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身份,包括出生医学证明和户籍登记。
出生医学证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生证。出生证是婴儿的有效法律凭证,要妥善保管。
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3个月内,由生产的医院出具。
当收到出生证后要认真核对上面信息。如发现有填写错误时,应及时向医院申请换发。
出生证全部机打,并且内容原则上不能更改。
为了保证出生医学证明有效性,保存时候应该待印章晾干后放入出生证明套保存,不可折叠、撕开或过塑。
办理完出生证后,就可以去当地户籍管理机构办理户籍登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户口了。
办理户籍登记需要提供宝宝的出生证以及其他相应材料,一般办理流程都挺快滴。
办完户籍登记,虽然还没有身份证,但是对应的唯一公民身份证号就已经有了,这个时候宝宝就是有身份的人啦。
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户籍还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真是寸步难行。
02
打疫苗
新生宝宝出生的第二件事就是打疫苗了,疫苗可以帮忙宝宝抵抗很多疾病。
我国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
01
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目前一类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白破、多糖流脑A群、麻风、麻腮风、乙脑、水痘、甲肝(一些地方免费的是减毒,一些地方免费的是灭活)、三岁龄的流脑A+C结合。
宝宝入学时一般需要查验疫苗的接种情况,如果有漏的会要求补接种。
02
第二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常见的二类疫苗有:五联疫苗(包含百白破、脊灰、b型流感嗜血杆菌)、13价肺炎球菌疫苗、流脑a+c,流脑ac+hib、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多糖流脑acyw135疫苗等。
从预防疾病的角度看,接种二类疫苗可以让孩子获得更为广泛的保护,是值得接种的。
前段时间的疫苗事件发生后,很多父母对疫苗产生抗拒,认为疫苗无用,有点矫枉过正了。
从科学角度来说,接种疫苗仍然是目前成本最低抵抗疾病的方式了。
不少人出于对国产疫苗的不信任选择去香港接种,也未尝不可以。
前段时间爱豆认识的一位非常专业的、医学背景的宝妈(公众号:Do妈说)总结了一份宝宝的疫苗攻略,在此也借花献佛,给各位参考。
*以上表格来自公众号:Do妈说
03
办医保
1、宝妈要及时开奶,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吃的第1口食物就是来自妈妈的乳汁,这也是最适合新生儿吃的一种食物,而且初乳的营养价值要比母乳的营养价值更高,所以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生之后马上喂奶是非常珍贵的,而且及早开奶还利于乳汁的分泌,所以宝宝出生后第1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马上开奶给宝宝喂奶。
2、除了让宝宝及时吃上第一口食物之外,还不要忘了要给宝宝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为了提高宝宝的身体免疫力,在日后的生活当中接触到相关的细菌病毒时,能够避免生病,为了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疫苗都有接种时间的,比如像乙肝疫苗还有卡介苗就是出生后24小时内打的,所以宝宝出生后需要做的事情,还包括及时接种疫苗。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是全世界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很丰富,那么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呢?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11、报喜
旧时通讯不便,交通也不够发达,当宝宝出生后,婆家人会专门派人向娘家告知,这就是报喜的来历,去报喜会带去礼品拜祭娘家先祖,也会带给媒人一份喜酒,娘家收到报喜及礼品后,会回赠坐月子的补品。
而今等不及宝宝出生,娘家人怕是已经守在产房门口,报喜自然是没有那么讲究了,产妇及家人也会通过网络向身边挂念自己的亲友报平安。
2、三朝做胆
古代的宝宝出生后不会每天洗澡,出生后会用安全的油脂涂抹宝宝全身,并且裹起来防止皮肤问题,直到三天后,由祖父母为宝宝行沐浴礼
在澡盆中放三块大小适中的石头,太小会“胆小如鼠”,太大又怕“胆大包天”,还要放进代表富贵的桂花叶,代表福气的龙眼叶,代表吉祥的橘子叶,洗澡过程中会轻轻拍宝宝的胸前,表示让宝宝胆大一些,试图以此抗衡宝宝的惊跳反射。
而今天天洗澡,最多隔一天洗一次澡,也知道惊跳反射并不是因为孩子胆小,不会油裹全身,更不会把洗澡水调的跟锅底一样。这个习俗也几乎淡化了。
3、剃胎发
满月时父母帮宝宝剃下胎毛,做成胎毛笔,寓意未来参加科举高中状元,也有人将脐带和胎毛一起做成印章,取义头发(“发”),脐带(“财”)。另有说法是宝宝出生24天理胎发,寓意长大效法二十四孝,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而今剃胎毛越来越流行,做出胎毛笔或者印章大有人在,不过批量生产真的不太保证拿到手的笔来自自家宝宝的头发,倒是越来越不提倡给宝宝剃光头,担心伤害毛囊。
4、满月
由于古时候婴儿夭折情况严重,能到满月就是一个重要的跨越,时至今日,新生儿和婴儿的分界仍然是满月。满月礼既是对宝宝未来的祈福,也是对之前神明的庇佑给予还愿。
满月时根据各地风俗,去拜送子观音,注生娘娘,三奶夫人,妈祖等传统神明,并且给亲友送一份油饭或豆饭。娘家人会送长命锁,寓意宝宝长命百岁。
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主家会给亲友街坊送红皮鸡蛋作为“诞生”的礼物。
而今的习惯多是摆酒席,大家欢聚一堂,为添丁的喜悦而庆祝。
5、收涎
宝宝4-6个月的口水多,古代会有收涎礼,准备6-8-12个小饼干和一个寿桃,让宝宝坐在寿桃上,将小饼干穿成串挂在宝宝脖子上,垂在胸前,每个长辈将宝宝胸前的饼干掰下一小块,帮助宝宝擦口水,边擦边说吉祥话“收涎收干干,祝你不再流口水”“收涎收沥沥,祝你早些叫妈妈”等等。
而今都知道,流口水是要长牙了,收涎是收不住的.,所以风俗也淡化了,只有少部分妈妈会给宝宝定制带有宝宝姓名生日的收涎饼干,进行“仪式”。
6、抓周
古代抓周既是吉祥的传统,也是为宝宝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做一个“测评”,如果一岁的宝宝还不能爬到吉祥物旁边,或者不会抓,那就一定是出现了问题。不过当时也没什么解决办法。
抓周的早晨,长辈会给宝宝手上放葱(聪明),蒜(精打细算),苹果(平安),然后摆好尺子,算盘,食物等代表士农工商的职业象征,看宝宝的第一直觉去摸哪一样。来预测宝宝的未来发展。
现在的抓周同样是吉祥物或象征物,但是不再纠结于宝宝抓了什么,毕竟行行出状元,未来孩子开心才是最重要。
你身边有什么风俗可以与大家分享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人人有责,希望各位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21、产儿报喜
2、洗三
洗三,汉族生育习俗。在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3、送粥米
4、满月酒
满月酒,古代汉族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庆祝孩子度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
该仪式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与见证,为孩子祈祷祝福。这就是“满月酒”的来源。现如今,人们为庆祝宝宝出生一个月而设立酒宴,这个仪式便称为“满月酒”。
5、接满月
接满月,按照民间传说,婴儿满月的时候,是一个坎,会有鬼神来小孩家吓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侵害,外婆或者姑姑要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住几天。
取得时候脸上抹点黑魔,回来的时候搽点白粉,寓意还越来越富态。有的地方外婆要送两个生鸡蛋让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了扔了,顺便帮着外婆家把灾难带走。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3习俗一:满月“剃毛头”
宝宝满月最普遍的习俗之一就是剃胎毛,俗称“剃毛头”,这可是宝宝人生第一次正式的理发哦~宝宝由奶奶抱在怀里,剃头的师傅也要专门请慈眉善目的老师傅,而这第一刀胎毛要与事先准备好的一小撮狗毛、猫毛混一起,用红线绕成团团,挂在婴儿床的帐钩上,俗称为“可壮娃娃的胆”。
也有的妈妈将宝宝的胎毛揉成团,直接装入小布包,缝在宝宝的背心里,寓意辟邪尽孝。
习俗二:满月“打胎头”
剃完胎毛之后的`宝宝,还要“打胎头”,妈妈们可别误会,打胎头可不是拍打宝宝的额头,而是将剥去蛋壳的熟鸡蛋,在宝宝头顶转一圈,然后将这枚打头蛋给邻居家的众小孩分着吃,习俗认为这样宝宝就可以跟大家和睦相处啦~
习俗三:带宝宝过桥
剃发沐浴穿上新衣裳的满月宝宝,由妈妈或者姑姑抱着走一趟离家最近的桥,并且口中要念一些祝福宝宝吉祥的话语,这样宝宝长大后就不会胆小啦,但过程中,别忘记打伞,点香哦。
习俗四:满月酒
当然啦,最重要的习俗还是“满月酒宴”,这是宝宝出生后第一个大日子。满月早晨一般人家会吃“圆子”,寓意宝宝将来“中状元”;也有吃“喜面”的,寓意宝宝“长命百岁”。
这一天,宝宝还会收到各种精美的礼物,小衣裳、小手镯、玩具以及护理用品等等,亲友们会用这些礼物来表达对宝宝的一份关爱。
习俗五:小孩满月吃红蛋
小孩满月请酒,也叫吃满月蛋,属民间喜庆宴席之一,家里要接客,亲戚需赶情。这种喜酒与其它宴席不同的是,凡坐席吃酒的宾客东家都发四个煮熟染色的红鸡蛋,人们带回去做礼品。后来,也有的人家做满月将鸡蛋不煮熟,只将生鸡蛋染上红色就行了。
习俗六:送米酒
女儿生了外孙,母亲要酿米酒、备鸡蛋,第三天挑着米酒和鸡蛋去看女儿和外孙。小孩满一个月,家里人要忙着为孩子做满月,以示庆贺。娘家要给外孙买新衣、鞋帽、座椅、推车、摇篮等小儿用品,在小孩满月的那天送去,通常叫送祝米。
习俗七:出窝,也叫“挪窝”
小孩坐了满月,女儿要抱着孩子到娘家过门,外孙出生后第一次随母亲到外婆家过门俗语叫“出窝”。孩子回家时,外婆还要给外孙肩上搭花线,颈上挂银坠,以示祝愿外孙长命富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