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皮颜色受果皮色泽基因(P,Pv,p)(三复等位,P>Pv>p)控制,褐色果皮基因(Bpbp)控制,有红色(P_Bp_),花斑(白底红条,Pv_Bp_),棕色(P_bpbp),白色(pp__)。无花粉直感作用,决定于母本基因型。
糊粉层有紫,红,白等,由7对基因(花青素基因A1a1,A2a2,A3a3糊粉粒色基因Cc,Rr,Prpr色素抑制基因ii)控制。比较复杂。显隐关系为:紫>红>白
淀粉层有黄胚乳(Y_)白胚乳(yy)控制。
另外,胚尖有紫尖(Pu_)和无色(pupu)。
糊粉层淀粉层都有花粉直感,父本显性时可以表现出来。
准确的说玉米粒的颜色是由种皮、糊粉层和胚乳三种组织共同决定的。而彩玉米就是这三种组织中含有的天然色素的种类和量来决定的。而彩玉米就是玉米种皮或者糊粉层含有花青素产生的。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目前只发现在玉米的种皮糊粉层中大量存在,而胚中只有少量。花青素有成百上千种,其中天竺葵素、矢车菊素和飞燕草素是最常见的三种花青素,这三种色素由红到紫,其不同的配比含量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过渡色---彩玉米的颜色。彩玉米就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玉米,而且还是古老的玉米种!当合成花青素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因没有花青素的颜色遮挡,这才能看到胚乳的颜色(黄或者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常见的黄或白玉米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主要是基因决定的!玉米籽粒颜色属质量性状,它由果皮、胚乳和胚的颜色共同决定。果皮是由子房壁形成的(2n=20),无花粉直感现象。胚乳是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受精发育面成(2n=30),有花粉直感现象。胚是由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受精发育而成(2n=20),有花粉直感现象。
果皮的颜色受果皮色基因P-p(IS-26)和褐色果皮基因Bp-bp(9S-44)两对基因控制,表现出红色、棕色、花斑色和白色四种表现型。
胚乳颜色的遗传:胚乳由糊粉层和淀粉层组成,颜色由不同的基因控制。
糊粉层颜色的遗传:一般玉米的糊粉层是无色的,但在特殊的遗传背景下可以形成紫色、红色和棕色等颜色。糊粉层的颜色至少由9对基因控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