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配方”饲料是引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直接原因
摘要:鸡(为叙述方便,本文以鸡代替禽类)的养殖方式进入“集约化”时代以后,名义上的“科学配方”饲料实际上是让鸡吃了以鸡为原料的动物蛋白,这和英国畜牧业者早些年把牛喂出疯牛病竟然完全一样----都是让他们吃了同类动物的蛋白。疯牛病在“禁喂令”之后很快得到了控制,相信高致病性禽流感采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饲料、同目动物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在什么条件下暴发的
人类养鸡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了,虽说不时会有一些疾病发生,但总的来说还算相对平安,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需要,鸡的养殖方式进入了“集约化”时代,从此鸡不再只是饲喂自然饲料,而是改用更为有“营养”的工业化饲料,这些“科学配方”的饲料能使鸡生长得更快,产蛋更多。人类刚刚为此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一场又一场严重疾病在鸡群中暴发了,并且很快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二、“科学配方”的饲料含有什么
“科学配方”饲料里面含有的成分肯定比较多,但请您特别关注的是它含有一定比例的鸡屠宰后的副产品,包括鸡肠等内脏、鸡毛、鸡血,甚至是整只不同原因的死鸡,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形成了所谓的“高蛋白”饲料。
鸡吃了这样的饲料以后,果然长得更快,产蛋多,从业者因此受益不小。只是,这和英国人当年为使牛多产肉、多产奶从而把牛喂出疯牛病如出一辙。
三、疯牛病的产生与控制
说疯牛病是喂出来的,应该说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原来,英国畜产业者为促进牛肉的成长、提高乳牛乳汁的蛋白含量,约从1979年开始把由牛和羊的骨髓和内脏磨碎作成新饲料“骨粉饲料”(bone meal)喂食原本是食草的牛,结果没过多长时间,疯牛病开始在英国大面积暴发。
幸好英国人很快认识到了疯牛病的发病原因,1988年6月英国政府立即下令禁止在反刍动物的饲料中添加动物蛋白,经过漫长的潜伏期煎熬之后,直到1998年才使疯牛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四、高致病性禽流感与疯牛病的相似之处
疯牛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好像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疾病,但它们之间竟然存在着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都被动地进食了自己同类(严格说是同“科”或同“目”动物)的蛋白。
牛饲喂由牛的骨髓和内脏等为原料做成的饲料,实际上就是让牛吃食和自己同“科”的”动物蛋白;牛饲喂由羊的骨髓和内脏等为原料做成的饲料,实际上就是让牛吃食和自己同“目”(牛和羊同属偶蹄目,更细的划分是反刍亚目)的动物蛋白,由于“目”比“科”高一级,可以认为牛是吃了和自己同“目”动物的蛋白。
鸡饲喂了含一定比例的鸡屠宰后的副产品为原料做成的饲料,实际上是让鸡吃食了和自己同“科”动物的蛋白,即使是给鸡喂饲的是鸭、鹌鹑或鹅等为原料的动物蛋白,虽然它们属于不同“目”的鸟类,但由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也可以看作是让鸡吃了和自己同“目”动物的蛋白。
五、结论
事实上,同类相食导致疾病发生的现象早已出现过。上个世纪50年代,居住在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原的福雷(Fore)部族有“食人”的习俗,亲友死后,不仅要将他的尸体吃掉,还要将他的大脑吃掉,经过10~20年漫长的潜伏期,其中一些人就患上了库鲁病。
“人吃人”会得库鲁病,“牛吃牛”会得疯牛病,“鸡吃鸡”应该不会例外。不过,这也没什么可怕的。因为,人不再吃人了库鲁病就消失了,牛不再吃牛了疯牛病也消失了,相信不再让鸡吃鸡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也必将消失。
六、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
明令禁止用禽类动物源性饲料饲喂禽类是应当而且必须立即采取的措施。
修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2004)第18条,即“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这种说法在只有单一的疯牛病发生的时代也许还适用,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它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也就是说,只是不在反刍动物的饲料中添加动物性饲料是远远不够的,还至少不能在禽类饲料中添加含禽类原料的饲料,甚至也不能在鱼和虾和饲料中添加含鱼和虾原料的饲料,等等。
还需要特别提及一下猪,世界各民族饮食特点虽然有所不同,有吃猪肉的,有吃牛、羊肉的,有吃骆驼肉的,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将残羹剩饭用作猪的饲料,结果是我们人类在有意无意之间使猪吃了和自己处在同目动物------牛、羊、骆驼的蛋白。猪这样喂了多少年不得而知,只知道猪的口蹄疫病至少已经流行了六百多年。好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发了多种疫苗来对付口蹄疫,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一个利好的消息是,这样一个偶蹄目大家庭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美国和加拿大已先后于1928年和1952年将其消灭了,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已多年未发生。笔者认为,这个成就的取得不能只归功于积极防疫,摒弃传统的喂饲含大量猪肉、牛肉、羊肉、骆驼肉的泔水可能是直接原因。
欢迎把您的意见投到我的邮箱里hlyuntao@sina.com
1�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的毒力所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最近国内外由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即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注:新城疫的潜伏期和病程比高致病性禽流感长一些,死亡率相对低一些。有特征性症状(呼吸困难时的咕咕叫声和嗉囊积液以及典型的神经症状)。不像禽流感出现产蛋率急剧下降和死亡率快速上升的特征性变化,新城疫在产蛋率和死亡率上变化不是很快很明显。
2�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和春季多发,因为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3�禽流感病毒抵抗力强吗?
总的来说,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病毒在70℃经几分钟即能被灭活。一般消毒药能很快杀死病毒,但存在于有机物如粪便、鼻液、泪水、唾液、尸体中的病毒能存活很长时间。严重污染的粪便是控制禽流感的主要问题,特别要强调的是禽流感病毒可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如粪便中和鼻腔分泌物中的病毒,其传染性在4℃可保持30~35天,20℃为7天。病毒在污染的水源中,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一旦健康鸡与病禽粪便污染的环境和水源接触,便可引起发病。
4 最有效灭杀禽流感病毒的武器是什么?
禽流感病毒在温度22℃时或在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在4℃能保存数月,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能保持致病性。它对紫外线非常敏感,照射40至48小时可灭活,日光直接照射下容易灭活。对热、酸和有机溶剂的抵抗力弱,常用消毒剂如甲醛溶液、稀酸、漂白粉、碘剂、脂溶剂等能迅速破坏其致病力。但疫区禽类必须按防疫法扑杀、深埋,不得食用。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国家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三)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H5N1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
(四)高危人群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五)预后
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H7N2、H7N3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据目前医学资料报告,病死率超过30%。
影响预后的因素还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是否并发合并症以及就医、救治的及时性等有关。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
人类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禽流感的诊断。
1、流行病学接触史
(1)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
(2)有病死禽接触史。
(3)与被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
(4)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
(5)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
2、诊断标准
(1)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
(2)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甲型流感病毒M1或NP抗原检测阳性或编码它们的核酸检测阳性者。
(3)临床诊断病例
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取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其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能够排除其它诊断者。
(4)确诊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它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者。
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它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可以诊断确诊病例。
(二)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病、肺炎型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五、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是什么?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 “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六、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