞部分中心有一条扁三角形的小孔,直通尖端,俗名"通天眼"(或冲天眼),
为羚羊角的鉴别特点。质坚不易折断。气无,味淡。
以角肉丰满、色润、有光泽、质嫩、无裂纹、显有鲜红血斑(称全活羚羊)者为佳。
[效用]
[性味] 咸、寒。
[功用] 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
[主治] 高热神昏、谵语发狂、惊痫抽搐、目赤肿痛等症。
[用量] 1g~5g。
[禁忌] 肝经无热者不宜。
现在市面的价钱要8000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