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迟滞或阻止军队行动的地形、地物和军事工程设施的统称军事
障碍物。有的障碍物还能直接杀伤敌人,破坏其装备,使敌人产生恐惧心理。障碍物按性质分为天然障碍物和人工障碍物。人工障碍物按其用途的不同,还可分为防坦克、防步兵、防运输车辆、防舰船、防登陆、防空袭和防空降等障碍物。人工障碍物可用于破坏、干扰敌军的集结,阻滞其行动,分割其战斗队形,诱逼其处于不利的地位,增大己方火力杀伤效果;加强防御阵地,掩护军队暴露的翼侧、接合部和重要目标,封闭突破口,以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巩固已占领地区,阻滞敌方的反冲击(反突击)或突围、退却的行动。对人工障碍物性能的一般要求是:能有效地阻碍预定障碍对象的行动,不易被敌发现和克服,障碍器材便于运输并能迅速构筑或设置。人工障碍物是随着进攻武器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最早用于防御的人工障碍物,是土墉、沟壕和防栅等筑城障碍物,其中土墉、防栅既是障碍物又是工事。在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了这些障碍物。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在城池四周又陆续出现了鹿砦、竹签桩、铁蒺藜、拒马、陷坑等障碍物。火药发明以后,使制造
地雷、水雷等爆炸性障碍物成为可能,到明代中后期,这些障碍物在陆战和水战中已得到较普遍的应用。19世纪末期,欧洲战场上出现了铁丝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大量使用。1916年坦克出现以后,防坦克壕和防坦克地雷也相继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各参战国大量生产地雷,使它成为战场上使用最广泛的障碍物,一次战役往往设置多达数万乃至数十万个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同时在海上也布设了大量水雷。在北非战场上,德军和意军曾使用飞机撒布防步兵地雷。20世纪50年代,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抗美战争中,美军也用飞机撒布过防步兵地雷。这些新布雷方式到70年代迅速发展。一些国家研制成功了多种可撒布地雷、水雷和能用飞机(含直升机)、火箭、火炮、机械布雷车等在不同距离上撒布地雷和水雷的撒布系统。非爆炸性障碍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后也有发展。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防坦克壕显示很大的障碍作用,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了对防坦克壕的形状、构筑方法和运用的研究。随着坦克、步兵战斗车、直升机、气垫登陆工具大量用于战场,障碍物的战役、战术密度将进一步增大,爆炸性障碍物将更广泛运用,机动设置障碍物愈益显得重要。为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一些国家在研制可控制的、能自动寻找目标和识别目标的新型地雷和水雷及粘性泡沫障碍物等;并在探索研制对付低空袭击的作战飞机和对付气垫登陆工具的障碍物,研究快速构筑和设置各种障碍物的方法等。
化学障碍物包括两类:一类是用各种手段布洒持久性毒剂构成的染毒地段(如与其他人工障碍物结合使用,即可构成工程化学障碍物),其持续时间随毒剂种类、染毒密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异。
另一类是用化学地雷设置的地雷场。场内化学地雷的密度,取决于染毒密度的要求、化学地雷的型号及其内装毒剂的种类。
现场准备中拆除障碍物,包括临时的建筑电线杆,水坑管道。
1、施工单位要参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方案的讨论,并据此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单位要和建设、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和有关协议,在确定建设工期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明确分工协作的责任和权限。
3、调整部署施工力量。根据工程任务特点,调整施工组织机构,特大的工程项目要组建新的施工机构。
4、生产和生活基地的建设。生产基地包括预制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搅拌、钢筋加工、木材加工、金属加工、机修厂等的建设。
材料问题
相对于土建施工,装饰工程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的一面,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的问题。因此,针对材料的问题,必须解决好材料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②、材料采购,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