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期、M期、G2期、S期是指细胞不同的分裂过程。
G0期指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中的细胞在反复分裂数次之后,处于停止分裂状态的时期。
M期是指在分裂间期之后,指细胞周期中进行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的时期。
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M期做准备。
S期,即间隙期,DNA合成期,又称DNA复制期。细胞一旦进入S期,细胞分裂就会继续进行下去,直到下一周期的G1期。
扩展资料:
M期的变化特点
一、前期
①染色体现出
②纺锤体形成
③核仁、核膜消失
④染色体散乱排列
细胞内染色体数:2n DNA数量:4n
二、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清晰,便于观察和计数。
细胞内染色体数:2n DNA数量:4n
三、后期
①着丝点
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2条染色体
③移向两极
细胞内染色体数:2n→4n DNA数量:4n
四、末期
①染色体消失
②纺锤体消失
③新的核膜、核仁形成
④形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内染色体数:4n→2n DNA数量:4n→2n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G0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G2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期
不,2C处不是间期,而是间期里的G1期(细胞分裂期(M期)到DNA合成期(S期)之间一段时间),而S期是题中的2C~4C,G2期和M期才是题中的4C。细胞只有在要分裂时才会从G1期进入到S期开始完整的细胞周期,不然它拿着两份的DNA也没用,所以平常细胞只会在G1期里停留,拿着一份DNA生活。
间期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1.G1期(first gap) 从有丝分裂到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又称合成前期,此期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
2.S期(synthesis) 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DNA复制所需要的酶都在这一时期合成。
3.G2期(second gap)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
分裂期
M期:细胞分裂期。
细胞的有丝分裂(mitosis)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一般需1~2小时。
1. 前期(prophase)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体短而粗,强嗜碱性。两个中心体向相反方向移动,在细胞中形成两极;而后以中心粒随体为起始点开始合成微管,形成纺锤体。随着核仁相随染色质的螺旋化,核仁逐渐消失。核被膜开始瓦解为离散的囊泡状内质网。
2. 中期(metaphase)细胞变为球形,核仁与核被膜已完全消失。染色体均移到细胞的赤道平面,从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上。从中期细胞可分离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群,共46个,其中44个为常染色体,2个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型为44+XY,女性为44+XX。分离的染色体呈短粗棒状或发夹状,均由两个染色单体借狭窄的着丝点连接构成。
3.后期(anaphase)由于纺锤体微管的活动,着丝点纵裂,每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相反方向移动,接近各自的中心体,染色单体遂分为两组。与此同时,细胞被拉长,并由于赤道部细胞膜下方环行微丝束的活动,该部缩窄,细胞遂呈哑 铃形。
4.末期(telophase)染色单体逐渐解螺旋,重新出现染色质丝与核仁;内质网囊泡组合为核被膜;组胞赤道部缩窄加深,最后完全分裂为两个2倍体的子细胞。
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周而复始。细胞周期是50年代细胞学上重大发现之一。在这之前认为有丝分裂期是细胞增殖周期中的主要阶段,而把处于分裂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