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可能是爷爷和奶奶是第一抚养人,孩子和爷爷奶奶带的多,就导致和爷爷奶奶抱不哭。
2、有可能妈妈看的少,就导致妈妈一抱就哭。
3、还有这可能是孩子认人导致的,平时妈妈可以和孩子多交流。
那是因为你没有抱小孩子的经验小孩子需要哄哄的。对小宝宝来说,如何正确抱起这个软绵绵的小东西,应该是初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最头疼的事儿,因为他们的抱姿稍不合适,就会惹得宝宝哇哇大哭。所以,别把抱孩子当小事儿,这可是个技术活儿。抱抱姿势不正确,宝宝身心很受伤。早教专家林怡说:孩子的很多负面行为都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现的小漩涡,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却暗流涌动,积蓄的都是成长的力量。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负面行为背后,都蕴藏着积极的心理动机。他们不是故意使坏,只是为了表达某种需求。
就比如孩子“磨娘”行为的背后,也是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其实愿意表达负面情绪的孩子,比看起来听话懂事的孩子,要幸福得多!
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孩子不乖、黏妈妈孩子的时候,是不是这几种情况?
1、三岁以前,宝宝和妈妈关系更亲密
宝宝三岁以前,对妈妈的依恋最为明显。因为怀胎十月,宝宝在子宫这样“安全”的环境中,熟悉了妈妈的心跳、味道,这种依恋难以割舍。
当然,这种依恋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而逐渐变淡,我们不要粗暴地制止,保护好孩子脆弱又敏感的心,不让宝宝失去安全感。
2、宝宝在别处积攒的情绪,来妈妈面前发泄
宝宝知道妈妈的底线,而不敢去试探别人。宝宝跟妈妈以外的人不敢“撒野”,其实是他们心智成熟的一种“小心机”。
他们知道,自己即使撒野,妈妈还是会亲亲抱抱他们,可是对于别人,他们就“怂”了,没有“胆量”去试探。
相比与听话懂事的孩子,不乖的孩子更敢于表达,敢于向妈妈索爱,心理有安全感的孩子,多么令人羡慕。
3、宝宝需求得不到满足,以“不乖”的形式发泄
很多职场妈妈,每天和宝宝孩子的时间非常少,最多就是从晚上回到家到孩子睡觉的那三俩个小时。
时间久了,宝宝的内心总会不安定。孩子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不陪着自己?更不确定妈妈会不会回来?还爱不爱自己?
所以见到妈妈后,他们会表现出“分离焦虑”。
而当宝宝有了“小心机”,知道这样能释放情绪,让自己获得满足,宝宝会向妈妈寻求帮助,这对宝宝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
帕蒂·惠芙勒在《倾听孩子》一书中指出:孩子喜欢在家里,在至亲面前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他能被倾听和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会表现得越好。
下次孩子再只对妈妈“作妖”的时候,想想这背后的积极力量。
宝宝小的时候,妈妈给宝宝足够的爱与回应,等孩子长大后,内心才能是充满安全感的,遇到挫折时,也愿意跟妈妈倾诉,不至于一个人活成“无比懂事”的模样。
再反观那些和和妈妈在一起才不乖的孩子,是彼此的福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