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肋弓下(左上腹部)隐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胸壁的病变和腹腔内脏器病变引起的,常见的有以下病变,小克分别解释如下,供大家了解:
1.带状疱疹:左侧胸腹部带状疱疹在发病前(皮肤出现疱疹前)一周会出现左侧上腹部肋弓部位的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剧痛,位置比较表浅。一周后会延肋神经分布胸腹壁出现成簇的疱疹,不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胃部疾病症状。
2.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垂发作时会出现左上腹部的疼痛,疼痛位置比较深在,常伴有反酸、恶心、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服用抑酸剂或解痉药常会缓解。
3.结肠炎症发生在结肠脾曲时也会出现左上腹部疼痛,但是疼痛位置不固定,常伴有腹泻、黏液便、脓血便等症状。
4.长期喝酒或胆道结石的人在继发胰腺炎时也会出现左上腹部的隐痛,位置比较深在,有时向左腰部放射,疼痛症状常在饮酒或进食高脂肪食物时发生或加重。
5.心绞痛和左侧胸膜炎也会出现左侧肋弓位置的疼痛,心绞痛常伴有胸闷、心悸、脉搏快等症状,疼痛持续时间较短,服用硝酸甘油会缓解。左侧胸膜炎的疼痛常在咳嗽或胸壁牵拉时明显或加重,常伴有咳嗽、乏力、气短等症状。
6.左侧肋软骨炎发生时会出现左侧肋弓部位的隐痛症状,常伴有局部浮肋的触痛和活动时加重,不伴有消化道症状及胸壁疱疹的出现。
总的来说,发生左侧肋弓部位的疼痛,要根据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在初步判断疼痛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胃镜、肠镜、腹部B超、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等针对性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合理正规的治疗,避免盲目服用药物治疗延误病情的情况发生。
谢谢阅读!
左侧肋骨下隐痛是日常门诊经常碰到的一个现象,因为这个位置是在心脏的下面,所以很多人都担心可能是心脏疾病引起的,其实出现这个部位隐痛,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很多时候,可能并非心脏原因引起。
左侧肋骨下这个部位在解剖结构 根据人的解剖关系由浅到深依次是皮肤、皮下组织、肋骨、肌肉以及里面神经、血管、淋巴管等,还有左肺底、胸膜等,还有靠左侧的腹腔脏器,如胃、胰腺、脾脏、横结肠的左半部以及降结肠的左半部,腹腔后面有一个左侧肾脏等。
所以说,左侧肋骨下器官组织结构非常复杂,如果这个部位出现疼痛,有时并不能一下说清楚到底疼痛是什么原因,需要结合其他相关的症状以及相关检查才能弄清楚。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目前引起左侧肋骨下疼痛常见的疾病都有哪些?都有什么症状?需要如何去诊断? 第一,皮肤以及肌肉神经等浅表疼痛疾病。这类疼痛其实日常非常常见,引起疼痛的常见原因是外伤性、肋间肌肉劳损、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等引起神经疼痛等等。
1、外伤原因
大多数时候病史清楚,但是有时候,在无意间弄伤时,可能当时并不在意,过几天才出现左肋骨下疼痛,常常以为生病了,仔细想来才发现有外伤史,这种情况也大有人在。
2、肋间肌肉劳损
多数是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剧烈 体育 活动时,这时疼痛多是由于肋间肌肉劳损引起。疼痛明显可以应用止痛药物或者活血化瘀药物等等。
3、肋软骨炎
是肋软骨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出现隐性的疼痛,病人并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可能有压痛点,一般通过止痛等对症治疗。
4、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疼痛,这个疾病目前发病很高, 尤其是没有出现疱疹时,常常先有疼痛 ,这时疼痛容易误诊,一般疱疹潜伏期7-14天,当出现疱疹时,才会明确诊断。这个疾病以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治疗为主,疼痛明显可以口服止痛药物。
第二,心脏疾病。这个是左肋下疼痛需要非常重视的一类疾病, 有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等疾病,可以引起胸痛,有时疼痛会出现在左肋骨下。
一般心脏原因引起的疼痛肠会伴有心慌胸闷等不适,心绞痛等引起的疼痛会是间断发作,每次持续时间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而心肌梗死引起的疼痛,呈持续性,疼痛剧烈,有时伴大汗淋漓,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所以出现左肋骨下疼痛时,要考虑心脏原因引起疼痛可能,必要时去医院做个心电图等检查,排除这方面原因。
第三,肺部、胸膜疾病原因。肺部疾病引起疼痛一般都是侵犯到胸膜后疼痛明显 ,这时疼痛常常伴有明显咳嗽、发热等等,而且呼吸或者咳嗽时疼痛会加重。
如果左肋骨下疼痛同时伴有咳嗽等症状,需要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尤其要注意肺部恶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可能。
第四,腹部脏器疾病。1、胃部疾病。
常见的有胃炎、胃溃疡、胃部肿瘤等等疾病 ,胃部疾病是引起左肋骨下隐隐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胃部不适引起的疼痛常常伴有胃胀、反酸等不适,而且疼痛会反复出现,有时与进饮食有关。
考虑胃部疼痛,需要通过胃镜检查来确诊。
2、胰腺疾病。
常见的胰腺疾病主要是胰腺的炎性、囊性及肿瘤性疾病。 胰腺疾病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等症状。
急性胰腺炎为急性腹痛常与饮食、饮酒等有关,除了上腹部疼痛,有时腰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后腹痛无法缓解,可伴随明显的发热症状等等症状。
胰腺疾病一般查淀粉酶会增加,另外需要结合腹部彩超和腹部CT等帮助诊断。
3、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有时也会造成左肋下疼痛,比如当肾结石 患者左肾盏和肾盂的结石出现移动时,就可导致肾脏疼痛,同时疼痛还可放射至左侧肋骨下。疼痛以多痛或者隐痛为主,有时会出现绞痛。另外肾积水、肾脏肿瘤等有时也会引起疼痛。
肾脏疾病一般都会出现肾区叩击痛,可以结合腹部彩超检查辅助诊断。
4、肠道疾病。
如结肠炎症或者结肠肿瘤等疾病,会出现左肋下疼痛表现,这时疼痛常常伴有腹泻、脓血便等等大便改变。
结肠的疾病需要结合肠镜检查来辅助诊断。
5、脾脏疾病,
由于一些疾病因素引起脾脏肿大脾、脾脏脓肿、脏肿瘤等等疾病,也会引起左肋下疼痛。需要结合腹部彩超或者腹部CT等检查来诊断。
第五,心脏神经官能症状
本病多见于青年人, 尤其20-40岁左右的女性,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左肋下疼痛之后,也可以考虑心脏神经官能症。
它的疼痛一般是几秒钟的刺痛和刀割样的疼痛,或者是持续几个小时或者是好几天的轻微隐痛。疼痛常常伴心悸、胸痛、胸闷,胸憋、气短、失眠等症状。一般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有关。
所以说引起左肋下疼痛的疾病非常多,当出现疼痛时,有时需要结合其他症状或者相关检查来诊断。
综上所述,出现左侧肋骨下隐隐疼痛的原因是有些非常多的方面,有时可能并不要紧到也不排除一些疾病因素引起,所以说出现这个症状要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分析必要时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检查诊断疾病。至于怎么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疾病来治疗,尤其不要出现疼痛,就考虑用止痛药物,这样容易造成疾病的漏诊。 我是 @全科医聊 码字不易,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左侧肋骨下边有隐痛,首先要考虑胸壁疾病,其次要考虑胃病,最后还要考虑肝胆疾病。每种疾病都有其特点,我们下面一起来分析一下。
左侧肋骨下边有隐痛感是怎么回事?
胸壁疾病: 胸壁疾病一般比较表浅,常见的肋软骨炎,可呈持续性隐痛,一般在过度运动后诱发(如引体向上),局部可有轻微隆起并伴有压痛。带状疱疹也会引起胸壁疼痛,但疼痛比较剧烈,局部还有小水疱,比较好分辨。
胃病: 胃的位置就在左侧肋骨下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左上腹,如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都可能引起,是否有胃病需要行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肝胆疾病: 肝胆也是消化器官,胆汁由肝脏分泌,胆囊储存,胆道引流,当有脂肪肝或胆囊炎时会伴随左上腹隐痛,同时伴有消化不良症状。是否有肝胆疾病可以行腹部彩超进行检查。
出现左侧肋骨下边的隐痛,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胃部疾病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就会出现左侧肋骨下边的隐痛。可以到医院进行胃部造影、胃镜和呼气试验等检查,确定胃部情况,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确诊可采用三联或者四联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方案进行治疗。
心脏疾患
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也会引起左侧肋骨下边的疼痛,呈发作性疼痛持续时间几分钟,可伴有胸闷、发憋、气短等症状。通过心电图或者心脏彩超检查可确诊。确诊后可服用消心痛或者冠心苏合等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
慢性软组织损伤
背部的浅层肌损伤后,产生的疼痛范围广泛,可影响到身体前面的胸肋处或者是腹部。还有膈肌的损伤也会引起左侧肋骨下边的疼痛。经常被诊断为肋软骨炎。
在疼痛区域对应的后背部按压,寻找敏感的压痛点,找到后用筋膜球放在痛点上,靠在墙上滚动按摩。每次几分钟每天两次。
膈肌位于胸腔与腹腔中间,在肋骨下缘的里面。采用坐姿向前弯腰,用同侧的指尖抠到肋骨里面拨动按压,寻找压痛点,找到后横向拨动按摩,每次几分钟每天两次。
长期的胸式呼吸就会导致膈肌出现损伤,所以我们要纠正错误的呼吸模式,使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不但能够避免膈肌的损伤,还能减少头颈背肩部的软组织损伤。
我也是,饭后,吃动物油,吃肉多了就疼,不吃不痛,长期消化不良靠吃消化药消化。
生活道公益 健康 认为,一般这个属于肋间神经痛,看看有无提重物或者外伤等;再就可能是和肝胆疾病有些关系,看看除了左侧肋骨下隐痛外,还有没有其他症状,如消化不好,腹胀便塘食欲减退等症状,或者爱发脾气啦,心情不好啦等,再就是可能和胃病有些关系的,这就是自己再看看有无恶心啊呕吐啊,胀痛等等了。左侧有时候和心肺也有些关系的,就看有无心慌、咳喘等症了。
总之隐痛一般属于中医上说的虚症的,可以再观察几天看看,是否左侧卧位睡觉时间太久了等也有些关系的。观察几天看看,如果缓解了,说明就没问题了,属于一过性的,如果加重了,就要去医院看看了。
武侠小说里经常看到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那么任督二脉到底在哪?我今日收集整理了一下,以便日后取用。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中说的是:“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而李时珍所撰的《奇经八脉考》中则记载:“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
这么简单的几句话不太好理解,所以下面结合图来具体分析下。
从图中可以看到,任脉的循行轨迹从下往上,所经之处如下:
1.会阴
别名屏翳、下极、金门。在两阴之间。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脱肛,痔疮,疝气,小便不通,带下,月经不调,阴部瘙痒等。
2.曲骨
别名回骨。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萎,疝气,遗尿,尿闭等。
3.中极
别名玉泉、气原。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痛经,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止,外阴瘙痒,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尿潴留,尿失禁等。
4.关元
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5.石门
别名命门、丹田、利机、精露。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泄泻,痢疾,遗尿,尿闭,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尿潴留,高血压等。
6.气海
别名脖胦、下盲、下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7.阴交
别名少关、横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主治脐周疼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产后血晕,疝气,水肿,及肠梗阻,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等。
8.神阙
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在脐中部,脐中央。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9.水分
别名分水、中守。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以及肾炎等。
10.下脘
别名下管,在胃脘下部而得名。位于腹正中线脐上2寸处。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患如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痢疾泄泻,饮食不化,水肿,胃下垂等。
11.建里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上3寸。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不嗜食,身肿,胃扩张等。
12.中脘
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13.上脘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
14.巨阙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脏。指压此穴,对于治疗胃肠疾病很有疗效。
15.鸠尾
别称尾翳、心厌、神府。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深部为肝脏。主治心胸痛、反胃、癫狂、癎症、心悸、心烦、咳嗽气喘。
16.中庭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主治胸肋支满、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小儿吐乳。食管炎、食管狭窄、贲门痉挛等。
17.膻中
别称元儿、胸堂、元见、上气海。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连线的中点。主治气喘、噎膈 、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18.玉堂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 肋间隙,在胸骨体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寒痰、喉痹咽塞。
19.紫宫
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隙。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痹、咽塞、止血。
20.华盖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角的中点,平第1 肋间隙。主治气喘、咳嗽、胸痛、胁肋痛、喉痹。
21.璇玑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在胸骨柄上。主治咳嗽、喉痹、气喘、咽痛。
22.天突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主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
23.廉泉
位于结喉上方,当舌骨的上缘凹陷处。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暴喑、乳蛾、咽食困难、舌肌萎缩。
24.承浆
别称下唇、天池、鬼市、悬浆。位于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在口轮匝肌和颏唇沟之间。主治口歪、齿龈肿痛、流涎等口部病证;暴喑;癫狂。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一共28穴,分别如下:
1.长强
别名气之阴郄、橛骨、气郄、为之、骨骶。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痔疮,脱肛,便血,便秘,遗精,遗尿,腹泻,痢疾,腰背强痛,癫痫,及精神分裂症,前列腺炎等。
2.腰俞
别名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主治腰脊痛,便血,泄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下肢痿痹等。
3.腰阳关
别名脊阳关,背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下肢麻痹等。
4.命门
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命门的功能与肾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5.悬枢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
6.脊中
别名神宗、脊俞。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痔疮,脱肛,癫痫等。
7.中枢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满,黄疸,腰背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等。
8.筋缩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胃痛,脊强,瘈疭,腰背痛,癫痫,及肝炎,胆囊炎等。
9.至阳
别名肺底。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
10.灵台
别名肺底。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背痛,痈疽,疔疮,及胆道蛔虫症,疟疾等。
11.神道
别名冲道。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健忘,惊悸,咳嗽,疟疾,脊背强痛,癫痫,及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12.身柱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疔疮,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癔病等。
13.陶道
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14.大椎
别名百劳、上杼。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15.哑门
别名舌横、舌厌。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16.风府
别名本穴、鬼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17.脑户
别名匝风、会额、合颅、仰风、会颅、迎风。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18.强间
别名大羽。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19.后顶
别名交冲。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20.百会
在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
21.前顶
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或于百会穴前1.5寸取穴。主治癫痫,头痛,眩晕,鼻渊,目痛,颜面浮肿,小儿惊痫等。
22.囟会
别名囟门、顶门、天窗。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痫。
23.上星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症,以及前额神经痛,鼻炎,角膜炎,近视等。
24.神庭
别名发际。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25.素髎
在人体的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主治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26.水沟
别名人中、鬼宫。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2/3交界处。主治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多种疾病,为中医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一。
27.兑端
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28.龈交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点刺放血可辅助治疗痔疮。
任督二脉属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中的两脉,除此之外还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有兴趣可以看看《奇经八脉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武侠仙侠
入 院 记 录姓名:xxx职业:农性别:女 住址:xx县xx镇琵琶沟村年龄:72岁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民族:仡佬族 可靠程度:可靠婚姻:已婚入院时间:2011-12-28 12:10籍贯:贵州xx记录时间: 2011-12-28 14:03发病节气:小寒主诉:反复头昏6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为持续性头昏,以中下午时明显,感疲倦,无晕厥、昏迷等症状。以上症状出现以来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测量血压18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开具降压药口服具体药物患者叙述不详,后患者头昏症状缓解。于入院前3年患者头昏症状再次出现,并有所加重。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行头颅CT平扫诊断为:“脑梗塞”,并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之后患者又求治于安顺市人民医院行头颅CT检查均诊断为:脑梗塞。以上3年来呈反复发作。于入院前1天患者再次出现头昏,头昏较前有所加重,呈持续性头昏,伴头顶部胀痛。并感恶心、伴呕吐2次,均为胃液,未见明显喷射性呕吐。今为求系统治疗故特求治于我院,于门诊测量血压为:“170/100mmHg”,以“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收入我科。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纳眠一般,二便调。既往史:患脑梗塞3年。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未到外地久居,无近期疫区涉足史,平素生活规律,无烟酒不良嗜好,无其他特殊不良嗜好。婚姻史:适龄非近亲结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月经史:13岁
\tfrac{3-5天}{27-29天}
27−29天
3−5天
49岁(无明显阴道流血)。家族史:否认家族内类似疾病及遗传病病史。中医四诊:神清、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气息如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体 格 检 查T:36.2℃,P:64次/分,R:21次/分, Bp:17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适中,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及苍白,无皮疹瘀点及瘀斑,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无包块及压痛,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溢出,双侧乳突区无压痛,鼻无畸形,左侧鼻唇沟稍变浅,无鼻塞、鼻腔内无分泌物流出,鼻中隔无偏移,各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口腔粘膜光洁呈粉红色,无缺齿残根,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细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波动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约0.5cm处,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次/分,律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上腹及下腹部稍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 sing(-) 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后突、侧突畸形,腰椎各椎体棘突压痛明显,双下肢无水肿,各关节活动自如,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专科检 查左侧鼻唇沟稍变浅,无鼻塞、鼻腔内无分泌物流出,鼻中隔无偏移,各副鼻窦区无压痛。各关节活动自如,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心电图示:“ 1.窦性心律,HR:64次/分2.心电轴+150 ”,随机血糖:6.8mmol/L。
入院初步诊断:中医诊断:1.眩晕--痰浊上蒙。西医诊断:1.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脑梗塞后遗症期。医师签名:首次病程记录2011-12-28 13:24xxx,女性,72岁,仡佬族,已婚,农,家住:xx县xx镇琵琶沟村6组,因:“反复头昏6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于2011年12月28日12:10入院。一.病例特点:1.患者老年女性72岁,慢性起病,病程为6年,患脑梗塞3年,于安顺市人民医院及石阡县人民医院行头颅CT检查均诊断为:“脑梗塞”。2.以“反复头昏、头胀,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患者时感头昏为持续性头昏,以中下午时明显。偶尔感头顶部胀痛。近来受凉后出现恶心、呕吐2次,为少许胃液。无喷射性呕吐。无晕厥,昏迷,无耳鸣,无视物旋转等症状。3.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纳眠一般,二便调。4.查体:T:36.2℃ P:64次/分 R:21次/分Bp:170/90mmHg,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双下肢无水肿。5.专科检查:左侧鼻唇沟稍变浅,无鼻塞、鼻腔内无分泌物流出,鼻中隔无偏移,各副鼻窦区无压痛。各关节活动自如,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6.辅查:心电图示:“ 1.窦性心律,HR:64次/分2.心电轴+150 ”,随机血糖:6.8mmol/L。二.入院初步诊断及依据: 中医辩证:老年女性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加之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现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纳眠一般,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根据以上诸症,本病当属眩晕病范畴,证为痰浊上蒙型。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中医诊断:眩晕--痰浊上蒙型。西医诊断及依据:1.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患者老年绝经女性,72岁,既往6年前发现血压增高,最高血压为180 mmHg,间断服用卡托普利片等降压药。以“反复头昏、头胀”为主要症状,入院时查体:Bp:170/90mmHg,故可以诊断。2.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有高血压基础疾病。患脑梗塞3年,既往于安顺市人民医院及石阡县人民医院行头颅CT检查均诊断为:“脑梗塞”。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可进一步行头颅CT平扫予以明确。三.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当与中风病相鉴别,中风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本病痰浊阻遏,郁久化火,痰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故应警惕。西医鉴别诊断:1.继发性高血压:此病常有慢性肾炎等作为基础疾病,但患者无以上基础疾病,故可以排除。四.诊疗计划:1.内科护理常规Ⅱ级护理,下病重,嘱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氧疗。2.予硝酸甘油扩张小动脉减轻心脏压力负荷降压,卡托普利片、尼群地平片降压,维生素E丸软化血管,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注射用血栓通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3.中医辩证为痰浊上蒙,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为法,具体药物组成如下:半夏15g白术15g 天麻10g 陈皮15g 砂仁10g石菖蒲15g 竹茹10g 茯苓15g 黄芩10g 柴胡15g党参20g麦冬20g 大枣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4.进一步完善三大常规血生化检查,请示上级医生查房。医生签名:出院记录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72岁 婚姻:已婚 职业:农 民族:仡佬族 住址:xx县xx镇琵琶沟村6组。入院时间:2011-12-28 12:10 出院时间:2012-01-12 09:00
¥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最全最佳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入 院 记 录
姓名:xxx职业:农
性别:女 住址:xx县xx镇琵琶沟村
年龄:72岁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民族:仡佬族 可靠程度:可靠
婚姻:已婚入院时间:2011-12-28 12:10
第 1 页
籍贯:贵州xx记录时间: 2011-12-28 14:03
发病节气:小寒
主诉:反复头昏6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为持续性头昏,以中下午时明显,感疲倦,无晕厥、昏迷等症状。以上症状出现以来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测量血压18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开具降压药口服具体药物患者叙述不详,后患者头昏症状缓解。于入院前3年患者头昏症状再次出现,并有所加重。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行头颅CT平扫诊断为:“脑梗塞”,并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之后患者又求治于安顺市人民医院行头颅CT检查均诊断为:脑梗塞。以上3年来呈反复发作。于入院前1天患者再次出现头昏,头昏较前有所加重,呈持续性头昏,伴头顶部胀痛。并感恶心、伴呕吐2次,均为胃液,未见明显喷射性呕吐。今为求系统治疗故特求治于我院,于门诊测量血压为:“170/100mmHg”,以“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收入我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