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解决强迫症思维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要接纳。接纳这些思维的出现,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的控制自己的大脑,大脑会出现什么思维是我们事先没有办法控制的。所以我们需要接纳所有出现在我们头脑里的思维,而不管这些思维是什么内容。要允许我们的大脑里出现任何思维。第二,就是不要去认同你的思维,要看清楚强迫症的本质。也许很多强迫症朋友都会认为自己的思维是很真实很重要的很有意义的,也许这是事实。但问题是你在没有强迫症之前或者现在你周围的没有强迫症的朋友是不会去反复思考这些问题的,也不会因此而痛苦的。所以要知道你之所以会想这些问题,正是因为你有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非正常状态,所以你不能陷在这种状态里,不是去思考这些问题而是要问为什么我会思考这些问题,这样你就意识到你是处在强迫状态里,然后再问自己健康的成人状态会怎么想怎么做?然后按健康的成人状态去想去做。
你得了“强迫症”,你需要看心理医生,越早越好!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on)的定义: 强迫症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成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强迫症的本质
强迫症,是当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当做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并进入恶性循环。简单的说:强迫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强迫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 >>>更多
强迫症症状
强迫症的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情绪、意向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强迫症状。 (1)强迫观念: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 (2)强迫情绪: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自己丧失自制会做出违法、不道德行为或精神失常等。 (3)强迫意向: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 (4)强迫动作: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
如何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产生良好的效果。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周围环境、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以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同时动员其亲属同事,对患者既不姑息迁就,也不矫枉过正,帮助患者积极从事体育、文娱、社交活动,使其逐渐从沉湎于穷思竭虑的境地中解脱出来。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均可用于强迫症。系统脱敏疗法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如在治疗一名强迫性洗手患者时,规定第一周每次洗手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超过5次;第二周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超过3次;以后依次递减。若有焦虑不安时,便全身放松,入静。每次递减洗手时间,起初患者有焦虑不安表现,除了教会患者放松肌肉外,还可配用地西泮和心得安以减轻焦虑。以弹击手臂的厌恶疗法治疗强迫观念,对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试用,当患者呈现某种无法克制的观念时,即以手绷开橡皮圈弹击自己的手臂,数十次乃至数百次,直至可抑制观念。2.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三环类药物,以氯米帕明(clomipramine)最为常用。每日用量为150mg~300mg,分2次服。一般2~3周开始显效,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4~6周左右无效者可考虑改用或合用其他药物,一般治疗时间不宜短于3~6个月。SSRIs类的氟西汀、帕罗西汀等也可用于治疗强迫症,效果与三环类相似,但副作用较少。此外,对强迫症伴有严重焦虑情绪者可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对难治性强迫症,可合用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等心境稳定剂,可能会取得一定疗效。
以上,仅供参考。祝你早日康复!
要弄清楚“接纳”是什么,可以先明白接纳不是什么:1.接纳不是思维游戏。接纳不等于在口头上或意识层面说服自己,当一件不如意甚至痛苦的事情发生时,单纯在头脑里告诉自己“既然事已至此,我只能接受它了,我没有其他的选择”,这不是真正的接纳,这只是在思维层面进行的妥协游戏而已,这种认命式的强迫自己接受,带来的是更加的痛苦而非轻装上阵。
2.接纳不是消极无为。因为害怕社交带来的痛苦体验而把自己憋在家里,缩小自己的圈子;因为怕脏怕生病而强迫自己不停洗手,不敢走进人群;还有诸如广场恐惧症、口水强迫症、余光强迫症等心理问题的人,选择消极对待自己的问题,不敢面对,这种逃避、放弃改变、与世隔绝都不是接纳,同样是一种自我伤害。
3.接纳不是彻底放纵。对于那些因为生活、工作甚至学习等方面屡屡受挫和失败而习得性无助的人而言,他们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不行,于是自暴自弃,放纵沉沦;对于那些在管教子女而效果却适得其反的父母而言,他们认为孩子可能这辈子就这样了,没什么指望,于是彻底不管不问。以上这两种行为都不是接纳,而是变相地伤害自己和他人。
4.接纳不是沉溺于痛苦。当一些负面事件让你产生消极认知,进而引起痛苦情绪的体验时,接纳不是让你相信你所谓的“认知、信念”,更不是让你在痛苦的体验中流连、习惯于它,这种盲目的接纳只会扼杀你的心理灵活性,让你与有价值的生活背道而驰,不能与当下的体验联接。
以上四种是关于“接纳”的常见误解,那到底怎样才算是接纳呢?又到底接纳什么呢?
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的代表——接纳承诺疗法,关于“接纳”的定义:
接纳(acceptance)就是允许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存在,不管它们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对它们开放,给它们腾出空间;放弃与它们抗争;允许它们顺其自然,来去自如。
接纳的同义词可以有:允许、愿意、开放、放弃抗争、顺其自然等,它是积极地悦纳我们的个人体验:想法、感情、记忆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们的生活状况。接纳是柔软的、是有意识的、是自我觉察的、是新的开始,而不是死板僵化的、无意识的、盲目刻意的,更不意味着结束。
如果你具体要问:那到底接纳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接纳你经验到的一切,你身处的环境、你的想法念头、你的情绪感受、你的言行举止等,对这一切都保持一颗开放、慈悲的心态,痛苦的也好,愉悦的也罢,都允许这些体验在身体和头脑里升起、发展、消失,甚至循环往复,对不好的体验不压制抵抗,对良好的体验也不积极寻迎,如其所是,安住当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