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 fā xìng shuì mián xìng xuè hóng dàn bái niào zhèng
2 概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 *** 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系获得性的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睡眠时加重,可伴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和全血细胞减少症。本病虽少见,但近年发病有增多趋势。我国北方多于南方,半数以上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个别10岁以下及7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我国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欧美例有所不同,起病多隐袭缓慢,以贫血、出血为首发症状较多,以血红蛋白尿起病者较少。个别以感染、血栓形成或再障表现,起病急骤。
3 诊断(一)病史及症状
⑴ 病史提问:注意:①有无黄疸、突发性腰背部疼痛及剧烈腹痛史。②是否有顽固性的头疼,间歇性酱油色或洗肉水样尿病史。
⑵ 临床症状:头昏、头疼、乏力、气短、心悸;寒战、发热、腰痛、胸闷;血尿或酱油色尿。
(二)体检发现
贫血外貌、皮肤、巩膜黄染、脾轻度肿大或正常。
(三)、辅助检查
1. 血象: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细胞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正常;网织红细胞增高;球形红细胞增多,易见红细胞碎片,可见幼红细胞。
2. 骨髓象:由增生明显活跃到增生不良不等,以幼红细胞增生明显。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细胞内、外铁减少或缺如。
3. 血间接疸红素增高,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或消失,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4.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阴性。
5.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阳性。
(四)、鉴别诊断
1.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鉴别要点参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鉴别要点参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遇冷后出现手足发绀,保暖后好转;冷热溶血试验阳性。
4 治疗措施铁剂:硫酸亚铁 0.3 2~3次/d,或福乃得 1片 1次/d,口服。叶酸 5~10mg 3次/d,口服。
雄激素:康力龙 2mg 3次/d,口服。或丙酸睾丸酮 100mg 1次/d,或苯丙酸诺龙50mg 2次/周,肌肉注射。
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 100~200mg/d,静脉滴注,3d后改用强的松 20~40mg/d,口服,疗程3~6月。
6%右旋糖酐:500~1 000ml/d,静脉输注。用于急性溶血或腹痛危象时。
输血:贫血严重者应输注洗涤红细胞。
年龄<40岁,有条件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
牛血红蛋白尿通常是指细菌性血红蛋白尿和产后血红蛋白尿,至于其他一些症候性血红蛋白尿,可见于钩端螺旋体病、双芽焦虫病和某些中毒病。
【诊断】
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是由于饲喂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甘蓝、包菜、油菜等)所致,且发生于产后4周内3~6胎的泌乳牛。十字花科植物多缺磷,而长期干旱会使植物根部磷的吸收减少,牛采食这类饲料较多时易发病。
排红色尿液,是提示诊断的出发点。病牛尿液是最初1~3天内逐渐由淡红、红色、暗红色,直到紫红色和棕褐色,然后随症状减轻到痊愈,又逐渐由深变淡、直至无色。
随病的进展,贫血程度加剧,可视黏膜及皮肤(乳房、乳头、股内侧及腋下)变为淡红色或苍白色。血液稀薄,凝固性降低,血清呈樱红色,血红蛋白降至20%~40%,红细胞降至100万~200万/毫米3,白细胞数稍增多,血沉加快,血清胆红素呈间接反应,碱贮下降,血磷含量降到3毫克/分升,血钙含量正常。
牛细菌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最急性传染病,由溶血性梭菌感染所致,不一定发生于产后或寒冷季节和干旱年代,也无采食十字科植物的病史,6月龄及稍大些犊牛也发生。临床上有发热及肠出血,24~36小时便可死亡。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有效。牛钩端螺旋体病和双芽焦虫病多发生在夏季,均有热征,前者对广谱抗生素或链霉素敏感,阿卡普林(Acaprin)对后者治疗效果良好。
【治疗】
(1)应用磷的制剂能获得满意效果,若同时补充含磷丰富的饲料,如豆饼、花生饼、麸皮、米糠等,可提高疗效。磷制剂主要是磷酸二氢钠或次磷酸钙,也包括骨粉。磷酸二氢钠治疗效果快,药价效高;骨粉疗效慢,但经济。临床上一般二者结合使用。20%磷酸二氢钠溶液300~5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2次,轻症经1~2天,重症经2~3天,便可治愈。切记,不能以磷酸二氢钾代替。为了疗效好而又经济,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的同时口服骨粉,每次250克,每天1~2次。
(2)其他治疗方法
①30克次磷酸钙溶于10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一次静脉注射。
②口服成药“维他磷”,剂量250~500毫升,每日1次,连用1~3次。
③给病牛输相合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